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u拼音的所有汉字

找到65条jiu拼音的汉字
成语 读音 笔画 释义
jiū9
  1. (形声。从走,丩(jiū)声。本义:威武雄壮的样子)同本义

    赳,轻劲有才力也。——《说文》

    赳,材也。——《广雅》

    赳赳武夫。——《诗·召南·兔罝》。传:“武貌。”

    赳赳,武也。——《尔雅》

    沛艾赳嗅。——《史记·司马相如传》。集解:“申颈低卬也。”

    又一日赳然有阵大风,从东南来,刮得山谷震动。——《女仙外史》

jiù9
  1. (形声。从木,从匚(fāng),盛东西的筐器,久声。本义:装有尸体的棺材)

  2. 同本义

    柩,棺也。——《说文》。

    古文湨字从匚久,后世又加木旁耳,虚者为棺,实者为柩。——《尔雅》

    先迁柩于庙。——《谷梁传·宣公八年》

    崩薨,柩之为言究也,久也,不复变也。——《白虎通》

    在床曰尸,在棺曰柩。——《礼记·曲礼》

    又如:运柩;枢榇(装有尸体的棺材);柩尸(指灵柩);柩室(停放灵柩之室);柩路(载灵柩之车);柩殡(谓停放灵柩)

  3. 铭,汉时谓刻在石碑上的字为柩

    设敖置铭。——《周礼》。贾公彦疏:铭所以表柩,故 汉时谓铭为柩。

jiù9
  1. 名。(形声。从木,从匚(fāng),盛东西的筐器,久声。本义:装有尸体的棺材)

    同本义。柩,棺也。——《说文》。

jiū8

见“纠”。

jiǔ8

以舌取物。

jiù8
  1. 责备,追究罪过

    楚人既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咎其欲出者。——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又如:咎罪(怪罪);咎毁(归咎怪罪,诋毁);既往不咎;自咎

  2. 产生灾祸,作祟 。

    如:咎悔(犯过悔恨);咎祟(作祟的邪怪);咎魅(作祟致祸的鬼怪)

  3. 憎恶

    殷始咎 周。——《书·西伯戡黎》

jiù8
  1. 败坏;伤害

    西方之书有之曰:“怀与安,实疚大事。”——《国语》

    今有负其子而汲者,队其子于井中,其母必从而道之。今岁凶民饥道饿,此疚重于队其子,其可无察邪?——《墨子》

  2. 痛恨 。

    如:疚愆(犹愧恨)

  3. 居丧

    自仲秋而在疚兮,逾履霜以践冰。——潘岳《寡妇赋》

jiǔ7

◎义未详。

jiū7
  1. 毕竟,到底

    其究安宅。——《诗·小雅·鸿雁》

    独见环儿仍是先前,究不甚钟爱。——《红楼梦》

    寒家在此虽住了三代,究系寄居,亲友甚少。——《镜花缘》

    百姓究何辜。——《广东军务记》

jiǔ7
  1. (形声。从火,久声。本义:用艾火烧灼。中医的一种疗法)

  2. 同本义

    灸,灼也。——《说文》

    所谓不病而灸,无忧而自默。——向秀《难养生论》

    又如:灸刺(艾灸和针刺);灸客(接受灸疗的病人);灸眉(用艾炷烧灼眉头以治狂疾);灸师(以灸术治病的医师)

  3. 烧灼 。

    如:灸灼(烧灼);灸发(烧灼头发)

  4. 拄,支撑

    灸诸墙,以眡其桡之均也。——《周礼》

  5. 堵塞

jiǔ7
  1. (形声。从玉,久声。本义:似玉的黑色美石)

  2. 同本义

    玖,石之次玉,黑色。——《说文》

    报之以琼玖。——《诗·卫风·木瓜》

    贻我佩玖。——《诗·王风·邱中有麻》

  3. 数词“九”的大写 。

    如:公元壹玖玖零年

jiū,jiǔ7
[ jiū ]

古同“纠”。

[ jiǔ ]

中国辽金元时代军队的一种名称。

jiū6

1.高树。

2.古同“樛”,树枝向下弯曲。

jiū,lè6
[ jiū ]

力大的牛。

[ lè ]

古国名。

jiǔ6
  1. 中国湖名,在江苏省宜兴县,有东氿、西氿之分

jiǔ6

1.古女子人名用字。

2.寡妇守节。

jiù6
  1. 形如臼的 。如臼齿;臼头深目(形容相貌极丑);臼科(臼形的坑)

  2. 岸外而臼中。(臼中,中间凹陷。)——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jiù5

古同“柩”。

jiū5
  1. 缠绕

    其笠伊纠。——《诗·周颂·良耜》

    何异纠纆。——《汉书·贾谊传》。注:“绞也。”

    青纶竞纠。——郭璞《江赋》

    纠思心以为纕兮。——《楚辞·悲风歌》。注:“戾也。”

    横厉纠纷。——《后汉书·刘琨传》。注:“乱貌。”

    福与祸如纠缠。——《鶡冠子》

    又如:纠蓼(互相牵引);纠结(连结);纠纠(缠绕的样子);纠曲(纠结盘曲)

  2. 纠集;集结

    纠合宗族于成周。——《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收离糺散。——《后汉书·荀彧传》。注:“合也。”

    纠合俊杰披奸猖。——王安石《开元行》

    又如:纠办(收集,备办);纠合(联络,联合);纠勒(聚集统率);纠会(会合);纠约(纠合约集)

  3. 矫正

    以纠邦国。——《周礼·大司马》。注:“犹正也。”

    慢则纠之以猛。——《左传·昭公二十年》

    纠之以政。——《左传》

    又如:纠劾(审查,弹劾);纠举(纠正举发);纠谬(纠正错误);纠绳(纠正惩处);纠错(纠正错误)

  4. 督察

    以五刑纠万民。——《周礼·大司寇》

    凡宫之纠禁。——《周礼·小宰》

    贪利纠譑之名。——《荀子·富国》

    又如:纠弹(纠察弹劾);纠案(检举监察);纠发(纠察举发);纠逖(督察惩治)

  5. 检举

    纠之以政。——《左传·昭公六年》。注:“举也。”

    恐见纠擿。——《明史》

    访缉纠诘。——清· 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纠拾(揭发检举);纠问(纠举问罪);纠发(举发);纠慝(惩处邪恶);纠驳(纠举驳正)

  6. 拧 。

    如:纠他的脸

jiù5
  1. 过时的;陈旧的(跟“新”相对)

    保守也故永旧。——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又如:旧牌儿(旧谱子。旧规矩;老样子);旧楮(旧纸币);旧垒(旧的堡垒、营垒);旧矩(老规矩);旧车;旧衣服;旧流丢(破旧的样子)

  2. 从前的;原先的

    告尔旧止。——《诗·大雅·抑》

    其旧如之何?——《诗·豳风·东山》

    非旧器者举毁。——《礼记·王制》

    还于旧都。——诸葛亮《出师表》

    风景旧曾谙。——唐· 白居易《忆江南》

    增其旧制。——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临摹旧作。——蔡元培《图画》

    又如:旧来(原来);旧司(原来的职守);旧姻(原先的配偶);旧望(向来的门第);旧瘴(原有的瘴气);旧格(原来的风格);旧腊(去年腊月);旧恩(往日的情谊);旧岁(去年);旧家(从前住过的房宅);旧志(从前的抱负);旧我(从前的我)

  3. 长久

    旧,久也。——《小尔雅》

    旧井无禽。——《易·井》

    旧劳于外。——《书·无逸》

    周虽旧邦。——《诗·大雅·文王》

    修旧也。——《公羊传·庆公二十九年》

    又如:旧邦(历史长久的国家;故国);旧人(久于其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