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读音 |
笔画 |
释义 |
則 | zé | 9划 |
-
见“则”。
|
昃 | zè | 8划 | (形声。从日,仄(zè)声。本义:太阳西斜) 同本义 昃,日在西方时侧也。——《说文》 日昃之离,何可久也。——《易·离》 日中昃。——《书·无逸》 日下昃。——《公羊传·定公十五年》。注:“昃,日西也。” 倾斜 仰观参星横,俯怯崖石昃。——清· 方朝诗
|
昗 | zè | 8划 | 〈动〉(形声。从日,仄(zè)声。本义:太阳西斜) 同本义。昃,日在西方时侧也。——《说文》
|
责 | zé,zhài | 8划 | 欠别人的财物。后作“债” 听称责以傅别。——《周礼·小宰》。司农注:“称责,谓贷子。” 薄敛已责。——《左传·昭公二十年》 使无券契之责。——《管子·轻重乙》 博言负责数百万。——《汉书·淮阳宪王钦传》。注:“假贷人财物未偿者。” 是有丕子之责于天。——《书·金滕》 宋多责赂于 郑。——《左传·桓公十三年》 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战国策·齐策》 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汉书·高帝纪上》 另见 zé 名词 欠人的钱财。同「债」。 《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上》:「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
|
泎 | zé | 8划 |
-
〔~水〕古河名,源出中国秦岭,流入汉江。
|
择 | zé,zhái | 8划 | 挑拣,用于口语 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又如:择菜;择不开 另见 zé
|
迮 | zé | 8划 | 姓
|
泽 | zé,shì | 8划 | (形声。从水。睪(yì)声。本义::光泽,润泽) 同本义 泽,光润也。——《说文》 共饭不泽手。——《礼记·曲礼》 泽剑首。——《礼记·少仪》 实诸泽器。——《考工记·慌氏》 顺非而泽。——《荀子·礼论》 芳与泽其杂糅兮。——《离骚》 热多则淖泽。——《素问·经络论》 色沃不泽。——《素问·玉机真藏论》 色泽莹润。——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根色鲜泽。——宋· 沈括《梦溪笔谈》 仁义不足泽其性,礼乐不足锢其情。——王安石《太古》 又如:泽雨(润泽万物之雨);泽器(润泽光滑的器皿);色泽(颜色和光泽) 水深的湖泽或水草丛杂的湖泽 下而有水曰泽,言润泽也。——《释名》 水草交厝名之为泽。言其润泽万物以阜民用也。——《风俗通》 泽水之钟也。——《国语·周语》 川壅为泽。——《左传·宣公十二年》 泽居苦水者,买庸而决窦。——《韩非子·五蠹》 山泽不避。——《史记·货殖列传》 行吟泽畔。——《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在某泽中。——《汉书·李广苏建传》 又如:泽陂(池沼);泽皋(沼泽);泽淖(泥潭);泽农(指在水泽地区耕作的农夫);泽卤(地低洼而多盐碱);泽薮(大泽);川泽 恩泽,恩惠 泽及万世而不为仁。——《庄子·大宗师》 故西门豹为 邺令,名闻天下,泽流后世。——《史记·西门豹传》 又如:泽民(施恩惠于民);泽物(施恩于人,做好事);泽枯,泽骨(恩泽施及死去的人。形容恩情深厚);泽霈(恩惠普施);泽润(恩泽普施) 仁慈的行动 殷王亦罔敢失帝,罔不配天其泽。——《书·多士》 雨和露 两泽下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又如:泽下尺,升上尺(天上的雨下落一尺,地上的禾苗就向上长一尺。比喻君王赐给臣民恩泽,臣民就拥戴君王) 土壤中的水分 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齐民要术》 津液、唾液或汗水 几扇门窗上就留着他的手泽了。——叶圣陶《小铜匠》 润头发或皮肤的油脂 你让我来分你一些香泽吧!——郭沫若《王昭君》 又如:芳泽;香泽 汗衣;内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诗·秦风·无衣》 禄位;遗风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孟子》 又如:手泽 名词 水流汇聚的地方。 【组词】:「沼泽」、「深山大泽」。《书经.禹贡》:「九州刊旅,九川涤源,九泽既陂,四海会同。」北周.庾信〈伤心赋〉:「至如三虎二龙,三珠两凤,并有山泽之灵,各入熊罴三梦。」 名词 使发肤光润的油脂。《韩非子.显学》:「故善毛啬、西施之美,无益吾面,用脂泽粉黛,则倍其初。」
|
択 | zé | 7划 |
-
◎ 同【择】(日本汉字)。
|
沢 | zé | 7划 |
-
从水。为“泽”的异体字,而在日本作为“泽”的简化字使用。
|
则 | zé | 6划 | 多用于文章或艺术品,相当于“章”、“条”。 如:新闻一则;寓言四则
|
伬 | chǐ | 6划 |
-
古代工尺谱一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2”的高音。
|
汄 | zè | 5划 |
-
水流,水势。
|
庂 | zè | 5划 |
-
古同“仄”。
|
夨 | cè | 4划 | 动词 倾斜着头。《说文解字.夨部》:「夨,倾头也。」
|
仄 | zè | 4划 | 通“侧”(cè)。旁边 若子之材,可优游都城而取卿相,何必勒功昆山之仄。——《汉书·段会宗传》 行山者仄輮。——《周礼·考工记·车人》 罢退外亲及旁仄素餐之人。——《汉书·鲍宣传》。颜师古云:“仄,古侧字也。” 又如:仄足(侧足);仄室(侧室) 仄声,古汉语四声中上、去、入三声的总称 。 如:仄韵(凡上、去、入声的韵,皆为仄韵与“平韵”相对);仄韵诗(指韵脚用仄声字的旧体诗)
|
鸅 | zé | 24划 |
-
1.〔~鸆(yú)〕护田鸟。亦作“泽虞”。
2.鹈鹕鸟。
|
齰 | zé | 23划 | 啮,咬 魏其必内愧,杜门齰舌自杀。——《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又如:齰舌(咬舌头);齰痈(咬破恶疮,使里面的脓血流出来);齰舌缄唇(咬舌闭口。形容保持沉默)
|
齚 | zé | 20划 |
-
古同“齰”,啃,咬:“饿犬~枯骨。”
|
蠌 | zé | 19划 |
-
〔螖~〕见“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