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拼音的所有汉字

找到168条ju拼音的汉字
成语 读音 笔画 释义
9
  1. 皆,都

    举疾首蹙頞。——《孟子·梁惠王下》

    举欣欣然有喜色。——《孟子·梁惠王下》

    杀人如不能举。——《史记·项羽本纪》

9
  1. 芋头 一种芋属植物

  2. 周代诸侯国名 。己姓,旧都介根,在今山东胶县西南,后迁莒,今山东省莒县,后为楚灭。

    如:莒刀(古代齐国的钱币。莒邑所造,形如刀,故名)

  3. 古邑名 。一为春秋时齐邑,在莒县;一为春秋时周邑(其地未详)

9
  1. 同“巨”。大

    创钜乾其日久。——《礼记·三年问》。注:“大也。”

    钜野蓤。——《尚书大传》。注:“大野也。”

    言吾欲见钜公。——《汉书·郊祀志》

    钜象师子。——《汉书·西域传赞》

    山高风钜,雾气去来无定。——明· 徐宏祖《游黄山记》

    又如:钜富(巨富);钜衍(广大);钜亿(极大的数目。即万亿);钜儒(博学硕儒。指大学者);钜藩(大的诸侯国);钜公(天子;又通称大家、尊者)

9

见〖局促〗(侷促)。

9

犬视的样子。

鸟展双翅。

3.古书上说的一种像猿的动物。

9
  1. (本字作巨,今字作矩。形声。从矢,巨声。本义:矩尺,画直角或方形的工具)

  2. 同本义

    求榘鑊之所同。——《离骚》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孟子·离娄上》

    又如:矩墨(曲尺及绳墨。比喻准则、规矩);矩周规值(形容如规之相周,矩之相袭);矩度(泛指计量长度和角度的用具);矩绳(曲尺与墨绳。比喻规矩法则)

  3. 法度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又如:矩法(规矩法则);矩则(规章法则);矩设(按规矩设置);矩诲(以规矩法度教诲);矩鑊(规矩法度)

  4. 力和力臂的乘积 。

    如:力矩

  5. 方形

    榘,方也。——《广雅》

    员出于方,方出于矩,矩出于九九八十一。故折矩以为句广三、股修四,径隅五。——《周髀算经》

    又如:矩形;矩坐(围成方形而坐);矩步(比喻行动谨慎,举步皆合于法度)

  6. 指秋季 。

    如:矩杀(谓秋季万物凋落)

  7. 另见 ju

9
  1. 黑黍。古人视为嘉谷 。

    如:秬草(犹嘉谷。象征祥瑞);秬黍(即黑黍);秬酒(用黑黍制成的酒);秬鬯(古代以黑黍和郁金香草酿造的酒,用于祭祀降神及赏赐有功的诸侯)

8
  1. 收藏

    亦喜画水墨芭蕉、怪石、花竹及芦雁汀凫…人得之,争藏弆以为重。——邵长蘅《八大山人传》

8

1.满握;满捧。

2.用手捧起。

kòu,jù8
[ kòu ]

〔~愗(mào)〕愚昧无知。

[ jù ]

恐惧。

cū,jù,zū8
  1. 形容词 骄傲。《说文解字.心部》:「怚,骄也。」

8

明。

8
  1. 住所,住宅

    问其名居,不告而退。——《左传·宣公二年》

    居停主人勿复言。——《宋史·丁谓传》

    其居仅仅足。——清· 洪亮吉《治平篇》

    一人之居。

    又如:居停(主人,东家;寓所,临时借住的地方);居址(住所地址);居庐(泛指住房);居宿(指住处)

  2. 平素家居

    居则曰:“不吾知也。”——《论语·先进》

    又如:居平(居常);居冠(古代官员退朝居家时所戴的帽子);居盈(过富贵生活);居常(平时,平常)

  3. 可以吃到茶点、饮料或饭菜的店铺。

    如:六朝居;同和居;金陵居;砂锅居

8

1.古同“拒”,抵抗,抗拒。

2.古同“距”(a.至,到;距离;b.跳跃)。

8
  1. 用于表示尸体和某些器物的数量。

    如:一具尸体

8
  1. (形声。从马,句声。本义:两岁以下的马)

  2. 同本义

    驹,马二岁曰驹。——《说文》

    老马反为驹。——《诗·角弓》

    执驹。——《周礼·校人》

    武帝谓之千里驹。——《汉书·刘德传》。注:“年齿幼少,故谓之驹。”

    夫马之为草驹之时。——《淮南子·脩务》

    又如:驹儿隙(白驹过隙。比喻人生的短促);驹阴(比喻易逝的光阴);驹隙(比喻光阴容易消逝)

  3. 泛指少壮的马

    言秣其驹。——《诗·汉广》。传:“五尺以上曰驹。”

    乘我乘驹。——《诗·株林》。笺:“六尺以下曰驹。”

    执腾驹。——《淮南子·时则》。注:“八尺以下曰驹。”

    我马维驹。——《诗·皇皇者华》

    又如:驹龙(俊马);驹騋(少壮、高大的马);驹谷(散放在山谷中的马)。

zuǐ,jǔ8
  1. (形声。从口,且声。本义:品味,细嚼)

  2. 同本义

    咀,含味也。——《说文》

    咀,嚼也。——《通俗文》

    三月如咀咀者何?——《管子·水地》

    沉浸浓郁,含英咀华。——韩愈《进学解》

  3. 咀嚼

    咀果壳。——唐· 柳宗元《贞符》

  4. 另见 zuǐ

8
  1. 火烧;放火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杜牧《阿房宫赋》

    又如:炬火;炬炭(炽热的炭火)

jǔ,jù8
  1. 湿,湿润

    彼汾沮洳。——《诗·魏风·汾沮洳》

    又如:沮淤(低洼泥泞);沮洳场(低下阴湿的地方);沮泞(低洼泥泞)

  2. 另见 jǔ

8
  1. 水名 。源出河北省蓟县北,西南流经平谷县南,折东南经三河县东,至宝坻县东北流注蓟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