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读音 |
笔画 |
释义 |
恆 | héng | 9划 | (会意。金文,从心,从月,从二。“二”,表示天地。本义:永久,永恒) 同本义,恒,常也。——《说文》
|
恒 | héng | 9划 | 经常,常常 人恒过。——《孟子·告子下》 国恒亡。 恒答言见。——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又如:恒谈(常谈);恒常(常常;经常)
|
姮 | héng | 9划 |
-
〔姮娥〕同“恒娥”
|
鑅 | héng | 22划 |
-
钟声。
|
蘅 | héng | 19划 | 杜衡(Asarum forbesii )的简称。又名苦叶细辛,南细辛。古称香草 。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花被筒钟状,暗紫色。全草入药,并可提取芳香油 蘅,杜蘅,香草。——《玉篇》
|
鵆 | héng | 17划 |
-
白颈鸻(日本汉字)。
|
衡 | héng | 16划 | 横行;蛮横。通“横”。 如:衡行(横行。不循正道而行);衡击(横行劫击。谓抢劫。衡,通“横”) 横。与“纵”相对 衡,横也。——《广雅》 衡门之下。——《诗·陈风·衡门》。传:“衡门,横木为门。” 外连衡而斗诸侯。——贾谊《过秦论》 倚一衡木。——明· 魏学洢《核舟记》 如:衡陈(横向排列);横纵(纵横);衡缩(纵横) 平正 。如;衡言(平正之言);衡虚(平正而清虚);衡仪(公平的法则) 同“横”,梗塞、不顺 衡于虑。——《孟子·告子下》 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耻之。——《孟子·梁惠王下》 不官而衡至者,君子慎之。——《荀子·致仕》 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汉· 贾谊《论积贮疏》 衡流而方羊。——《左传·哀公十七年》 古者冠缩缝,今也衡缝。——《礼记·檀弓上》 以能合从,又善连衡。——《荀子·赋》 非有分于纵横之党。——《韩非子·五蠹》
|
橫 | héng,hèng | 16划 |
- [ héng ]
-
同“横”。
- [ hèng ]
-
同“横”。
|
横 | héng,hèng | 15划 | 假借为“犷”。横暴;放纵 处士横议,以待我以横逆,横政之所出,横民之所止。——《孟子》。按,皆纵恣悍厉之谓。 横行天下。——《荀子·修身》。注:“不顺理而行也。” 东夷横畔。——扬雄《长杨赋》。注:“自纵也。” 以威力相胁曰横。——《汉书·彭宠传》注 又如:蛮横;横政(暴政);横侈(专横放纵);横虐(专横肆虐);横逆(横暴不顺理);横逞(放纵恣肆);横施(肆意施加);横议(恣肆批评);横杀(肆意杀戳) 意外,突然 。 如:横生(意外发生,到处乱生);横起(意外的发生);横亡(横死);横夭(意外的早死) 额外 。 如:横入(额外收入);横恩(额外的恩赏);横费(浪费;额外用度);横赐(额外的赏赐) 祸害 谓为三横。——《世说新语·自新》 三横唯余其一。 另见 héng
|
堼 | hèng | 12划 |
-
用于地名:大~上(在天津市蓟县)。
|
脝 | hēng | 11划 | ——“膨脝”(pénghēng):腹部膨大的。引申为饱食
|
鸻 | héng | 11划 | 动物名。又名千鸟 。鸻科的许多海岸栖息鸟之一,它与鹬不同的是有一短的、尖端硬的嘴,通常较肥壮,结构较细密,常到平原、高山草地和海滨等处,大多群居和迁徙,包括若干十分著名的小鸟(如剑鸻)和一些大的类型(如黑腹鸻、金鸻、小嘴鸻等),是重要的狩猎鸟 鸻,荒鸟也。——《玉篇》
|
啈 | hēng,hèng | 11划 | 哄骗 三百孩儿休把人厮啈,你甚胡来我怎信。——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厉声吩咐 [哪吒]啈声:“天兵,取下缚妖索,把那些妖精都捆了!——《西游记》
|
桁 | héng,háng | 10划 | 名词 衣架。 《宋书.卷二一.乐志三》:「盎中无斗储,还视桁上无县衣。」唐.韩愈〈寄崔二十六立之〉诗:「桁挂新衣裳,盎弃食残糜。」
|
悙 | hēng,hèng | 10划 |
- [ hēng ]
-
〔憉~〕自强。
- [ hèng ]
-
〔怅(chàng)~〕粗疏,轻率。
|
涥 | hēng | 10划 |
-
姓。
|
烆 | héng | 10划 |
-
属于非通用字。本意指火炬。
|
哼 | hēng,hng | 10划 |
- [ hēng ]
-
1.鼻子发出声音:痛得~了几声。
2.低声唱或吟哦:他一边走一边~着小曲儿。这几首诗是在旅途上~出来的。
- [ hng ]
-
表示不满意或不相信:~,你信他的!
|
胻 | héng | 10划 | 胫骨上部
|
鴴 | hén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