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读音 |
笔画 |
释义 |
的 | de,dí,dì,dī | 8划 | (形声。本作“旳”,从日,勺声。本义:鲜明、明亮的样子) ∶箭靶的中心目标。 如:众矢之的;有的放矢 ∶鲜明的样子 朱唇的其(语气词)若丹。——战国楚· 宋玉《神女赋》 另见 de,dí
|
鍀 | dé | 16划 |
-
见“锝”。
|
德 | dé | 15划 | 道德,品行 德,德行。——《篇海类编》 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周礼·地官》注 德何如可以王矣?——《孟子·梁惠王上》 六三德。正直、刚克、柔克也。——《书·洪范》。注:“至德,敏德,孝德也。”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三国志·诸葛亮传》 无德不贵,无能不官。——《荀子·王制》 又如:德薄(德行浅薄);德望(品德与名誉);德器(德行器量);德被四方(品德高尚,满布天下);德薄望浅(谦词。品德低下,名望轻微);德门(能恪遵礼教道德的人家);德誉(道德声誉);德馨(道德芳馨);德艺(道德与才艺);德操(道德操行) 恩惠;恩德 是不敢倍德畔施。——《战国策·秦策》。注:“恩也。”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项羽本纪》 又如:德施(恩惠;恩泽);德惠(德泽恩惠) 仁爱;善行 。 如:德意(善意);德政(良好的政治措施或政绩);德法(儒家谓合乎仁德的礼法);德厚(仁厚) 心意 。 如:同心同德 福 百姓之德也。——《礼记·哀公问》
|
嘚 | dē,dēi | 14划 | (嘚儿)驱赶驴、骡等牲口前进的吆喝声 另见 dē
|
徳 | dé | 14划 |
-
直视“所行之路”的方向,遵循本性、本心。
|
锝 | dé | 13划 | 一种结晶状的放射性金属元素,化学性质与铼、锰类似,首次得到锝元素是用重氢或中子撞击钼,并且也是铀的裂变产物之一 ——元素符号为Tc
|
悳 | dé | 12划 | 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论语·述而》:“德之不修,学之不讲。” 指有德行的人。《周礼·夏官·司士》:“以德诏爵。”####行为;特指好的品行。春秋·左丘明《左传·成公十六年》:“民生厚而德正。”
|
棏 | dé,zhé | 12划 |
- [ dé ]
-
古书上说的一种树。
- [ zhé ]
-
蚕箔阁架上的横木。
|
惪 | dé | 12划 | 同本义。德,升也。——《说文》君子德车。——《易·剥》虞本。按,与剥庐对文。登也,升。君子以顺德,亦本字。
|
脦 | de,te | 11划 |
- [ de ]
-
又·te
- [ te ]
-
“脦”·de的又音。
|
得 | dé,de,děi | 11划 | 用在口语中表示必须有,一定 。 如:这个工程得三个月才能完成 绝对必要或应当去做 犹得备晨炊。——唐· 杜甫《石壕吏》 又如:有错误就得批评;做得好就得表扬 表示推测的必然 。 如:要不快走,我们就得迟到了 另见 dé;de
|
淂 | dé | 11划 |
-
水名。
古同“得”。
|
恴 | dé | 10划 |
-
古同“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