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读音 |
笔画 |
释义 |
逆 | nì | 9划 | 叛逆 数(斥责)吕师孟叔侄为逆。——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中医指气血不和、胃气不顺等所致病症 。 如:逆胪(中医病名);逆气(中医指气逆行不顺之症)
|
昵 | nì | 9划 | (形声。从日,尼声。字又作“暱”。从日,匿(nì)声。本义:亲近,亲昵)同本义 暱,日近也。——《说文》 暱,近也。——《尔雅》。孙注:“亲之近也。” 无自暱焉。——《诗·小雅·菀柳》 官不及私昵。——《书·说命中》 昵比罪人。——《书·泰誓中》 王胡之与 无忌长甚相昵, 胡之尝共游。——《世说新语·仇隙》 又如:昵交(亲近的朋友);昵侍(近侍,亲侍);昵就(亲近;亲昵);昵友(亲密的朋友);昵比(亲近勾结);昵好(亲善);昵近(亲近);昵狎(亲近;亲狎);昵依(偎依);昵道(近路;捷径)
|
籾 | ní | 9划 |
-
义未详。
|
柅 | nǐ,chì | 9划 | 阻塞;遏止 。 如:柅杜(遏止,杜绝);柅格(阻拦;遏阻);柅车(停车)
|
胒 | nì | 9划 |
-
1.带骨的肉酱。
2.肥。
|
怩 | ní | 8划 | ——“忸怩”(niǔní):不大方或不好意思的样子
|
坭 | ní | 8划 | 同“泥”,用于“红毛坭” 地名用字。 如:白坭(在广东)
|
妮 | nī | 8划 | (形声。从女,尼声。本义:婢女,侍候主人的女孩子) 同本义 今又谓婢曰妮。——《六书政》 吾有梳头妮子。——《新五代史》 少女 。 如:妮子 〈方〉∶母亲 子称父曰伯伯,称母曰妮。——杨炳南《海录·南海》
|
妳 | nǎi,nǐ | 8划 | 代词 第二人称,亦指对方。 【组词】:「你好吗」、「你死我活」。 《周书.卷五零.异域传下.突厥传》:「你能作几年可汗?」《老残游记.第一三回》:「你瞧!这孩子傻不傻?」
|
狔 | nǐ | 8划 |
-
〔猗(yī)~〕古同“旖旎”,柔和美丽,如“风光猗(yī)~。”
|
苨 | nǐ | 8划 |
-
1.〔~~〕茂盛。
2.〔荞~〕中药草名,亦称“甜桔梗”。
|
伱 | nǐ | 7划 |
-
=同“你”。
你:称呼,一般是称呼说话的对方,尊称是“您”。
|
伲 | nì,ní | 7划 | 另见“你”称对方。伲,汝也。或作你。——《集韵·纸韵》
|
拟 | nǐ | 7划 |
-
1.起草;设计:~稿。~方案。
2.打算:~采纳。
3.模仿:模~。
|
氼 | nì | 6划 | 〈动〉没入水中 ,嫂溺,则援之以手乎?——《孟子·离娄上》又如:溺女(将刚生下的女婴投入水中淹死);沉溺(陷入不良的境地);溺没(沉没);溺溺(沉没);溺毙(淹死) 沉湎,无节制,困于所溺。——宋· 欧阳修《伶官传·序》
|
屰 | nì,jǐ | 6划 | (会意。从戈,从榦(gàn)省。本义:古代兵器。青铜制,将矛、戈合成一体,既能直刺,又能横击) 同本义。一种可勾可刺的兵器,出现于商、周,盛行于战国、汉晋各代。戟是一种分枝状兵器戟,有枝兵也。…今字误作戟。——《说文》
|
尼 | ní | 5划 | 尼姑,佛教中出家修行的女子。是梵语“比丘尼”(Bhidsunt)的简称 人道为尼,遂居此寺。——《洛阳伽蓝记·胡统寺》 又如:僧尼(和尚和尼姑);尼寺(尼姑所住的寺院);尼房(尼姑所居处);尼坛(尼姑受戒的地方) 尼山 。 如:尼丘(尼邱。山名,即尼山,在山东曲阜县东南。相传为孔子出生地。故孔子名丘,字仲尼);尼圣(对孔子的尊称);尼轲(孔子和孟子的并称);尼聃(儒家创始人仲尼和道家创始人老聃的并称);尼首(谓人头像尼丘山,中低四方高) 另见 nǐ
|
齯 | ní | 23划 | 老年人牙齿落尽后重生的细齿,古时作为长寿的象征 齯,老人齿,从齿,兒声。——《说文》 又如:齯齿(老人大齿脱落,又长出如小儿般的细齿。指高寿) 借指老人 齯童相庆,室以完富。——唐· 卢肇《汉堤诗》
|
聻 | nǐ,jiàn | 20划 |
- [ nǐ ]
-
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呢”,“哩”:“远(禅师)拊公背曰:‘好~。’”
- [ jiàn ]
-
迷信的人称鬼死为聻。
|
麑 | ní | 19划 | 幼鹿 冬日麑裘。——《韩非子·五蠹》 又如:麑母(幼鹿之母);麑鹿(初生小鹿);麑裘(用小鹿皮做的皮衣);麑卵(鹿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