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五首·其一
其他名字:书愤五首/书愤五首 其一/书愤五首·其一/书愤/书愤五首其一
作者:陆游
朝代:宋
书愤五首·其一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
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
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
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
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
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
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
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
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
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
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释文
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 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 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 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 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 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 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注释
- 【⑴书愤】:书写自己的愤恨之情。书,写。
- 【⑵早岁】:早年,年轻时。
- 【那】:即“哪”。
- 【世事艰】:指抗金大业屡遭破坏。
- 【⑶“中原”句】: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坚定如山。中原北望,“北望中原”的倒文。气,气概。
- 【⑷“楼船”句】:此时作者三十七岁,在镇江府任通判。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张浚以右丞相都督江淮诸路军马,亲率水兵乘楼船往来于建康、镇江之间。但不久兵败符离,收复故土的愿望化为泡影。楼船,指采石之战中宋军使用的车船,又名明轮船、车轮柯。车船内部安装有以踩踏驱动的机械连接船外的明轮,依靠一组人的脚力踩踏前行。车船在宋代盛极一时。因这种战船高大有楼,故把它称之为楼船。
- 【瓜洲】:在今江苏邢江南长江边,与镇江隔江相对,是当时的江防要地。
- 【⑸“铁马”句】:孝宗乾道八年(1172),王炎以枢密使出任四川宣抚使,谋划恢复中原之事。陆游人其军幕,并任干办公事兼检法官赴南郑(今陕西汉中)。其间,他曾亲临大散关前线,研究抗敌策略。但不久王炎调回京城。收复故土的愿望又一次落空。
- 【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 【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是当时宋金的西部边界。
- 【⑹“塞上”句】:意为作者徒然地自许为是“塞上长城”。塞上长城,比喻能守边的将领。
- 【“乃坏汝万里长城!”⑺衰鬓】:年老而疏白的头发。
- 【斑】:指黑发中夹杂了白发。
- 【⑻出师一表】:蜀汉后主建兴五年(227)三月,诸葛亮出兵伐魏前曾写了一篇《出师表》,表达了自己“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坚强决心。
- 【名世】:名传后世。
- 【⑼堪】:能够。
- 【伯仲】:原指兄弟间的次第。这里比喻人物不相上下,难分优劣高低。
- 【杜甫《咏怀古迹》之五称赞诸葛亮说】:“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你可能喜欢的诗词
- 遣兴
- 阮郎归·有怀北游
-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 金陵新亭
- 尾犯·夜雨滴空阶
- 钴鉧潭西小丘记
- 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时作
- 醉落魄·咏鹰
- 蝶恋花·桐叶晨飘蛩夜语
- 除夜作
- 李延年歌
- 声声慢·寻寻觅觅
- 咏早梅 / 扬州法曹梅花盛开
- 酷相思·月挂霜林寒欲坠
- 燕子楼诗三首
- 言志
- 葛藟
- 夏日南亭怀辛大
- 夜雪
- 上京即事
- 采菽
- 归园田居(其一)
- 忆江南·江南忆
- 一剪梅·漠漠春阴酒半酣
- 一句话
- 逐贫赋
- 卖花声·楼上久踟躇
-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 和子由渑池怀旧
- 初度口占·辛丑
- 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
- 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
- 灵台诗
- 寻雍尊师隐居
-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 送兄
- 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 古风五十九首
- 送梓州李使君
- 赋得暮雨送李胄 / 赋得暮雨送李曹
上一篇:旅夜书怀
下一篇: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