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读音 |
笔画 |
释义 |
耏 | ér,nài | 9划 | 胡须 当耏者完为城旦舂。——《刑法志》 耏罪亡命。——《后汉书·光武纪》。注:“轻刑之名。一岁刑为罚作,二岁刑以上为耏。
|
耐 | nài | 9划 | (会意。从而,从寸。而亦声。“而”指面颊,“寸”指法度,刑法。在面颊上施刑罚,指剃须。字本作“耏”。从而,从彡。本义:古时一种剃掉胡须两年的刑罚) 同本义 耏,罪不至耏也。——《说文》。按,不剃发也。 耏以上请之。——《汉书·高帝纪》。应劭注:“轻罪不至于耏,完其耏鬓。故曰耏。” 耐罪亡命。——《后汉书·高帝纪》。注:“耐,轻刑之名。一岁刑为罚作,二岁刑以上为耐。” 耏,多须貌。——《后汉书·章帝纪》注 从事有亡,卒岁得,可论?耐。——《睡虎地秦墓竹简》 又如:耐罪(古代剃去鬓须的刑罚。耐,同“耏”) 忍耐;忍受。引申为容忍 能耐任之则慎行此道也。——《荀子·仲尼》 耐以上。——《汉书·文帝纪》 此物性不耐寒。——《齐民要术·种椒》 华鬓不耐秋。——李白《古风五十九首》 又如:耐痛(能忍受疼痛);耐辱(能忍受屈辱);耐静(忍受寂寞,安于清静) 禁得起 秦兵耐苦战。—— 唐· 杜甫《兵车行》 又如:耐旱(经得起干旱);耐事(经得起得失、荣辱等人事之变);耐酸(能经受清寒困苦);耐实(牢固) 适宜;相称 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唐· 杜甫《洗兵马》 挨,拖延 。 如:别急,耐一会儿 同“奈”。无奈;奈何 亭午减汗流,北邻耐人聒。——唐· 杜甫《七月三日…呈元二十一曹长》 又如:耐何(奈何。犹对付、应付)
|
柰 | nài | 9划 | 木名。与“林檎”同类 柰,果木名。——《广韵》 又如:柰园(种植柰树之园) 茉莉,茉莉花 茉莉为常绿灌木…北土曰柰。——徐珂《清稗类钞·植物类》 通“奈”。奈何,如何 然则柰何?——《荀子·强国》 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柰若何!——《史记·项羽本纪》
|
迺 | nǎi | 9划 | 姓 乃的异体字。
|
奈 | nài | 8划 | 怎奈、无奈的省文 。用于转折句,表示原因 此地奈无城郭,又无险阴。——《三国演义》 又如:奈向(奈何,如何);无奈人多口杂,说不上去;奈何天(令人无可奈何的时光);奈缘(犹怎奈)
|
廼 | nǎi | 8划 |
-
你;你的。
其,他的。
|
疓 | nǎi | 7划 |
-
1.病。
2.欲。
|
氖 | nǎi | 6划 | 一种无色无嗅的惰性气体元素,原子序数10,存在于空气中,按体积计含量约占千分之二,可由液态空气分离得到,在真空管内发出淡红色辉光,用于电灯中 ——元素符号Ne
|
奶 | nǎi | 5划 | 用乳汁喂孩子 。 如:奶孩子 网络释义 是游戏里出现的流行语,“奶”在游戏中是指加血的意思。在生活中“奶”的意思是鼓励、期望、正能量的意思。 1、使用场景:一般用来形容比较阴柔,甜得发腻,没有阳刚之气的青年男子。 2、例句:尤利西斯抱手倒退了几步,整个人搭在了比他小了一个头左右的奶油小生尼禄身上,“不错嘛,小小年纪就有了这样的勇气!”。
|
艿 | nǎi | 5划 | ——见“芋艿”(yùnǎi):即芋头
|
乃 | nǎi | 2划 | 可是,然而 时夫仆具阻险行后,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徐霞客游记》
|
嬭 | nǎi | 17划 |
-
同“奶”。
|
孻 | nái | 17划 |
-
方言,中国广东,福建一带称老年所生幼子为孻。
|
錼 | nài | 16划 |
-
化学元素“镎”的旧译。
|
螚 | nài,něng | 16划 |
- [ nài ]
-
小虻虫。
- [ něng ]
-
蜂类。
|
褦 | nài | 15划 |
-
〔~襶(dài)〕a.不懂事。b.一种遮太阳的斗笠。
|
摨 | nái,zhì | 15划 |
- [ nái ]
-
〔揩~〕磨,摩挲。
- [ zhì ]
-
摴蒲采名。
|
鼐 | nài | 14划 | (形声。从鼎,乃声。本义:大鼎)同本义
|
熋 | xióng | 14划 | 兽名。头大,四肢短而粗,形似大猪。脚掌大,能攀缘。冬多穴居,始春而出。《诗·小雅·斯干》:“吉梦维何?维熊维罴,维虺维蛇。” 熊侯,古代以熊皮为饰的箭靶。《周礼·夏官·射人》:“诸侯以四耦射二侯”汉郑玄注:“二侯,熊豹也。”
|
渿 | nài | 12划 |
-
1.〔~沛〕a。水波貌。b.水声。
2.〔~河〕水名,在中国山东省新泰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