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君窃符救赵
其他名字:信陵君窃符救赵
作者:司马迁
朝代:汉
信陵君窃符救赵
魏公子无忌者,
魏昭王少子,
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
昭王薨,
安釐王即位,
封公子为信陵君。
公子为人,
仁而下士 ,
士无贤不肖,
皆谦而礼交之,
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
致食客三千。
当是时,
诸侯以公子贤,
多客,
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魏有隐士曰侯赢,
年七十,
家贫,
为大梁夷门监者。
公子闻之,
往请,
欲厚遗之。
不肯受,
曰:“臣修身洁行数十年,
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公子于是乃置酒,
大会宾客。
坐定,
公子从车骑,
虚左,
自迎夷门侯生。
侯生摄敝衣冠,
直上载公子上坐,
不让,
欲以观公子。
公子执辔愈恭。
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
原枉车骑过之。
”公子引车入市,
侯生下,
见其客朱亥,
俾倪,
故久立与其客语,
微察公子,
公子颜色愈和。
当是时,
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
待公子举酒;市人皆观公子执辔。
从骑皆窃骂侯生。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
乃谢客就车。
至家,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
遍赞宾客,
宾客皆惊。
酒酣,
公子起,
为寿侯生前。
侯生因谓公子曰:“今日赢之为公子亦足矣!赢乃夷门报关者也,
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
于众人广坐之中,
不宜有所过,
今公子故过之。
嬴欲就公子之名,
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
过客,
以观公子,
公子愈恭。
市人皆以赢为小人,
而以公子为长者,
能下士也。
于是罢酒,
侯生遂为上客。
侯生谓公子曰:“臣所过屠者朱亥,
此子贤者,
世莫能知,
故隐屠间耳。
”公子往,
数请之,
朱亥故不复谢。
公子怪之。
魏安釐王二十年,
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
又进兵围邯郸公。
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
数遗魏王及公子书,
请救语魏。
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
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
旦暮且下,
而诸侯敢救赵者,
已拔赵,
必移兵先击之。
”魏王恐,
使人止晋鄙,
留军壁邺,
名为救赵,
实持两端以观望。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
让魏公子曰:“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
以公子之高义,
为能急人之困。
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纵轻胜,
弃之降秦,
独不怜公子姊邪?”公子患之,
数请魏王,
及宾客辨士说王万端。
魏王畏秦。
终不听公子。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
计不独生而令赵亡,
乃请宾客,
约车骑百余乘,
欲以客往赴秦军,
与赵俱死。
行过夷门,
见侯生,
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
辞决而行,
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
”公子行数里,
心不快,
曰: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天下莫不闻,
今吾且死,
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我岂有所失哉?”复引车还,
问侯生。
侯生笑曰:“臣故知公子之还也。
”曰:“公子喜士,
名闻天下。
今有难,
无他端,
而欲赴秦军,
譬若以肉投馁虎,
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然公子遇臣厚,
公子往而臣不送,
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公子再拜,
因问。
侯生乃屏人间语曰:“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
而如姬最幸,
出入王卧内,
力能窃之。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如姬资之三年,
自王以下,
欲求报其父仇,
莫能得。
如姬为公子泣,
公子使客斩其仇头,
敬进如姬。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
无所辞,
顾未有路耳。
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
如姬必许诺,
则得虎符夺晋鄙军,
北救赵而西却秦,
此五霸之伐也。
”公子从其计,
请如姬。
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
公子行,
侯生曰:“将在外,
主令有所不受,
以便国家。
公子即合符,
而晋鄙不授公子兵,
而复请之,
事必危矣。
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
此人力士。
晋鄙听,
大善;不听,
可使击之。
于是公子泣生曰:“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公子曰:“晋鄙嚄唶宿将,
往恐不听,
必当杀之,
是以泣耳,
岂畏死哉?”于是公子请朱亥。
朱亥笑曰:“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而公子亲数存之,
所以不报谢者,
以为小礼无所用。
今公子有急,
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遂与公子俱。
公子过谢侯生。
侯生曰:“臣宜从,
老不能,
请数公子行日,
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
以送公子。
”公子遂行。
至邺,
矫魏王令代晋鄙。
晋鄙合符,
疑之,
举手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
屯于境上,
国之重任。
今单车来代之,
何如哉?”欲无听。
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
公子遂将晋鄙军。
勒兵,
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
父归。
兄弟俱在军中,
兄归。
独子无兄弟,
归养。
”得选兵八万人,
进兵击秦军。
秦军解去,
遂救邯郸,
存赵。
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
平原君负栏矢为公子先引。
赵王再拜曰:“自古贤人,
未有及公子者也!”当此之时,
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
公子与侯生决,
至军,
侯生果北乡自刭。
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
矫杀晋鄙,
公子亦自知也。
已却秦存赵,
使将将其军归魏,
而公子独与客留赵。
魏昭王少子,
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
昭王薨,
安釐王即位,
封公子为信陵君。
公子为人,
仁而下士 ,
士无贤不肖,
皆谦而礼交之,
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
致食客三千。
当是时,
诸侯以公子贤,
多客,
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魏有隐士曰侯赢,
年七十,
家贫,
为大梁夷门监者。
公子闻之,
往请,
欲厚遗之。
不肯受,
曰:“臣修身洁行数十年,
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公子于是乃置酒,
大会宾客。
坐定,
公子从车骑,
虚左,
自迎夷门侯生。
侯生摄敝衣冠,
直上载公子上坐,
不让,
欲以观公子。
公子执辔愈恭。
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
原枉车骑过之。
”公子引车入市,
侯生下,
见其客朱亥,
俾倪,
故久立与其客语,
微察公子,
公子颜色愈和。
当是时,
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
待公子举酒;市人皆观公子执辔。
从骑皆窃骂侯生。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
乃谢客就车。
至家,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
遍赞宾客,
宾客皆惊。
酒酣,
公子起,
为寿侯生前。
侯生因谓公子曰:“今日赢之为公子亦足矣!赢乃夷门报关者也,
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
于众人广坐之中,
不宜有所过,
今公子故过之。
嬴欲就公子之名,
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
过客,
以观公子,
公子愈恭。
市人皆以赢为小人,
而以公子为长者,
能下士也。
于是罢酒,
侯生遂为上客。
侯生谓公子曰:“臣所过屠者朱亥,
此子贤者,
世莫能知,
故隐屠间耳。
”公子往,
数请之,
朱亥故不复谢。
公子怪之。
魏安釐王二十年,
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
又进兵围邯郸公。
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
数遗魏王及公子书,
请救语魏。
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
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
旦暮且下,
而诸侯敢救赵者,
已拔赵,
必移兵先击之。
”魏王恐,
使人止晋鄙,
留军壁邺,
名为救赵,
实持两端以观望。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
让魏公子曰:“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
以公子之高义,
为能急人之困。
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纵轻胜,
弃之降秦,
独不怜公子姊邪?”公子患之,
数请魏王,
及宾客辨士说王万端。
魏王畏秦。
终不听公子。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
计不独生而令赵亡,
乃请宾客,
约车骑百余乘,
欲以客往赴秦军,
与赵俱死。
行过夷门,
见侯生,
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
辞决而行,
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
”公子行数里,
心不快,
曰: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天下莫不闻,
今吾且死,
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我岂有所失哉?”复引车还,
问侯生。
侯生笑曰:“臣故知公子之还也。
”曰:“公子喜士,
名闻天下。
今有难,
无他端,
而欲赴秦军,
譬若以肉投馁虎,
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然公子遇臣厚,
公子往而臣不送,
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公子再拜,
因问。
侯生乃屏人间语曰:“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
而如姬最幸,
出入王卧内,
力能窃之。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如姬资之三年,
自王以下,
欲求报其父仇,
莫能得。
如姬为公子泣,
公子使客斩其仇头,
敬进如姬。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
无所辞,
顾未有路耳。
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
如姬必许诺,
则得虎符夺晋鄙军,
北救赵而西却秦,
此五霸之伐也。
”公子从其计,
请如姬。
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
公子行,
侯生曰:“将在外,
主令有所不受,
以便国家。
公子即合符,
而晋鄙不授公子兵,
而复请之,
事必危矣。
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
此人力士。
晋鄙听,
大善;不听,
可使击之。
于是公子泣生曰:“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公子曰:“晋鄙嚄唶宿将,
往恐不听,
必当杀之,
是以泣耳,
岂畏死哉?”于是公子请朱亥。
朱亥笑曰:“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而公子亲数存之,
所以不报谢者,
以为小礼无所用。
今公子有急,
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遂与公子俱。
公子过谢侯生。
侯生曰:“臣宜从,
老不能,
请数公子行日,
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
以送公子。
”公子遂行。
至邺,
矫魏王令代晋鄙。
晋鄙合符,
疑之,
举手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
屯于境上,
国之重任。
今单车来代之,
何如哉?”欲无听。
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
公子遂将晋鄙军。
勒兵,
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
父归。
兄弟俱在军中,
兄归。
独子无兄弟,
归养。
”得选兵八万人,
进兵击秦军。
秦军解去,
遂救邯郸,
存赵。
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
平原君负栏矢为公子先引。
赵王再拜曰:“自古贤人,
未有及公子者也!”当此之时,
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
公子与侯生决,
至军,
侯生果北乡自刭。
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
矫杀晋鄙,
公子亦自知也。
已却秦存赵,
使将将其军归魏,
而公子独与客留赵。
释文
魏国公子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安釐王同父异母的弟弟。昭王死后,安釐王登上王位,封公子为信陵君。公子为人,待人仁爱,又能谦逊地对待士人。凡是士人,不论德才高低,公子都谦逊地有礼貌地同他们结交,不敢凭仗自己的富贵对士人骄傲。因此,方圆几千里以内的士人都争着去归附他,他招来了食客三千人。在这个时候,各国诸侯因为公子贤能,又有很多门客,有十多年不敢施加武力打魏国的主意。魏国有位隐士,名叫侯赢,七十岁了,家里贫穷,做大梁夷门的守门人。公子听说这么个人,就去拜访他,想送他一份厚礼,侯赢不肯受,说:我修养品德,保持操行的纯洁,已经几十年了,终竟不能因为看守城门穷困的缘故接受公子的财物。公子于是办了酒席,大会宾客。(宾客)坐好以后,公子带着车马,空出车上左边的座位,亲自去迎接夷门的侯生。侯生撩起破旧的衣服,径直走上车子,坐在公子的上座,毫不谦让,想借此观察公子的态度。公子握着缰绳,(态度)更加恭敬。侯生又对公子说:我有个朋友在肉市里,希望委屈你的车马去访问他。公子就驱车进入肉市。侯生下了车,会见他的朋友朱亥,斜着眼睛傲视着,故意久久地站着跟他的朋友谈话,(一面)暗暗地观察公子,公子的脸色更加温和。在这个时候,魏国的将相和贵族以及其他宾客坐满堂上,等待公子开宴;市上的人都看着公子握着缰绳驾车,公子的随从都暗地骂侯生。侯生看见公子(温和的)脸色始终没有改变,才辞别朱亥登上车子。到了公子家中,公子领侯生坐在上座上,向侯生一个一个地介绍宾客,宾客都很吃惊。酒喝得正痛快的时候,公子站起来,到侯生面前向他敬酒。侯生于是对公子说:今天我难为您也算够了。我不过是夷门的看门人,公子却亲自委屈自己的车马,亲自迎接我。在大庭广众之中,不应该有逾越常礼之处,但今天公子特意逾越常礼。然而我想要成就公子爱士的美名,(所以)故意让公子的车马久久地站在市场中,借访问朋友来观察公子,公子却更加恭敬。街上的人都认为我是小人,认为公子是有德性的人,能够谦虚地对待士人。于是结束宴会。侯生就成了公子的上客。侯生对公子说:我访问的屠夫朱亥,这个人是有才德的人,世上没有哪个人了解他,因此隐居在屠户中间。公子就前往朱亥家,屡次向他问候。朱亥故意不答谢。公子对此感到奇怪。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经打败了赵国长平的驻军,又进兵围攻邯郸。公子的姐姐是赵惠王的弟弟平原君的夫人,多次送信给魏王和公子,向魏王请求救兵,魏王派将军晋鄙率领十万军队援救赵国。秦昭王派使臣告诉魏王说:我进攻赵国(都城),早晚之间就要攻下来;如果诸侯有敢援救赵国的,我在攻克赵国后,一定调遣军队首先攻打它!魏王害怕了,派人叫晋鄙停止前进,把军队驻扎在邺,名义上是救赵,实际上是两面讨好,以观望局势的变化。平原君的使臣连续不断地来到魏国,责备魏公子道:我之所以自愿高攀您结为姻亲,是因为公子义气高尚,是能够关心和解救别人困难的。现在邯郸早晚就要投降秦国了,魏国的救兵却还没有来,公子能关心和解救别人的困难这一点又表现在哪里呢!况且公子即使看不起我,抛弃我,让我投降秦国,难道就不可怜公子的姐姐吗?公子为此事发愁,屡次请求魏王发兵,同时让自己的门客和辩士用各种理由劝说魏王,魏王害怕秦国,始终不肯听从公子。公子自己估计,终究不能从魏王那里得到救兵,决计不独自活着而使赵国灭亡,于是邀请门客,准备了一百多量车,想率领门客去同秦军拼命,与赵国人死在一起。走过夷门时,会见侯生,把打算去同秦军拼命的情况和原因全告诉侯生。告别出发,侯生说:公子努力吧!我不能跟您一道去。公子走了几里路,心理不愉快,说:我对待侯生的礼节够周到了,天下没有谁不知道;现在我即将去死,可是侯生连一言半语送我的话都没有,我(对他)难道有礼节不周到的地方吗?便又调转车子回来问侯生。侯生笑着说:我本来就知道公子公子会回来的。接着说:公子喜爱士人,名称传遍天下。现在有危难,没有别的办法,却想赶去同秦军拼命,这就像拿肉投给饿虎,有什么用处呢?公子还用门客干什么!然而公子待我恩情深厚,公子前去(拼命)而我不送行,因此知道公子对此感到遗憾,一定会再回来的。公子拜了两拜,说道:我听说晋鄙的兵符常放在魏王的卧室里,如姬最受宠爱,经常出入魏王的卧室,她有办法能够偷到它。我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杀了,如姬悬赏请人报仇有三年了,从魏王以下,都想办法替她报杀父之仇,但没有人能够做到。如姬对公子哭诉,公子派门客斩下她仇人的头,恭敬地献给如姬。如姬愿意为公子(出力,即使)献出生命,也不会推辞,只是没有机会罢了。公子果真开口请求如姬,如姬一定答应,那就可以得到兵符,夺取晋鄙的军队,北边救援赵国,西边打退秦国,这是五霸那样的功业啊。公子依从他的计策,去请求如姬。如姬果然偷出兵符交给公子。公子出发时,侯生说:将在外,国君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为的对国家有利。公子即使合了兵符,如果晋鄙不把军队交给公子,再向魏王请求,事情就一定危险了,晋鄙听从,那很好;不听从,就可以让朱亥击杀他。于是公子哭起来。侯生说:公子怕死吗?为什么哭泣呢?公子说:晋鄙是位叱咤风云的老将,我去(接他的兵权),恐怕他不会听从,必定要杀死他,因此哭泣,哪里是怕死呢!于是公子去邀请朱亥。朱亥笑着说:我本是市场上一个操刀宰杀牲畜的人,可是公子多次亲自来慰问我,我之所以不回谢,是因为我认为小的礼节没有用处。现在公子有急难,这就是我替您贡献生命的时候了。于是他就跟公子一同前去。公子又去向侯生辞别,侯生说:我应当跟您去,年老了,不能去了,请让我计算公子走路的日程,在您到达晋鄙军营的那天,我面向北方自杀,以此来送公子!公子于是就出发了,到了邺城,假传魏王的命令代替晋鄙。晋鄙合了兵符,对此感到怀疑,举起手来注视着公子,说:现在我统率十万大军,驻扎在边境上,这是国家交给的重任。如今你单车匹马来接替我,这是怎么回事呢?想要不听从(命令)。朱亥拿出袖子里藏着的四十斤重的铁锤,用锤子打死了晋鄙。公子于是统率了晋鄙的军队。整顿队伍,给军中下了命令,说:父子都在军中的,父亲回去。兄弟都在军中的,哥哥回去。独子没有兄弟的,回家奉养父母。(这样,)得到经过挑选的精兵八万人,进兵攻打秦军,秦军解围而去,于是救下了邯郸,保存了赵国。赵王和平原君亲自到城外迎接公子,平原君背着箭筒和弓箭给公子引路。赵王拜了两拜,说道:自古以来的贤人,没有比得上公子的啊!(在)这时,平原君不敢拿自己和信陵君相比。公子与侯生分别,到达晋鄙军中那天,侯生果然面向北方自杀了。魏王恼恨公子偷了兵符,假传命令杀了晋鄙,公子自己也知道这些情况。已经击退了秦军保存了赵国之后,公子派部将率领军队回归魏国,他独自和门客留在赵国。
注释
- 【魏】:战国时国名,建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北),魏晖王时迁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
- 【公子】:诸侯的儿子,后来官僚的二子也称公子。
- 【魏昭王】:名遬(古速字),在位时间为公元前前年。
- 【安釐王】:名圉,在位时间为公元前前年。
- 【釐】:也写作僖。
- 【异母弟】:同父不同母的弟弟。
- 【者也】:最常见的判断句式,可译为是。
- 【薨】:周代,诸侯死了叫薨;后代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叫薨。
- 【即位】:指帝王登位。
- 【封】:古代帝王把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 【仁】:仁爱。
- 【下士】:恭谦地对待士人。
- 【下】:谦让。
- 【无】:不论。
- 【贤】:有才德。
- 【不肖】:无才德,于贤相对而言。
- 【而】:顺承连词,可不译。
- 【礼交】:按一定礼节与人交往。
- 【之】:他们,代士。
- 【以】:凭仗。
- 【其】:他的,代信陵君。
- 【骄】:骄傲地对待,形容词用作动词。
- 【以此】:因此。
- 【此】:代上句内容,甚言区域之广。
- 【争】:争先恐后。
- 【归】:投奔,归附。
- 【致】:招来。
- 【食客】:亦称门客,指古代寄食在贵族官僚家里并为主人效劳的人。
- 【加兵】:施加兵力,及发动战争。
- 【谋】:图谋,做侵犯的打算。
- 【隐士】:封建时代称隐居民间不肯做官的人。
- 【大梁】:魏国都城(今河南省开封市)。
- 【夷门】:大梁城的东门。
- 【监者】:守门人。
- 【之】:他,代侯赢。
- 【厚遗】:丰厚地赠送,即赠送丰厚的礼物。
- 【遗】:赠送。
- 【臣】:我,秦汉前表示谦卑的自称。
- 【洁行】:使品德纯洁。
- 【洁】:使洁,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 【终】:终究。
- 【以】:因为。
- 【监门】:指看守城门。
- 【故】:缘故。
- 【置酒】:备办酒席。
- 【从车骑】:带着随从车马。
- 【从】:使跟从,动词的使动用法。
- 【虚左】:空出尊位。古代乘车以左位为尊。
- 【生】:先生的省称。
- 【摄敝衣冠】:撩起破旧的衣服。
- 【摄】:拉、拽、撩起。
- 【敝】:破旧。
- 【衣冠】:衣服。偏义复词,冠没有意义。
- 【直上】:径直上(车)。
- 【载公子上坐】:把自己安置在公子左边的尊位上。
- 【载】:安置,搁。
- 【上坐】:尊位,上位。坐,同座。
- 【以】:凭借,以后省宾语之。之,代侯生上述行动。
- 【观】:观察。
- 【执辔】:握着驭马的缰绳(亲自驾车)。
- 【客】:这里指朋友。
- 【市屠】:肉市。
- 【愿】:希望。
- 【枉车骑】:委屈您的车马随从。
- 【过】:访问,看望。
- 【引车】:带领车骑。
- 【俾倪】:同睥睨,斜着眼睛看,表示旁若无人的傲慢神态。
- 【故】:副词,故意。
- 【其】:他的,代侯生。
- 【语】:说话。
- 【微察】:偷偷地观察。
- 【察】:与上文观互文见义。
- 【颜色】:脸色。
- 【宗室】:与国君或皇帝同一祖宗的贵族。
- 【举酒】:开宴的意思。
- 【窃】:暗地,偷偷地。
- 【终】:副词,始终。
- 【乃】:副词,用于后一分句之首,表示衔接,可译为然后于是。
- 【谢】:告辞。
- 【引】:导引。
- 【上坐】:尊位。
- 【坐】:同座,名词。上坐前的坐为动词。上坐前省介词于(在)。
- 【遍】:周遍,一个一个地。
- 【赞】:见,这里是介绍的意思。赞是使动用法。
- 【酒酣】:饮酒兴尽畅快。
- 【为寿】:也叫上寿,意思是向尊者献酒,并致辞祝颂。侯生前之前省介词于(向)。
- 【因】:于是。
- 【之】:用于主谓短语的主谓之间,取消短语的独立性。
- 【为】:难为,作难。
- 【足】:够。
- 【矣】:啦,表示事物的既成状态,并有加强语气的作用。
- 【乃】:(仅仅)是。
- 【报关者】:名词性者字短语,守城门的人,即负责开关城门的人。
- 【关】:门栓。
- 【不宜】:不应该。
- 【有所过】:有逾越常礼之处。
- 【所过】:名词性所字短语,作有的宾语。
- 【过】:逾越。
- 【故】:特意。
- 【过之】:逾越常礼。
- 【之】:代词,指向侯生遍赞宾客一事。
- 【就】:成就。
- 【之】:的,用在修饰语和被修饰语之间,表示领属关系。
- 【立】:使立,动词的使动用法。市中前省介词于(在)。
- 【过客】:访问朋友。
- 【过】:访问。
- 【以】:介词,后省宾语(之)。
- 【以为】:文言中表示意谓意义的格式。
- 【以】:是表译文意义的动词,与为字相配,组成兼语式的意动句,表示对人或事的看法或判断,相当于认为是。
- 【而】:连词,连接两个句子,表示并列关系,可不译出。
- 【长者】:有德性的人。
- 【也】:表肯定语气。
- 【于是】:承接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于是。
- 【罢酒】:结束宴会。
- 【遂】:就。
- 【为】:成为,做了。
- 【所过】:名词性所在短语,意即访问的。
- 【屠者】:以屠宰牲畜为业的人,可译为屠夫。
- 【子】:古代男子的尊称。
- 【贤者】:有才德的人。
- 【莫】:无指代词,表示没有谁的意思。
- 【知】:了解。
- 【故】:所以。
- 【隐】:埋没,作隐居讲,也通。
- 【耳】:助词,表示范围的仅此性,相当于而已,这里可不必译出。
- 【数】:多次。
- 【请】:拜访他,代朱亥。
- 【故】:故意。
- 【复谢】:答谢,问访。
- 【怪之】:以之为怪,意即对这种情况感到奇怪,怪属意动用法。
- 【之】:指代上面两句的内容。
- 【秦昭王】:即昭襄王,名则,在位时间为公元前前年。秦破赵长平军,在公元前年。秦昭王命白起为大将军,在长平大败赵军,活埋赵军降卒四十万人,赵国大为震惊。长平,赵地,在今山西省高平县。
- 【邯郸】:赵国都城,在今河北省邯郸市。赵惠文王,赵孝成王的父亲。
- 【平原君】:赵国公子赵胜的封号,任赵相。公元前年,秦兵围邯郸,他组织力量坚守。
- 【数】:多次。
- 【遗】:致送。
- 【将】:统率。
- 【众】:这里指军队。
- 【使使者】:派遣使者。前一个使为动词,派遣。后一个使与者结合,组成名词性短语,用来指代人,意即出使的人(使臣)。
- 【旦暮】:早晚间,形容很短时间。
- 【且】:副词,表示动作行为马上或将要发生,可译为就将,将要。
- 【下】:动词,攻下。
- 【而】:这里用为假设连词,如果。
- 【者】:语助词,用在表假设的分句的末尾,可译为的话。
- 【已】:时间副词,可译为在之后。
- 【拔】:攻克,与上文的下为近义词。
- 【移兵】:调动军队。
- 【之】:它,代诸侯。
- 【止晋鄙】:叫晋鄙停止前进。
- 【止】:使停止。
- 【留】:使停留,都表使动。
- 【壁】:原义是营垒,这里是安营驻扎的意思。
- 【邺】:魏地名,靠近赵国,在今河北省临漳县。邺前省略介词于(在)。
- 【名】:名义上。
- 【持两端】:手握两头,比喻对双方采取两面手法,不敢得罪或支持哪一方。
- 【以】:连词,所连接的后一部分表示前面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来。
- 【观望】:怀着犹豫的心情,观看形势的变化。
- 【冠盖相属】:指使者相连续。
- 【冠】:帽子,借指礼服。
- 【盖】:车盖,借指华美的车子。
- 【冠盖】:指使者。
- 【相属】:连续不断。
- 【让】:责备。
- 【胜】:平原君(赵胜)自称,可译为我。
- 【自附】:自愿地依附。
- 【婚姻】:亲戚,因男女婚嫁而结成亲戚。
- 【所以】:名词性短语,可译为的缘故或之所以。
- 【者】:表句中停顿,并提示下文将有所说明。
- 【以】:因为。
- 【高义】:高尚的道义。
- 【为】:是。
- 【急人之困】:为别人的困苦焦急操心。
- 【急】:形容词用作动词。
- 【今】:如今。
- 【而】:然而。
- 【安在】:(表现)在哪里。安,疑问代词,表处所,作动词(在)的宾语,倒置。
- 【也】:与(安)配合,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呢。
- 【且】:连词,况且,表转换话题。
- 【纵】:连词,纵然,即使。
- 【轻】:看不起,形容词用作动词。
- 【弃】:抛弃。
- 【之】:我,代平原君。
- 【独】:副词,可译为难道竟(然)。
- 【邪】:吗。
- 【患之】:为这件事担忧。
- 【患】:忧虑。
- 【之】:指赵求救而魏王不肯救。
- 【终】:始终。
- 【度】:估量,推测。
- 【终】:终究。
- 【得之于王】:从魏王那里得到给赵的援助。
- 【之】:贷出兵救赵的事。
- 【于】:从。
- 【计】:决计,打算。
- 【不独生】:不独自活着,即下文与赵俱死的意思。
- 【令】:使,让。
- 【乃】:副词,于是,表示前后两个分句的衔接。
- 【宾客】:止门下的食客。
- 【约】:准备。
- 【乘】:古时一车四马叫一乘。
- 【以】:率领。
- 【赴秦军】:赶去与秦军拼命。
- 【赴】:奔走以从事,这里有舍身投入的意思。
- 【赵】:指赵国将士。
- 【俱】:副词,一同。
- 【过】:经过,与上文过客有所过等的过,含义不同。
- 【具】:备,都,完全。
- 【所以】:表原因,这里可译为之所以。
- 【欲】:将要。
- 【死秦军】:与秦军拼命,与秦军同归于尽。
- 【状】:情况。这是个双宾语句,省近宾语之,之代侯生。译时用把字将远宾语提到谓语具告前。
- 【辞决】:辞别,告别。
- 【辞】:告。
- 【决】:通诀。
- 【勉之】:努力。
- 【之】:为凑足一个音节,无义。
- 【矣】:吧,表祈使语气。
- 【快】:痛快。
- 【所以待侯生】:名词性短语,意即用以对待侯生的礼节。
- 【备】:完备,周到。
- 【矣】:了,表肯定语气。
- 【莫】:没有谁,无指代词。
- 【且】:副词,将要。
- 【曾】:副词,表示事实出人意外或已达到某种极限。竟(然),简直。
- 【岂】:难道。
- 【所失】:名词性所字短语,这里用来指代礼节不周到的地方。
- 【失】:失礼,礼节不周到,与上句的备字相对而言。
- 【哉】:与岂配合,表反问,可译为吗。
- 【引车】:率领车骑。
- 【故】:副词,早已,本来就。
- 【之】:用于主谓短语的主谓之间,取消短语的独立性。
- 【名】:声名。
- 【闻】:传布。天下前省略介词于(到)。
- 【他端】:别的办法。
- 【而】:却,表转折。
- 【赴秦军】:舍身投入秦军。
- 【譬若】:好像。
- 【以】:拿。
- 【馁】:饥饿。
- 【何功之有】:即有何功,有什么作用。
- 【之】:起着把宾语何功提前的作用。
- 【哉】:与何配合,表疑问,可译为呢。
- 【尚】:副词,还。
- 【安】:为什么,何必。
- 【事】:用。
- 【遇】:对待。
- 【厚】:优厚。
- 【而】:却。
- 【以是】:因此。
- 【恨之】:对我的行为感到遗憾。
- 【恨】:遗憾。
- 【也】:表示肯定语气。
- 【再拜】:连拜两次,表示礼节隆重,反映求计心切。
- 【因】:于是。
- 【问】:咨询,请教。
- 【这一句省略的成分比较多,全句的意思是】:于是向侯生请教救赵的计策。
- 【乃】:就,于是。
- 【屏人】:叫旁人走开。
- 【屏】:使退避,动词的使动用法。
- 【间语】:密谈,私语。
- 【兵符】:征调兵将用的凭证,用铜玉或竹木做成,状如虎,又成虎符,上刻文字,剖成两半,彼此相合。一半授给出征将帅,国君有命令,派人持留下的半符前去传达,两相吻合,命令才能施行。
- 【卧】:卧室,寝宫。
- 【而】:顺承连词,可不译。
- 【如姬】:安釐王宠妃。
- 【幸】:旧指得帝王宠爱。
- 【力】:能力。
- 【窃】:窃取,偷到。
- 【资之】:为这事悬赏。之,代如姬父为人所杀的事。一说,资,做蓄解;资之,蓄为父报仇之心。
- 【莫】:没有谁,无指代词。
- 【为】:对,介词。
- 【之】:用于分句的主谓之间,表语意未完。
- 【死】:这里是献出声明的意思。
- 【无所】:是表示否定的动宾关系的习惯格式,相对于没有什么。无,是个动词;所,与后边的动词相结合,作无的宾语。
- 【辞】:推辞。
- 【顾】:只是,但是。
- 【路】:途径。
- 【耳】:罢了,表限止语气。
- 【诚】:副词,果真。
- 【许诺】:答应。
- 【则】:就(会)。
- 【却秦】:使秦军退却,意即打退秦军。
- 【却】:使退去,使动用法。
- 【伐】:功业。
- 【果】:果然,真的。
- 【主令】:国君(或天子)的命令。
- 【有所不受】:有时(可以)不接受。
- 【吕昌莹《经传衍义》】:有所,谓有时也。
- 【以】:连词,所连接的后一部分表示前面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为了。
- 【便】:利。
- 【即】:连词,即使。
- 【授】:授给,交给。
- 【请】:问,请示。
- 【臣客】:我的朋友。
- 【与俱】:跟(您)一起去。介词与后省宾语之(公子)。
- 【俱】:与偕同义,一路同行。
- 【听】:听从。
- 【大善】:很好。使后省兼语朱亥。
- 【击】:打死。
- 【泣】:流泪,低声哭。
- 【嚄唶宿将】:意思是叱咤风云很有威望的老将。
- 【嚄】:大笑。
- 【唶】:大叫,很有威势的样子。
- 【宿将】:有威望的老将。
- 【是以】:因此。
- 【乃】:副词,帮助表判断。
- 【市井】:古代指做买卖的地方。
- 【鼓刀】:动刀,操刀。
- 【而】:可是。
- 【存】:问候。
- 【所以】:相当于的缘故(原因)。
- 【报谢】:答谢。
- 【小礼】:指所字短语,意即用处。
- 【急】:急难之事,形容词用作名词。
- 【效命】:贡献生命。
- 【秋】:时机。
- 【过谢】:登门拜谢。
- 【请】:请让我。
- 【数】:计算。
- 【行日】:行路的日程,行程。
- 【以至晋鄙军之日】:介宾短语作状语。以,在。
- 【北乡】:是乡北的倒装,意即面向北方。
- 【乡】:同向。晋鄙军驻地邺在大梁北边,故侯生说北向。
- 【自刭】:刎颈自尽。
- 【以】:送,介词,以(此)。这里有报答的意思。
- 【矫】:假传,诈称。
- 【疑之】:怀疑这件事。
- 【视】:这里指瞪着眼睛仔细观察。
- 【拥】:持,掌握的意思。
- 【屯】:驻扎。
- 【境】:边境。邺,靠近赵国,故说境上。
- 【单车】:指单单有乘坐的车辆,没有跟随的士兵,犹言单车匹马。
- 【何如哉】:(这是)怎么回事呢。
- 【何如】:表示对情况的询问。
- 【哉】:表疑问语气,也有感叹的色彩。
- 【无】:不。
- 【听】:听从。
- 【袖】:藏在袖子里,名词用作动词。
- 【椎】:通锤,是用以击人的武器。前一个椎是名词,做宾语。后一个是动词,用椎打,杀是它的补语。
- 【遂】:于是,就。
- 【勒兵】:约束,整顿军队。一说,检阅军队。
- 【归养】:回家奉养父母。
- 【选兵】:经过挑选的精兵。
- 【解去】:解除包围,撤离赵国。
- 【去】:离开。
- 【存】:保存。
- 【于】:到。
- 【负】:背着。
- 【栏矢】:简筒和弓箭。
- 【栏】:盛简的器具。
- 【先引】:在前引路,是隆重的礼节。
- 【及】:比得上。
- 【及公子者】:名词性者字短语,意即比得上公子的人。
- 【自比于人】:拿自己跟别人相比。
- 【人】:指信陵君。意思是邯郸被秦军围困,平原君自己不能像信陵君那样早日击退秦军,因而自愧不如。
- 【决】:同诀,话别。
- 【果】:果然。
- 【怒】:恼恨。
- 【矫】:即矫令,假传(安釐王的)命令。
- 【知】:后面省宾语之,之代上句的内容。
- 【却】:使退却,使动用法,可译为打退。
- 【将】:前一个是名词,将军,后一个是动词,率领。
你可能喜欢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