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读音 |
笔画 |
释义 |
轺 | yáo | 9划 | 古代轻便的小马车 轺,小车也。——《说文》 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史记·季布列传》 亲迎立轺并马。——《汉书·平帝纪》 又如:轺车(用一匹马拉的轻便车子。可当兵车);轺轩(轻便的马车。也作轺辂、轺驾) 使节所用之车 。 如:轺车(奉使者和朝廷急命宣召者所乘的车)
|
穾 | yào | 9划 |
-
1.结构深邃的:“冬有~厦,夏室寒些。”
2.幽深:“累台增成,岩~洞房。”
3.喻修养或学问的高深境界。
4.古同“窔”,室中东南角:“守~奥之荧烛,未卬天庭而睹白日也。”
5.好。
6.象声词,形容风声。
|
要 | yào,yāo | 9划 | 约请;邀请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晋· 陶潜《桃花源记》 张良出,要 项伯。——《史记·项羽本纪》 石崇每要客燕集。——《世说新语·汰侈门》 又如:要引(邀迎荐举);要约(邀约;邀请) 约言。以明誓的方式就某事作出庄严的承诺或表示某种决心。亦指所订立的誓约、盟约 岂要黄河誓,须勒燕然石。——唐· 崔湜《寒垣行》 又如:要约(立盟;立约;约定);要契(契约;盟约) 通“徼”(jiǎo)。探求;求取 不庶几,不要幸。——《晏子春秋·内篇问下》。孙星衍云:“要与徼通。” 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孟子·告子上》。赵岐注:“要,求也。” 要利之人,犯危何益?——《吕氏春秋·爱类》。高诱注:“要,徼也。” 又如:要禄(求取利禄);要福(祈求幸福) 通“邀”。拦阻;截击 使数人要于路。——《孟子·公孙丑下》 且前日要政, 政徒以老母。——《史记·刺客列传》 张良出,要 项伯。——《史记·项羽本纪》 又如:要勒(遮拦;阻挡);要御(拦阻控制);要路(拦路;遮道) 迎候;迎接 。 如:要途(迎于中途);要候(中途等候;迎候);要道(遮道;迎候于路上) 约束;禁止 。 如:要约(控制;约束);要时(限约时间) 通“约”(yuē)。胁迫 明神洋蠲要盟。——《左传·襄公九年》 且要盟无质。 虽不要君,吾不信也。——《论语·宪问》 以要晋国之成。——《国语·晋语三》 又如:要市(以要挟手段谋取利益或迫使对方满足自己的某种要求);要劫(胁迫劫待) 和;会合 。 如:要结(结合;邀引交结) 审察;核实 。 如:要囚(审察囚犯的供辞);要知(书简套语。鉴察,察知) 另见 yào
|
垚 | yáo | 9划 | 山高 。多用于人名
|
钥 | yuè,yào | 9划 | 门直闩。上穿横闩下插地上的直木 户钥,自关而东, 陈、 楚之间谓之键,自 关而西谓之钥。——《方言》 枢要,重要之处 又半里,有村在山北之麓,其名曰金村,乃是站之当钥者。——《徐霞客游记》 钥匙 钥,锁匙。——《增补五方元音·驼韵》 质明启钥。——清· 方苞《狱中杂记》 无钥,可令铜匠铦开。——章炳麟《致伯中书》 又如:钥牡(开锁的工具。即钥匙);钥锔(钥匙) 指锁 每夜必手自关门下钥,其钥为外洋上等货,且钥匙仅有一枚,甲自佩之。至明晨,始手自启钥。——《俏皮话·性命没了钱还可以到手》 姓 另见 yuè
|
咬 | yǎo | 9划 | (形声。从口,交声。《说文》本从“齿”。本义:用牙齿把东西夹住或切断弄碎) 同本义 易子而咬。——《汉书·食货志》引汉· 贾谊《论积贮疏》 又如:咬姜呷醋(节约饮食用度);咬牙关(形容痛恨、愤怒或发狠心);咬瓦(比喻乏味);咬定牙根(亦作“咬定牙关”。形容下定决心,坚忍不拔);咬钉嚼铁(形容意志坚定,毫不动摇) 吐字发音 。 如:咬舌子(说话吐字含混不清的人);咬耳朵(附耳密语);咬字不准;咬吐(咬字吐音,发音);咬音咂字(形容说话一字一板,郑重其事);咬嚼吞吐(指演员的发音吐字,念白说唱) 比喻攀扯或诬陷他人 。 如:乱咬好人;反咬一口 螺丝等互相卡住 。 如:这个旧螺母咬不住扣儿
|
姚 | yáo | 9划 | 或为姚,娆也。——《说文》 姚,好也。——《方言十三》 窕冶。——《荀子·礼论》。注:“姚冶,妖美也。” 美哉德乎!姚姚者乎!——刘向《说苑·指武》 通“遥”。长 其功盛姚远矣!——《荀子·荣辱》 雅声远姚。——《汉书·礼乐志》
|
峣 | yáo | 9划 | (形声。从山,尧声。本义:山险高;高)同本义 焦峣,山高貌。——《说文》 泰山之高不嶕峣。——《汉书·扬雄传》 表峣阙于阊阖。——张衡《西京赋》 犹峣峣也,至高之貌。——《白虎通》 又如:峣峥(高峻);峣槔(危高貌);峣榭(高台);峣阙(皇宫大门。因高大,故称);峣峣(高高的样子);峣崎(峣峥。奇怪;怪诞)
|
柼 | yǎo | 9划 |
-
拽物。
|
尭 | yáo | 8划 | (會意。从垚(yáo),从兀。「垚」是土高,兀(wù)高聳突出,所以「堯」表示高。本義:高)同本義。堯,高也。——《說文》 中國古代的皇帝陶唐氏之號。生於伊,嗣後耆,故稱伊耆氏;初封陶,後徙唐,又稱「伊唐氏」。長此戴堯天。——杜審言《蓬萊三殿傳宴》
|
祅 | yāo | 8划 | 名词 参见「祆教」条。 名词 鬼异怪诞的事。同「妖」。《汉书.卷二二.礼乐志》:「奸伪不萌,祆孽伏息。」《文选.李康.运命论》:「幽王之惑褒女也,祆始于夏庭。」
|
杳 | yǎo | 8划 | (会意。上为“木”,下为“日”,表示太阳落在树木下,天色已昏暗。本义:昏暗) 同本义 杳,冥也。——《说文》 杳旭卉兮。——扬雄《甘泉赋》。注:“深远也。” 独驰思乎杳冥。——傅毅《舞赋》 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楚辞·屈原·涉江》 又如:杳杳冥冥(昏暗幽远);杳蒙(迷茫,模糊不清) 幽深 眴兮杳杳,孔静幽默。——《楚辞·屈原·九章·怀沙》 又如:杳杳(幽暗深远的样子);杳然(幽深的样子);杳昧(深幽隐晦) 渺茫;深远;高远 杳不知所之也。(杳,深远没有尽头,这里表听不到声音,今有成语:“杳无音信”。之:到。)——唐· 杜牧《阿房宫赋》 奇秀深杳。——唐· 李朝威《柳毅传》 又如:杳远(渺茫遥远) 消失,不见踪影 。 如:杳无影响(毫无音讯);杳沉(消失,渺茫无踪);杳绝(消失)
|
殀 | yāo | 8划 |
-
同“夭”。
|
枖 | yāo,yǎo | 8划 |
- [ yāo ]
-
〔~~〕古同“夭夭”,茂盛:“桃之~~。”
- [ yǎo ]
-
古书上说的一种树。
|
抭 | yǎo,tāo | 8划 |
- [ yǎo ]
-
古同“舀”,舀取。
- [ tāo ]
-
舀具。
|
肴 | yáo | 8划 | (形声。小篆字形。从肉,爻(yáo)声。本义:做熟的鱼肉等)同本义 肴,啖也。凡熟馈可啖之肉,折俎,豆实皆是。——《说文》 肴,肉也。——《广雅》 肴羞未通。——《楚辞·招魂》。注:“鱼肉为肴。” 蕙肴蒸兮蘭藉。——《楚辞·东皇太一》。注:“用蕙草以蒸肉也。” 山肴野薮。——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肴止于脯、醢、菜羹(肴,下酒的菜)。——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又如:肴蔌(鱼肉与菜蔬);肴核(肉类和果类食品);肴俎(肉食);肴品(荤菜;佳肴);肴俎(盛菜肴的器皿);肴羞(美味的菜肴);肴酒(酒肴);肴菜(菜肴)
|
狕 | yǎo | 8划 |
-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野兽,似豹而头上有斑纹。
|
苭 | yǎo | 8划 |
-
〔~茮〕草长的样子。
|
岆 | yǎo | 7划 |
-
山名。
|
宎 | yǎo | 7划 | 名词 房屋的东南角。《玉篇.宀部》:《尔雅》曰:『东南隅谓之。』亦隐闇。本亦作窔。宎,同上,俗。」《庄子.徐无鬼》:「未尝好田,而鹑生于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