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读音 |
笔画 |
释义 |
羗 | qiāng | 9划 |
-
古同“羌”。
|
戕 | qiāng | 8划 | 古代方凿斧(凿:指纳柄的孔) 混军中执戕,不见翠眉娘。——《霞笺记》
|
戗 | qiāng,qiàng | 8划 | 大堤外面加帮的小堤 。 如:戗台(戗堤的顶面) 另见 qiāng
|
炝 | qiàng | 8划 | 烹饪方法 将菜肴放在沸水中略煮,取出后再用酱油、醋等作料来拌。 如:炝蛤蜊;炝芹菜 先把肉、葱等用热油略炒,再加作料和水煮。 如:炝锅肉丝面;用葱花儿炝炝锅 用同“呛” 闻不得鼻口内干烟炝。——元· 李好古《张生煮海》
|
斨 | qiāng | 8划 |
-
古代的一种斧子。
|
枪 | qiāng | 8划 | 通“抢”。触,撞,碰撞 枪榆坊而止。——《庄子·逍遥游》 见狱吏则头枪地。——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又如:枪榆(形容识浅志小,亦指识浅志小的人) 请人代替考试 。 如:枪替
|
玱 | qiāng,cāng | 8划 | 玉器相撞的响声 玱,玉声。——《说文》 有玱葱珩。——《诗·小雅·采芑》。传:“珩声也。” 又如:玱玱(玉相击的声音。亦泛指清脆之声)
|
呛 | qiāng,qiàng | 7划 | 有刺激性的气体进入嗅觉器官、呼吸器官或视觉器官,使人感觉难受 。 如:呛鼻子;呛眼睛;呛得咳嗽;呛人(因某种气味的刺激而使人难受;又比喻说话有火气,生硬而尖刻);烟呛人;尘土呛人 吃、喝或游泳时水或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咳嗽又突然喷出 。 如:呛咳(气逆而咳);呛喀(呛喀);呛嗽(咳嗽);呛呕(呛咳而引起呕吐) 难受 。 如:冻的够呛 受,忍受 没出过远门,怕呛不住。——靳以《到佛子岭去》 又如:呛劲(憋足劲头,奋力) 〈方〉∶吃,大吃 让同志们饱饱地呛上一顿。——郭澄清《大刀记》 另见 qiāng
|
羌 | qiāng | 7划 | (会意兼形声。从人,从羊,羊亦声。本义:羌族,古代西部民族之一) 同本义 西戎牧羊人也。——《说文》 庸蜀羌髳。——《书·牧誓》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省茂汶县、汶川县、松潘县境内 西戎 。中国古代西部的民族,分布在今甘肃、青海、四川一带,以游牧为主;和汉族杂处的部分羌人,逐渐从事农耕,与汉族融合
|
抢 | qiǎng,qiāng,chēng | 7划 | 上述[二]的另一种读音。
|
丬 | pán | 3划 |
|
羻 | qiàng | 21划 |
-
古人名用字。
|
蘠 | qiáng | 20划 |
-
〔~蘼(mí)〕蔷薇。
|
鏹 | qiǎng,qiāng | 20划 |
- [ qiǎng ]
-
1.成串的錢。
2.指錢幣。
3.銀子或銀錠。
- [ qiāng ]
-
見“鏹水”。
|
艢 | qiáng | 19划 |
-
同“樯”。
|
鏘 | qiāng | 19划 |
-
见“锵”。
|
蹡 | qiāng,qiàng | 18划 |
- [ qiāng ]
-
[蹡蹡]形容行走合乎礼节。
- [ qiàng ]
-
[踉蹡]同“踉跄”。
|
繦 | qiǎng | 18划 | 成串的铜钱。引申为穿钱的绳子 繦,觕纇也。——《说文》 输租繦属不绝。——《汉书·儿宽传》 臧繦千万。——《汉书·食货志》 繦至而辐辏。——《史记·货殖列传》 又如:繦至(络绎不绝而来) “襁”的异体字。襁褓 鲍幼弱,在荷繦之中。——《墨子·明鬼下》 不谷免衣繦褓。——《吕氏春秋·直谏》
|
鎗 | qiāng,chēng | 18划 |
- [ qiāng ]
-
同“枪”。
- [ chēng ]
-
1.钟声。
2.鼎。
3.酒器。
|
謒 | qiāng | 17划 |
-
语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