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读音 |
笔画 |
释义 |
夈 | zhāi | 9划 |
-
古同“斋”。
|
粂 | zhāi | 9划 |
-
同齋。
|
齋 | zhāi | 17划 | 动词 祭祀前沐浴素食,清心寡欲,洁净身心以示虔诚。《说文解字.示部》:「斋,戒洁也。」 【组词】:「斋戒」。《论语.述而》:「子之所慎:斋、战、疾。」 动词 布施饭菜给僧侣。《旧唐书.卷一三.德宗纪下》:「赐马十匹,令于诸寺斋僧。」
|
檡 | zhái,shì,tú | 17划 |
- [ zhái ]
-
〔~棘〕古书上说的一种树,木质细密坚韧,可做射箭的扳指,如“决用正,王棘若~棘。”
- [ shì ]
-
黑枣。
- [ tú ]
-
〔於(wū)~〕古同“於菟”,古代中国楚人对虎的称呼。
|
瘵 | zhài | 16划 | 病。多指痨病 念其服劳之久,悯其撄瘵之深。——宋· 王安石《乞退表》 又如:瘵鬼(因患痨病而死者);瘵疾(疫病。亦指痨病) 疾苦;困顿 邦靡有定,士民其瘵。——《诗·大雅·瞻仰》。又如:瘵瘼(凋敝,衰败)
|
摘 | zhāi | 14划 | (形声。小篆字形,从手,啻(chì)声。本义:用手采下或取下) 同本义 摘,摭果树实也。——《说文》 摘,取也。——《广雅》 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新唐书·承天皇帝传》 以摘之。——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摘而藏之。——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又如:摘胆剜心(形容杀人者的凶残);摘肩儿(摘下肩上的担子);摘青(谓果实等未成熟即采摘);摘瓜抱蔓(喻一扫而空);摘桃子(比喻坐享其成);摘棉花;摘苹果 除去,去掉 过了三天再不去,叫人来摘门下瓦。——《儒林外史》 又如:把灯泡摘下来;摘帽(脱下帽子);摘头(除去头上首饰);摘不开(摆脱不了) 摘录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唐· 李贺《南国》 又如:摘句(摘录文章诗歌之句);摘钞(择要抄录);摘句寻章(摘取搜寻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调拨 。 如:摘那(调拨);摘拨(调派) 〈方〉∶借 。 如:摘了几个钱救急;摘钱(因急用而临时告借)
|
榸 | zhāi | 14划 |
-
枯木根。
|
寨 | zhài | 14划 | (形声。从木,赛省声。本义:防卫所用的木栅) 同本义 敌军已近寨。——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寨中人踡伏。 借寨墙为蔽。 多指四面环围的驻军处,营垒 时巴山陈定亦拥兵立寨。——《陈书》 又如:寨落(有栅栏或围墙的村落);寨垛(寨墙上的垛口);寨屋(营房) 寨子,村庄 。 如:山寨;边寨(边疆地区的寨子);寨壕(环绕村寨的壕沟)
|
鉙 | zhǎi | 13划 |
-
金。
|
債 | zhài | 13划 |
-
欠負的錢財:借~。欠~。還~。公~。外~。內~。~戶。~主。~權。~券。~台高築。
|
砦 | zhài | 11划 | 同“寨”。守卫用的栅栏、营垒 今河东西不从敌国而保山砦者,不知其几。——《宋史·宗泽传》 姓 同「寨」。
|
斎 | zhāi | 11划 |
-
古同“斋”。
|
债 | zhài | 10划 | 借贷 债车受载。——《穆天子传》 讨债 往有商人,贷他半钱,久不得偿,即更往债。——《百喻经》 租赁 债车受载。——《穆天子传》
|
捚 | zhāi | 10划 |
-
用手掌托起。
|
窄 | zhǎi | 10划 | 使缩小 这院墙却是用瓦摆就的古老钱,丁大爷窄步而行。——《三侠五义》
|
斋 | zhāi | 10划 | 庄重;恭敬 洁斋俟兮惠音声。——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又如:斋如(严肃而谨慎的样子);斋明(无所不明,无所偏颇);斋庄(严肃庄敬);斋肃(专一庄敬)
|
宅 | zhái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