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恨

其他名字:恨/沁园春 恨/沁园春·恨/沁园春/沁园春恨

作者:郑板桥

朝代:

沁园春·恨
花亦无知,

月亦无聊,

酒亦无灵。

把夭桃斫断,

煞他风景;鹦哥煮熟,

佐我杯羹。

焚砚烧书,

椎琴裂画,

毁尽文章抹尽名。

荥阳郑,

有慕歌家世,

乞食风情。

单寒骨相难更,

笑席帽青衫太瘦生。

看蓬门秋草,

年年破巷,

疏窗细雨,

夜夜孤灯。

难道天公,

还箝恨口,

不许长吁一两声?癫狂甚,

取乌丝百幅,

细写凄清。

释文


注释

①夭桃】:茂盛的桃树。
】:砍。
】:同“杀”,减损。
②椎】:捶。③ 自称“荥阳郑”,以表对封建礼法的蔑视。“荥阳郑”指郑元和的故事。荥阳为郑氏郡望,相传郑元和即荥阳人,流落长安,唱莲花落乞食于市,妓女李亚仙拯救他于困顿之中,后来郑元和做了大官,李亚仙亦封国夫人。唐 《李娃传》即叙其事。郑板桥对这个风流韵事,然而近于子虚乌有的元祖十分敬佩,在作品中曾三次提到他。
④骨相】:指人的骨骼相貌。旧谓骨相好坏,注定人一生的命运。
席帽青衫】:明清科举时儒生或秀才的服装。
太瘦生】:即太瘦。生,语助词。
⑤蓬门、破巷】:贫者所居。
⑥箝】:钳制。
⑦乌丝】:全称乌丝栏,一种专供书写用,带黑格的绢素或纸张。

作者

郑板桥

郑板桥

郑板桥(1693年—1766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郑板桥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兰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取法于徐渭、石涛、八大诸人,而自成家法,体貌疏朗,风格劲峭。工书法,用汉八分杂入楷行草,自称六分半书。并将书法用笔融于绘画之中。主张继承传统十分学七要抛三,不泥古法, 重视艺术的独创性和风格的多样化,所谓未画之先,不立一格,既画之后,不留一格,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诗文真挚风趣,为人民大众所喜诵。亦能治印。 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下一篇:涉江采芙蓉
近期文章

本站热文

服务标语,315服务标语
2025-03-19 02:51:29 浏览:7
一本录取时间:一本录取时间河南?
2025-03-19 01:10:46 浏览:6
72小时 打一字 VS 72小时打一字谜
2025-03-19 05:40:19 浏览:5
附议 VS 附议和同意的区别
2025-03-20 19:20:52 浏览:5
标签列表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