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拼音的所有汉字

找到46条sha拼音的汉字
成语 读音 笔画 释义
shā9
  1. “沙”的俗字。指石之细碎者 。

    如:砂颗(砂粒);砂壤(沙质的土壤);砂丁(矿工);砂石(砂土和石子);砂包(沙袋);型砂;砂碛(沙漠;沙滩)

  2. 泛指细碎如砂的物质 。

    如:砂糖;砂瓶(陶罐);砂眼杂质在铸件上形成的小孔;砂壶(用粘土为原料烧制成的陶质壶类之一);砂锅(用粘土为原料烧制成的锅)

  3. 道家所炼丹砂,简称“砂”。“朱砂”的简称 。

    如:砂汞(丹砂和水银)

chà,shā9
[ chà ]

同“刹”。

[ shā ]

同“刹”。

shā,chà8
  1. (形声,从刀,杀声。梵语刹多罗的省称。本义:土或土田,国土)

  2. 同本义 。

    如:刹土(佛教语。田土;国土)

  3. 指佛寺 。

    如:古刹;刹寺(佛寺)

  4. 梵语 ksana 的音译。表示极短促的瞬间 。

    如:刹那;刹时(极短的时间)

  5. 另见 shā

shā8

〈韩〉奴婢名用字:䣉乷,䯩乷。

〈韩〉地名用字:~味(今在忠清北道中原)。

shā,shà7
  1. 〈方〉∶摇动,使东西里的杂物集中,以便清除 。

    如:把米里的稗子沙一沙

  2. 另见 shā

shā7
  1. (会意。从糸(mì),从少。本义:轻细的绢)

  2. 轻细的丝麻织物,古时多以蚕丝为之。古亦作“沙”

    白纱入缁,不染自黑。——汉· 王充《论衡》

    绸缎一百三十卷,纱绫一百八十卷。——《红楼梦》

    又如:纱元(纸制的纱缎和元宝;祭品);纱绢(细薄丝织品的通称;纱手帕);纱罗(轻软细薄的丝织品的通称);纱笼中人(喻命中富贵,可官至宰相)

  3. 麻、棉等纺成的细缕。俗称“棉纱”或“麻纱”。

    如:棉纱;纱厂(棉纺工厂)

  4. 今泛指用棉麻、化学纤维或其他材料制成的经纬线稀疏的织品

    温温土炉火,耿耿纱笼烛。——唐· 白居易《宿东亭晓兴》

    又如:纱帐(纱制帐幕);纱屉子(纱窗。旧时的窗户分两层,里面一层多用纱糊,透明,通气);纱帷(即纱帐);纱幌(纱制窗帘);乔其纱;泡泡纱;纱窗(蒙纱的窗户);纱罩(蒙纱的灯罩;蒙纱的防蝇罩;煤气灯上的主要附件)

shā6
  1. 用在谓语后面,表示程度之深

    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文选·古诗十九首·其十四》

    孩儿,痛杀我也。——元· 关汉卿《窦娥冤》

    又如:将他气杀也;笑杀人;杀死个(方言。死命地;拼命地)

  2. 很,甚 。用在谓语前。

    如:杀毛树孔(形容极度疼痛恐惧时发出的喊叫);杀狠(狠命)

shā18

见“鲨”。

shā18

古同“鲨”。

zōng,zòng17
[ zōng ]

古同“緵”。

[ zòng ]

古同“緵”。

shà16
  1. 用同“眨”。眼睛闭上又立刻睁开

    像对着我们霎眼。——刘复《敲冰》

shǎ15

“傻”的异体字。

shā,xiè15
[ shā ]

1.植物名。即茱萸。

2.木楔。

[ xiè ]

同“樧”。

shā15

古同“鲨”。

shà15

开。

shà14
  1. 〈方〉∶扇子

    扇,自关而东谓之箑,自 关而西谓之扇。—— 扬雄《方言》

    又如:箑蒲(编织扇子的蒲草)

shā,xiè14
[ shā ]

古书上说的茱萸一类的植物。

[ xiè ]

1.櫼。

2.山桃。

shà14
  1. 古代棺饰。垂于棺的两旁

    翣,棺羽饰也。天子八,诸侯六,大夫四,士二。下花。从羽,妾声。——《说文》

    后之丧持翣。——《周礼·女御》

    大丧持翣。——《周礼·御仆》。注:“棺饰也。”

    衣翣柳之材。——《周礼·缝人》

    设蒌翣。——《礼记·檀弓》。注:“棺之墙饰。”

    饰棺墙,置翣。——《礼记·檀弓上》

    又如:翣柳(灵柩上的装饰);翣翣(古代棺木的装饰)

  2. 大扇谓之翣。——《小雅·广服》

    杖笠翣。——《仪礼·既夕礼·燕器》。注:“扇也。”

    被裘而以翣翼。——《淮南子·说南》。注:“扇也。”

    手无容,不翣也。——《礼记·少仪》

  3. 特指古代仪仗中用的大掌扇

    有翣羽盖。——《周礼·巾车》。注:“所以御风尘。”

    古者扇翣,皆编次雉羽或尾为之,故于文从羽。——《宋史·仪卫志》

  4. 古代钟鼓架上的饰物

    殷之崇牙, 周之璧翣。——《礼记·明堂位》

  5. 名词 古时棺木两旁形状像扇子的饰物。《说文解字.羽部》:「翣,棺羽饰也。天子八,诸侯六,大夫四,士二。」

    名词 扇子。《淮南子.俶真》:「冬日之不用翣者,非简之也,清有余于适也。」

shā13

古同“樧”,食茱萸:“苏~紫姜。”

shà13
  1. (形声。从欠,杀声。从“欠”表示与口、出气有关。本义:饮,微吸)

  2. 公相与歃此血于堂下。——《史记》

  3. 特指饮血 。

    如:歃盟(歃血为盟);歃会(歃血盟会);歃辞(歃血时宣读的盟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