bian拼音的所有汉字

找到65条bian拼音的汉字
成语 读音 笔画 释义
biàn9

古同“变”。

biàn9
  1. 喜乐的样子。同“忭”

    昪,喜乐貌。——《说文》

  2. 日光明亮

    昪,日光貌。——《广韵》

biān9
  1. 古代用石针扎皮肉治病。后用金属针以治病,也称“砭”

    风上逆,砭头血可愈。——《新唐书·则天武皇后传》

    又如:砭磨(用石针刺磨患处。引申为救时除弊);砭熨(用石针刺穴,用药物熨贴患处。指救治病痛)

  2. 救治

    士病吾能砭。——王安石《舟中望九华山》

    又如:砭俗(救治庸俗)

  3. 其气栗冽,砭人肌骨。——欧阳修《秋声赋》

    又如:砭骨

biǎn,piān9
  1. 乃乘扁舟。——《汉书·货殖传》

    又如:扁扁(狭小。指见识,气度);扁乘(小车)

  2. 通“偏”。僻远;偏瘫 。

    如:扁枯(偏枯,偏瘫)

  3. 另见 biǎn

biǎn9
  1. 墓穴 。

    如:窆圹(墓穴)

便biàn,pián9
  1. (会意。从人,从更。本义:安适)

  2. 同本义

    便,安也。人有不便更之。——《说文》

    故自谓便人。——《礼记·表记》

    或谓救之便。——《战国策·秦策》

    又如:便席(安于席上);便散(安适闲散);便宁(安宁)

  3. 轻盈 。

    如:便娟(轻盈;美好);便体(体态轻盈)

  4. 轻捷 。

    如:便儇(轻捷灵便貌)

  5. 善辩 。

    如:便侫(口才辩巧,善于逢迎,而所言不实);便巧(巧言善辩)

  6. 另见 biàn

biǎn8
  1. (形声。从贝,乏声。本义:减少;减损)

  2. 同本义

    贬,损也。——《说文》

    贬,减也。——《广雅》

    何以不氏,贬。——《公羊传·隐公二年》。注:“犹损也。”

    贬食省用。——《左传·僖公二十一年》

    又如:贬颜(容颜瘦损);贬乐(减少声色之娱);贬价(降低价格);贬悴(瘦损憔悴)

  3. 降级

    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三国志·诸葛亮传》

  4. 特指降职并外放;贬谪

    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其后修贬 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 欧阳修《泷冈阡表》

    贬连州刺史。——《旧唐书·刘禹锡传》

    又如:贬斥(官吏被贬黜);贬书(黜退的文书);贬谪(把有过错的官员降职并派往远离京城的地方)

  5. 给予低的评价。与“褒”相对

    《春秋》以一字为褒贬,然皆数句以成言。——杜预《春秋左氏传序》

    又如:褒贬(评论好坏);贬身(谦冲有抑,不与人争名利);贬谤(贬低,毁谤);贬弹(贬低和指斥)

  6. 抑退;谦退 。

    如:贬晦(谦退,韬晦);贬匿(谦退,韬晦)

  7. 掖;塞进 。

    如:把钱贬在腰里

biān8

义未详。

biàn8

1.玉名。

2.玉饰弁。

biàn8

义未详。

biàn8
  1. 事变,有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

    变遂发。——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哗变(称军队突然叛变);变事(突然发生的重大事件)

  2. 灾异,异常的自然现象

    灾异愈甚,天变成形。——《汉书·五行志》

    天变不足畏。——《宋史·王安石传》

    又如:变怪(灾变怪异)

biàn7
  1. 古水名。晋以后被认为是汴水的下游,“汳”名遂废,通称汴水

    汳,水。受陈留浚仪阴沟,…,东入於 泗,从水反声。——《说文》

biàn7
  1. 古水名 古称卞水,指今河南省 荥阳县西南索河。隋开通济渠,中间自今荥阳至开封的一段就是原来的汴水

  2. 古州名 。北周改梁州置。治所在浚仪(今开封市)。五代梁建都于此,升为开封府。五代·晋、汉、周以及北宋也以为都。常称汴梁,又称汴京。今为开封市的简称

biàn7
  1. 鼓掌

    帝喾乃令人抃。——《吕氏春秋·古乐》

    喟仰抃而抗首。——成公子安《啸赋》

  2. 击;搏

  3. 顿,踏

    百兽率舞而抃足。——成公子安《啸赋》

biàn7

〔苄基〕也叫苯甲基。含芳香环的有机基团,符号C6H5CH2—。它可和各种官能团相结合,如和羟基生成苄醇(C6H5CH2OH)等。

biàn7
  1. 动词 分别、辨别。《说文解字.釆部》:「釆,辨别也。象兽指爪分别也。」今字作「辨」,古因形似而讹误为「平」。

    名词 二一四部首之一。

biàn7
  1. 喜乐的样子

    农夫相与忭于野。——苏轼《喜雨亭记》

    又如:忭跃(欢喜踊跃);忭忻(欢喜的样子);忭幸(喜悦容幸);忭舞(欢喜得手舞足蹈)

biàn5
  1. 予甚弁焉。——《汉书·王莽传》

biān,bian5
  1. 靠近

    齐边 楚。——《史记·高祖本纪》。集解:“近也。”

    又如:边鄙(靠近边界的地方);边海(靠海,临海;海边);边带(邻接,毗连)

dào,biān5
[ dào ]

.路,方向,途径:~路。铁~。志同~合。

指法则、规律:~理。~德。~义。得~多助,失~寡助。

3.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学。传~。修~。

4.方法,办法,技术:门~。医~。

5.指“道家”(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老聃和庄周)

6.指“道教”(中国主要宗教之一,创立于东汉):~观(guàn )。~士。~姑。~行(háng )(僧道修行的功夫,喻技能和本领)。

7.指某些反动迷信组织:会~门。一贯~。

8.说,讲:~白。常言~。能说会~。

9.用语言表示情意:~喜。~歉。~谢。

10.线条:铅笔~儿。

1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以下设“道”。

1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

13.量词:一~大河。两~门。上三~漆。

14.计量单位,“忽米”的通称。

[ biān ]

物体的周围部分,外缘:~缘。~沿。

国家或地区交界处:~疆。~界。~防。~境。~陲(边境)。

3.几何学上指夹成角或围成多角形的直线:等~三角形。

4.旁侧,近旁:身~。~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