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花·不伏老
其他名字:不伏老/一枝花 不伏老/一枝花/一枝花·不伏老/一枝花不伏老
作者:关汉卿
朝代:元
一枝花·不伏老
【不伏老】攀出墙朵朵花,
折临路枝枝柳。
花攀红蕊嫩,
柳折翠条柔,
浪子风流。
凭着我折柳攀花手,
直煞得花残柳败休。
半生来折柳攀花,
一世里眠花卧柳。
【梁州】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
盖世界浪子班头。
愿朱颜不改常依旧,
花中消遣,
酒内忘忧。
分茶攧竹,
打马藏阄;通五音六律滑熟,
甚闲愁到我心头!伴的是银筝女银台前理银筝笑倚银屏,
伴的是玉天仙携玉手并玉肩同登玉楼,
伴的是金钗客歌《金缕》捧金樽满泛金瓯。
你道我老也,
暂休。
占排场风月功名首,
更玲珑又剔透。
我是个锦阵花营都帅头,
曾玩府游州。
【隔尾】子弟每是个茅草冈、沙土窝初生的兔羔儿乍向围场上走,
我是个经笼罩、受索网苍翎毛老野鸡蹅踏的阵马儿熟。
经了些窝弓冷箭鑞枪头,
不曾落人后。
恰不道"人到中年万事休",
我怎肯虚度了春秋。
【尾】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
我玩的是梁园月,
饮的是东京酒,
赏的是洛阳花,
攀的是章台柳。
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
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
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
尚兀自不肯休。
则除是阎王亲自唤,
神鬼自来勾,
三魂归地府,
七魄丧冥幽,
天那,
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折临路枝枝柳。
花攀红蕊嫩,
柳折翠条柔,
浪子风流。
凭着我折柳攀花手,
直煞得花残柳败休。
半生来折柳攀花,
一世里眠花卧柳。
【梁州】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
盖世界浪子班头。
愿朱颜不改常依旧,
花中消遣,
酒内忘忧。
分茶攧竹,
打马藏阄;通五音六律滑熟,
甚闲愁到我心头!伴的是银筝女银台前理银筝笑倚银屏,
伴的是玉天仙携玉手并玉肩同登玉楼,
伴的是金钗客歌《金缕》捧金樽满泛金瓯。
你道我老也,
暂休。
占排场风月功名首,
更玲珑又剔透。
我是个锦阵花营都帅头,
曾玩府游州。
【隔尾】子弟每是个茅草冈、沙土窝初生的兔羔儿乍向围场上走,
我是个经笼罩、受索网苍翎毛老野鸡蹅踏的阵马儿熟。
经了些窝弓冷箭鑞枪头,
不曾落人后。
恰不道"人到中年万事休",
我怎肯虚度了春秋。
【尾】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
我玩的是梁园月,
饮的是东京酒,
赏的是洛阳花,
攀的是章台柳。
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
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
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
尚兀自不肯休。
则除是阎王亲自唤,
神鬼自来勾,
三魂归地府,
七魄丧冥幽,
天那,
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释文
采摘那露出墙头的朵朵红花,攀折路边的条条弯柳。采的花蕊红稚嫩,折的柳条青翠柔细。处处拈花惹草,纯粹的一个浪荡公子。手中的花柳任我摆布,直把她们玩弄得成了残花败柳。
注释
- 【南吕】:宫调名,一枝花和梁州等均属这一宫调的曲牌。把同一宫调的若干曲子连缀起来表达同一主题,就是所谓“套数”。
- 【煞】:俗“杀”字,这里指摧残。
- 【休】:语助词。
- 【郎君】:丈夫,借指为妇女所恋的男人,元曲中常用以指爱冶游的花花公子。“班头”,一班人中的头领。
- 【盖】:压倒,盖世界,用如“盖世”。浪子,不务正业的浪荡子弟。
- 【分茶】:分茶又称茶百戏、汤戏、茶戏。它是在沏茶时,运用手上功夫使茶汤的纹脉形成不同物象,从中获得趣味的技艺游戏,大约开始于北宋初期。
- 【据北宋陶谷《清异录》记载】:“近世有下汤远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散灭,此茶之变也,时人谓之茶百戏。”在南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诗中也有“矮低斜行闲作草,暗窗分乳戏分茶”之句。后世由于茶类改制,龙凤团饼已为炒青散茶所替代,沏茶用的点茶法为直接用沸水冲泡茶叶的泡茶法所替代,也就再难重现这种分茶游戏。
- 【攧(diān)竹】:攧,投、掷,博戏名。游戏时颠动竹筒使筒中某支竹签首先跌出,视签上标志以决胜负。
- 【打马】:古代的一种博戏,在圆牌上刻良马名,掷骰子以决胜负。
- 【藏阄(jiū)】:即藏钩,古代猜拳的一种游戏。饮酒时手握小物件,使人探猜,输者饮酒。
- 【五音】:宫、商、角、徵、羽。
- 【六律】:十二律中单数为律,双数为吕,统称律吕,因此六律也就是黄钟、太蔟、姑洗、蕤宾、夷则、无射六种音调。这里泛指音乐。
- 【滑熟】:十分圆熟、惯熟。
- 【银筝女】:以及以下的玉天仙、金钗客,均指妓女。
- 【金缕】:曲调名,即《金缕衣》,又作《金缕曲》。唐无名氏诗有“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苏轼诗亦有“入夜更歌金缕曲,他时莫忘角弓篇。
- 【”樽、瓯(ōu)】:都是古代对酒杯的叫法。
- 【占排场风月功名首】:在风月排场中占得首位。风月,亦即男女情爱。
- 【玲珑又剔透】:即在风月场所左右逢源八面玲珑,元曲中这样的人又称“水晶球”,和“铜豌豆”同一意思。
- 【锦城花营】:都是指风月玩乐场所。
- 【都帅头】:总头目。元人《析津志》说关汉卿“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录鬼簿》亦引时人言称其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并非自诩。
- 【子弟每】:子弟们,此指风流子弟。
- 【每】:人称代词的复数“们”。
- 【兔羔儿】:比喻未经世故的年轻人。
- 【乍】:刚,才。
- 【围场】:帝王、贵族打猎之所,这里喻指妓院。
- 【苍翎毛老野鸡】:作者自比。苍翎毛,就是长出老翎,翅膀够硬。这个比喻和后面的“铜豌豆”相类。
- 【笼罩、索网,都是指围场上惊险的场面,蹅(chǎ)踏】:践踏、糟蹋,此指踏阵冲突。阵马儿,阵势。阵马儿熟,即什么阵势没有见过。
- 【窝弓】:伏弩的一种,猎人藏在草丛内射杀猎物的弓弩。
- 【鑞(là)枪头】:元曲中一般都用作“银样蜡枪头”,好看不中用的意思,这里是借用熟语,也不无调侃的意思。
- 【落】:此处应该读là。
- 【恰】:岂,难道,如“恰不道壁间还有耳”(元杂剧《鲠直张千替杀妻》),“恰不道长嫂为母”(《水浒传》)。
- 【匾】:同“扁”。
- 【铜豌豆】:妓院中对老狎客的称呼。
- 【恁(nèn)】:通“那”。如“我从来斩钉截铁常居一,不似恁惹草拈花没掂三。”(元王实甫《西厢记》)又有“恁每”一词,即“你们”的意思,所以“恁子弟每”就是“您子弟们”的意思。
- 【斫(zhuó)】:用刀、斧头砍。
- 【锦套头】:锦绳结成的套头,比喻圈套、陷阱。
- 【此两句连起来的意思是】:那些浮浪子弟们每陷入风月场所温柔之乡不能自拔,而自己却见多识广练就一身功夫,不把这些套数放在眼里,反而正好能够大展身手。
- 【梁园】:又名“梁苑”。汉代梁孝王的园子,在今河南开封府附近,园内有池馆林木,梁王日与宾客游乐,因此后来以之泛指名胜游玩之所。
- 【东京】:汉代以洛阳为东京,宋代以汴州(今开封市)为东京,辽时改南京(今辽阳)为东京。此处不必实指,元曲往往混用历史地名故实。总之这几句的意思是说自己行走的都是名胜之地。
- 【洛阳花】:指牡丹。古时洛阳以产牡丹花著名。
- 【章台柳】:代指妓女。
- 【章台】:汉长安街名,娼妓所居。
- 【《太平广记·柳氏传》载,唐韩翃与妓女柳氏有婚约,安史之乱,两人分离,韩赋诗以表思念】:“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 【”蹴踘(cùjū)】:中国古代的一种足球运动,《汉书》中已有记载。唐宋时盛行(《水浒传》中的高俅即以此技得宠于皇帝),至清代渐衰。这种球外面是皮革,里面实以物,所以又写成“蹴鞠”。
- 【打围】:即打猎,相对于围场之说。
- 【插科】:戏曲演员在表演中穿插的引人发笑的动作。常同“打诨”合用,称“插科打诨”。
- 【咽作】:不详。可能是一种表演性的游戏。
- 【双陆(liù)】:又名“双六”,古代一种博戏。据说为三国魏曹植所创,至唐代演变为叶子戏(纸牌)。
- 【歹症候】:本是指病,借指脾性。
- 【歹】:不好。
- 【兀自】:仍旧,还是。
- 【尚兀自】:仍然还。
- 【则除是】:除非是。
- 【则】:同“只”。
- 【冥幽】:与前文“地府”同义,指传说中的阴间。
- 【烟花】:原指妓院,亦指妓女。古代胭脂又写成烟肢、烟支等,烟花之意或由此引申。
你可能喜欢的诗词
- 三堂东湖作
- 酬张少府
- 上三峡
- 武陵春·春晚
- 沈园二首
- 连昌宫词
- 从军行七首
-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 济江问舟中人
- 琵琶行 / 琵琶引
- 狂夫
- 宿甘露寺僧舍
- 菩萨蛮·春云吹散湘帘雨
- 早雁
- 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莲花坞
- 春晓
- 野风
- 遣悲怀三首·其三
- 跨越自己
- 如梦令·有寄
- 箜篌引
- 踏莎行·雨霁风光
- 早兴
- 泊船瓜洲
-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 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 南乡子·云带雨
- 送韦城李少府
- 蜀道难
- 三五七言 / 秋风词
- 蝶恋花·湘水经东安县东
- 春居杂兴·两株桃杏映篱斜
- 塞下曲·其一
- 稼说送张琥
- 平陵东
- 渔家傲·灯火已收正月半
- 好事近·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
- 一斛珠·晓妆初过
- 行香子·秋入鸣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