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卯重五诗
释文
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人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家人早把酒菜备好,他便高兴地喝起酒来。
注释
- 【①乙卯】:指1195年,宋宁宗庆元元年,作者71岁,在家乡绍兴隐居。
- 【重五】:因是五月五日,故曰“重五”,即端午节。因这天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又称“浴兰节”。
- 【又因这天少女须佩灵符,替榴花,还称“女儿节”②棕包分两髻】:粽子有两个尖尖的角。古时又称角黍。
- 【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南朝吴均《续齐谐记》载】:“屈原以五月五日投泪罗而死,楚人哀之,每于此日,以竹筒贮米祭之。”最早粽子是黍米蒸制而成。到了宋朝,粽里有馅,中间夹枣、豆、杏之类。③艾束著危悉高高的帽子上插上艾枝。据说艾叶气,熟芬芳,能通九窍,去疾病,故载于帽子上。
- 【危冠】:高冠。
- 【这是屈原流放江南时所戴的一种帽子,屈原《涉江》一诗云】:“带长铁之陆离分,冠切云之崔鬼。
- 【”④储药】:古人把五月视为恶日。
你可能喜欢的诗词
- 九日和韩魏公
- 高阳台·除夜
- 夜深 / 寒食夜
- 小寒食舟中作
- 阮郎归·湘天风雨破寒初
- 一剪梅·中秋元月
- 和端午
- 菩萨蛮·何须急管吹云暝
- 守岁
- 柳梢青·七夕
- 折桂令·七夕赠歌者
- 减字木兰花·竞渡
- 和长孙秘监七夕
- 长安寒食
- 五日观妓
- 鹧鸪天·建康上元作
- 七夕
- 七夕歌
- 中元夜
-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枝字
- 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 浣溪沙·庚申除夜
- 宣州九日闻崔四侍御与宇文太守游敬亭余时登响山不同此赏醉后寄崔侍御
- 古蟾宫·元宵
- 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 中秋月
-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 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
- 同州端午
-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 次韵陆佥宪元日春晴
- 竹枝词九首·其九
- 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 秋宵月下有怀
- 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 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
- 清明日
- 壬辰寒食
- 元日
- 念奴娇·中秋
上一篇:柳梢青·春感
下一篇: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