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读音 |
笔画 |
释义 |
洨 | xiáo | 9划 | 古水名 古洨水,发源于河北省井陉县,东南流至瘿陶(今宁晋县西南),合于洨水。今名洨河,在宁晋县与沙河汇合,东南流注滏阳河 古水名。在安徽省宿县灵壁一带。一说即今沱河
|
骁 | xiāo | 9划 | 勇捷 吴耿骁将,云集四境。——《后汉书·隗嚣传》 虽骁勇,不可独任。——《三国志·袁绍传》 又如:骁烈(勇猛刚烈);骁雄(勇猛雄武);骁暴(勇猛凶暴)
|
咲 | xiào | 9划 | 同“笑” 水客莫惊咲,云间比翼多。——宋· 梅尧臣文 〈动〉会意。从竹,从夭。杨承庆曰,“竹得风其体夭屈,如人之笑”。字或从竹,从夭。本义:因喜悦开颜或出声 同本义,笑,喜也。——《说文》。杨承庆曰:“竹得风,其体夭屈,如人之笑也。 李阳冰刊定说文从之。”竹为乐器,君子乐然后笑也。——《字林》。朱骏声曰:“此字古皆从犬,本义犬狎人声也。从犬,箾省声。”一握为笑。——《易·萃》载笑载言。——《诗·卫风·氓》言笑晏晏。两小儿笑曰。——《列子·汤问》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论语·宪问》止增笑耳。——《聊斋志异·狼三则》笑而止之。——《列子·汤问》笑而不顾。——清· 周容《芋老人传》又如:笑唏唏(笑嘻嘻);笑咍咍(大声地笑);笑浪(无拘束地大笑);笑面夜叉(外貌和气、心地狠毒的人)
|
枵 | xiāo | 9划 | (形声。从木,号声。本义:木根) 假借为虚。虚枵一声之转。空虚 岁在星纪,而淫于玄枵。玄枵,虚中也。——《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又如:枵朽(空虚腐朽);枵如(空虚的样子);枵枵(空虚的样子);枵虚(空虚) 布类的丝缕稀疏而薄 又有蕉纱,乃闽中取芭蕉皮析缉为之,轻细之甚,值贱而质枵,不可为衣也。——《天工开物》 指腹空,饥饿 。 如:枵腹而守(饿着肚子仍坚持防守);枵枣(无核枣)
|
侾 | xiāo | 9划 |
-
〔~佬〕大的样子。
|
哓 | xiāo | 9划 | 恐惧 。 如:哓呼(惊叫);哓哓(鸟雀因恐惧而发出的鸣叫声) 吵嚷 。 如:哓詈(乱骂);哓呶(喧闹);哓聒(吵闹) 争辩 。 如:哓哓上陈(不断地上奏陈述);哓咋(犹言议论纷纷) 话多 。 如:哓舌(犹饶舌。唠叨;多嘴);哓论(喋喋絮说)
|
呺 | háo,xiāo | 8划 | 动词 号叫、吼叫。 《庄子.齐物论》:「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
|
枭 | xiāo | 8划 | 悬头示众 枭故塞王欣头。——《汉书·高帝纪》。注:“悬首于木上。” 枭俊禽敌之臣。——《汉书·陈汤传》 幸而破绍,枭其二子。—— 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 又如:枭示(枭斩。砍头悬挂示众);枭夷(诛杀净尽);枭除(诛杀清除) 淆乱 饰邪说,文奸言,以枭乱天下。——《荀子·非十二子》 昭示;宣布 可再作一判文,以枭秦桧父子夫妇之过。——《说岳全传》 挡;推 岳大爷又把枪轻轻一举,将 梁王的刀枭过一边。——《说岳全传》 撩 枭开帐子,让张聋子亲自来看。——《官场现形记》
|
効 | xiào | 8划 | 效法,模仿。《诗·小雅·鹿鸣》:“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祧,君子是则是效。” 犹授,授官。《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宣王有志,而后效官。”
|
孝 | xiào | 7划 | 丧服,孝服 。象征悲恸的白色稀纱衣服(尤指中国)或黑色服装、黑纱或黑色标志(尤指西方各民族) 原来这婆娘自从药死了武大,那里肯戴孝。——《水浒传》 又如:孝白(举丧时穿的白色孝服);穿孝;带孝;挂孝;重孝;热孝;脱孝 服丧期 。 如:守孝;有孝;忘了孝未满;孝衣 穿孝 又指办丧事仪式 崔九作孝,风吹即倒。——《北史》 又如:吊孝;谢孝 居丧的人 今日与谢孝剧谈一出来。——《世说新语》。按:时 谢玄居父丧,故称 谢孝 姓
|
肖 | xiào,xiāo | 7划 | 假借为“消”。消灭;消失;衰退,衰微 达于知者肖。——《庄子·列御寇》 申吕肖矣, 尚父侧微。——《史记·太史公自序》 另见 xiào
|
灱 | xiāo | 6划 |
-
1.干;干枯。
2.暴。
3.热。
|
灲 | xiāo | 6划 |
-
干燥。
|
小 | xiǎo | 3划 | 轻视,小看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 班固,伯仲之间耳,而 固小之。—— 曹丕《典论》 又如:小不起(不能小看);小瞧(犹小看,轻视)
|
虈 | xiāo | 24划 |
-
一种香草,即“白芷”:“芳~兮挫枯。”
|
毊 | xiāo | 23划 |
-
乐器名,即大磬。
|
蠨 | xiāo | 22划 |
-
见“蟏”。
|
驍 | xiāo | 22划 |
-
见“骁”。
|
嚻 | xiāo | 21划 |
-
古同“嚣”。
|
囂 | xiāo | 21划 |
-
1.“嚣”的繁体字。
2.嘈雜、喧嘩:“喧囂”、“叫囂”、“甚囂塵上”。《左傳•成公十六年》:“陳不違晦,在陳而囂。”杜預•注:“囂,喧譁也。”
3.放肆:“囂張”。唐•柳宗元《憎王孫文•序》:“王孫之德躁以囂,勃諍號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