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读音 |
笔画 |
释义 |
朎 | líng | 9划 |
-
〔~胧(lóng)〕a.月光。b.明亮,如“金甲~胧(lóng),银鞍焕烂。”
|
昤 | líng | 9划 |
-
日光。
|
炩 | lìng | 9划 |
-
炩火。
|
玲 | líng | 9划 |
-
形容玉碰击的声音:~~作响。~~盈耳。~珑(a.金玉碰击声,如“和銮~~”;b.形容器物细致精巧,如“小巧~~”;c.形容人的灵活敏捷,如“八面~~”此词现多形容为人处世手腕圆滑,面面俱到)。~琅。~玎。
|
柃 | líng | 9划 | 木名。柃木 ,一种灌木,嫩枝有棱,无毛或有疏毛,叶肉质,椭圆形至矩形披针形,边缘具钝齿,花白色,果实圆球形,枝叶入药,烧成灰,灰汁可为染媒剂。果为染料。木料作细木工和炭薪用材 柃,柃木也。从木,令声。——《说文》 果之美名,沙棠之实,槠似柃。——《吕氏春秋》 栏杆的横木
|
瓴 | líng | 9划 | (形声。从瓦,令声。从“瓦”,表示与陶器有关。本义:一种盛水的瓶子) 同本义 今夫救火者,汲水而趋之,或以瓮瓴,或以盆盂。——《淮南子》 砖瓦砌的通水沟 。 如:瓴甓(砖块);瓴啇瓦(砖,陶制容器,似瓶)
|
夌 | líng | 8划 | (形声。从阜(fù),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夌(líng)声。本义:大土山) 同本义,陵,大阜也。——《说文》
|
呤 | lìng | 8划 | ——见“嘌呤”(piàolìng) 另见 líng
|
坽 | líng | 8划 |
-
陡峭的崖岸。
|
彾 | líng | 8划 |
-
〔~仃(dīng)〕独自行走。
|
岭 | lǐng | 8划 | (形声。从山,领声。本义:山道;山坡) 同本义 岭,山道也。——《说文新附》 日末涧增波,云生岭逾叠。——南朝 宋· 谢灵运《登上戍石鼓山》 顶上有路可通行的山,亦泛指山峰 予登岭上。——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岭外望之。——宋· 沈括《溪笔谈》 又如:翻山越岭;岭隘(山岭上险要的隘口);岭北(山峰北面;五岭之北) 相连的山,山脉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又如:岭阴(岭北。山的北面);岭坫(山岭屏障、边缘) 高大的山脉;山脉的干系 。 如:秦岭;大兴安岭;葱岭;岭梅(大庾岭上的梅花) 五岭的简称 。大庾、始安、临货、桂阳、揭阳为五岭。也专指大庾岭(别名“梅岭”)。 如:岭外(岭表,岭南。岭徼。五岭以南的地区);岭峤(泛指五岭地区);岭海(指广东和广西。因两广在五岭之南,临近南海,故称岭海)
|
岺 | líng | 8划 |
-
均同“岭”。
|
姈 | líng | 8划 |
-
1.古女子人名用字。
2.女子聪敏伶俐。
|
狑 | líng | 8划 |
-
1.一种优良的狗。
2.中国广西古代少数民族之一。
|
苓 | líng | 8划 | 零落。同“零” 得气者蕃滋,失时者苓落。——《汉书·叙传上》 又如:苓落(草木凋落。同“零落”) 草木青翠 。 如:苓茏(草木青翠茂盛的样子)
|
泠 | líng | 8划 | 通“零”。落 同僚涕泠。——《冀州从事郭君碑》
|
囹 | líng | 8划 | (形声。从囗(wéi),表示与被围有关。令声。本义:囹圄(yǔ):监狱)同本义 囹,狱也。——《说文》 囹圄,周之狱名也。——《华严音义》引《说文》 省囹圄。——《礼记·月令》。注:“所以禁守系者,若今之别狱矣。” 囹,领也,圄,御也,领录囚徒禁御之也。——《释名》 囹,令也,圄,与也。言令人幽闭思愆,改恶为善因原之也。——《风俗通》 下险疑坠井,守官类拘囹。——唐· 韩愈《答张彻》 屏医却药疾良已,破械空囹盗自消。——宋· 陆游《晚凉述怀》 又如:囹圉(牢狱)
|
刢 | líng | 7划 |
-
古同“伶”,伶俐。
|
伶 | líng | 7划 | 机灵、聪明 。 如:伶变(机灵);伶便(灵便;敏捷);伶透(聪明);伶透人(绝对聪明的人);伶俏(苗条,美好) 孤独 伶俜萦苦辛(孤孤单单,受尽辛苦折磨。伶俜,孤单的样子。萦,缠绕)。——《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如:伶丁(孤独的样子)
|
阾 | lín | 7划 | 古代居民组织名。五家为邻。《周礼·地官·遂人》:“五家为邻,五邻为里。” 古代居民组织名。八家为邻。《易·既济》:“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