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拼音的所有汉字

找到26条nan拼音的汉字
成语 读音 笔画 释义
nán9
  1. -(会意。从田,从力。表示用力(一说指耒)在田间耕作。本义:男人,与“女”相对)男,丈夫也。从男从力,言男用力于田也。——《说文》

    引申为儿子。三男邺成戍。——唐·杜甫《石壕吏》

nán9
  1. 名词 植物名。即楠木。樟科桢楠属,常绿乔木。叶呈长椭圆形,材质坚硬,纹理细密,有香味,是建筑和制作器具的高级材料。

nán8
nán8

并持两物。

nán7
  1. (会意。从田,从力。表示用力(一说指耒)在田间耕作。本义:男人,与“女”相对)

  2. 同本义

    男,丈夫也。从男从力,言男用力于田也。——《说文》

    乃生男子。——《诗·小雅·斯干》

    则百斯男。——《诗·大雅·思齐》

    男女奔窜。——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男女衣著,悉如外人。——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又如:男事(古指成年男子应尽的职责);男夫(成年男子);男圻(犹男服);男教(对男子的教化);男德(有德行的男子);男权(男子在家庭、社会中的支配性特权)

  3. 引申为儿子

    三男邺成戍。——唐· 杜甫《石壕吏》

  4. 一男附书至。

  5.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子是男。——晋· 干宝《搜神记》

    两女一男。——《汉书·李广苏建传》

    又如:男花女花(一男半女;引伸为孩子);长男;次男;生男育女。

  6. 又指儿子对父母的自称

    男病已愈,胃口亦渐开。——鲁迅《书信》

  7.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五等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礼记·王制》

nān6
  1. 〈方〉∶江、浙、上海等地对女儿的称呼 。

    如:小囡;囡儿(〈方〉∶女儿);囡仵(〈方〉∶囡鱼。女孩);囡大细(〈方〉∶子女)

nǎn23

1.恐惧:“不~不竦,百禄是总。”

2.恭敬。

3.摇动。

4.惭愧。

nán,nàn19
  1. 名词 灾祸。  【组词】:「灾难」、「海难」、「多灾多难」、「大难临头」。《左传.桓公六年》:「君姑修政,而亲兄弟之国,庶免于难。」

    名词 仇敌。《战国策.秦策一》:「臣闻天下,阴燕阳魏,连荆固齐,收余韩成,从将西南,以与秦为难。」《史记.卷七零.张仪传》:「楚尝与秦构难,战于汉中。」

nán,nàn16
[ nán ]

古同“喃”。

[ nàn ]

〔~謏〕私下责骂。

nǎn15
  1. 蝻子 。蝗的幼虫。形似成虫而较小,头大,仅有翅芽。常成群吃稻、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

    如:蝻虫(蝗的幼虫);蝻蝗(蝗的幼虫和蝗。泛指蝗虫)

nán13

1.常绿乔木,叶子椭圆形或长披针形,表面光滑,背面有软毛,花小,绿色,浆果蓝黑色。木材是贵重的建筑材料,也可供造船用。生长在贵州、四川等地。

2.这种植物的木材。

nǎn13
  1. 用调味品浸渍肉类以备炙食

    亦以盐、豉汁腩之。——《齐民要术》

nǎn13

方言,微炒:~青椒。

nán13

古国名。

nán12

一种草。

nán12

日本汉字。睛;好。

nǎn12

→湳水

nàn12

1.美好的样子。

2.小肥。

nǎn12

搦。

nǎn11
  1. (形声。从赤,(fú)声。脸红,故从赤。本义:因惭愧而脸红)

  2. 同本义

    大赧而归,填恨低首。——柳宗元《乞巧文》

    鬼即赧愧而退。——刘义庆《幽明录》

    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又如:赧颜(羞惭脸红;惭愧);赧愧(羞惭)

  3. 忧惧

    夫子践位则退,自退则敬,否则赧。——《国语·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