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
诚
(常用字)
更新时间: 2025-04-28 23:05:29 :125
读音:chéng
- 拼音:cheng
“cheng”拼音的所有汉字 - 首字母:c
- 部首:讠
“讠”部首的所有汉字 - 笔画:8
- 五行:金
- 繁体:誠
- 五笔:YDNT
- 英文:
释义
确实,的确
诚既勇兮又以武。——《楚辞·九歌·国殇》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战国策·齐策》
所谓无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韩愈《祭十二郎文》
此为宰相听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听事已宽矣。——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又如:诚不能免;诚恐(只怕,恐怕)
果真;如果
楚诚能绝 齐, 秦愿献 商于之地六百里。——《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详细释义
- 诚 [chéng]
〈形〉
(形声。从言,成声。本义:诚实,真诚)
同本义
诚,信也。——《说文》
币必诚。——《礼记·郊特牲》
诚者自成也。——《礼记·中庸》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 朔东,一厝 雍南。——《列子·汤问》
行之发于至诚。——《汉书·赵广汉传》
乃能衔哀致诚。——韩愈《祭十二郎文》
又如:诚款(真诚恳切);诚敬(真诚,敬重);诚虔(虔诚,恭敬而有诚意)
真实
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论语·子路》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礼记·大学》
巧诈不如拙诚。——《韩非子·说林上》
又如:诚理(真理);诚谛(真实而详审)
〈副〉
确实,的确
诚既勇兮又以武。——《楚辞·九歌·国殇》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战国策·齐策》
所谓无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韩愈《祭十二郎文》
此为宰相听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听事已宽矣。——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又如:诚不能免;诚恐(只怕,恐怕)
果真;如果
楚诚能绝 齐, 秦愿献 商于之地六百里。——《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诚”字词语
- 一秉虔诚
- 一片志诚
- 竭诚待下
- 不精不诚
- 忠诚不渝
- 专诚
- 丹诚
- 为人诚实
- 乃诚
- 蝼蚁之诚
- 交疏吐诚
- 诚亲王府
- 亶诚
- 人道酬诚
- 待人诚恳
- 诚令
- 诚伪
- 精诚合作
- 诚实守信
- 推诚相信
- 达诚申信
- 推诚布信
- 信诚
- 修诚
- 倾抱写诚
- 写诚
- 诚切
- 竭诚服务
- 诚効
- 诚勇
- 诚勤
- 单诚
- 诚厚
- 投诚反戈
- 叩诚
- 吐诚
- 衔哀致诚
- 德品诚
- 诚善
- 奉诚园
- 坦诚
- 坦诚相待
- 坦诚相对
- 坦诚相见
- 安龙诚士
- 委诚求当
- 委诚
- 志诚君子
- 孤诚
- 抱诚守真
- 诚实
- 实诚
- 诚实徽章
- 寅诚
- 寡诚
- 寸诚
- 将诚
- 尊诚
- 尽节竭诚
- 尽心竭诚
- 诚己刑物
- 庄诚
- 诚庄
- 开诚
- 归诚
- 诚归
- 诚当
- 推诚相待
- 以诚相待
- 推诚待物
- 微诚
- 诚意正心
- 诚必
- 志诚
- 诚志
- 诚忘
- 忠诚
- 忠诚纯正
- 忠款诚信
- 忳诚
- 诚念
- 诚怀
- 诚恕
- 诚恪
- 诚恳
- 恳诚
- 诚悦
- 悫诚
- 诚悫
- 诚悬笔谏
- 诚惶诚惧
- 诚惶
- 诚意金
- 至意诚心
- 诚心敬意
- 愚诚
- 诚愫
- 诚慊
- 诚慤
- 慺诚
- 投诚
- 拙诚
- 诚挚
- 挚诚
- 推诚
- 推诚不饰
- 推诚爱物
- 摅诚
- 诚效
- 诚敬
- 斋诚
- 诚斋体
- 诚明
- 明诚
- 诚服
- 诚朴
- 朴诚
- 诚信档案
- 款诚
- 沥诚
- 诚洁
- 洁诚
- 淳诚
- 炽诚
- 热诚
- 诚然
- 牢诚
- 诚理
- 直诚
- 以诚相见
- 真诚
- 至真至诚
- 诚真
- 睿诚
- 诚砺
- 诚确
- 诚祈
- 秉诚
- 竭诚
- 端诚
- 诚笃
- 精血诚聚
- 精诚贯日
- 诚素
- 素诚
- 絜诚
- 纯诚
- 诚纯
- 诚绩
- 翘诚
- 老诚
- 耑诚
- 耸诚
- 诚聘
- 肫诚
- 诚能
- 诚臣
- 至诚
- 诚至
- 赤诚善良
- 芹诚
- 诚荩
- 菲诚
- 诚虔
- 血诚
- 设诚
- 诚心
- 输诚
- 诚说
- 通诚
- 驰诚
- 诚恐
- 诚道
- 诚贯
- 达诚
- 诚如斯言
- 孝诚
- 诚贞
- 诚孝
- 诚愿
- 诚鲠
- 诚谠
- 诚身
- 谦诚
- 贞诚
- 诚言
- 诚剀
- 诚谏
- 思诚
- 诚壹
- 诚质
- 诚谢
- 责诚
- 诚是
- 诚谨
- 送诚
- 陋诚
- 陈诚
- 心诚则灵
- 诚如
- 诚请
- 谆诚
- 诚谛
迷语
1.成全之言须有信(打一字)
百科释义
诚是一个形声字;《说文》:“诚,信也。从言,成声。”意谓对待人们要诚实讲信用,不搞鬼鬼祟祟的把戏和阴谋诡计。《礼记·中庸》就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认为“诚”是天的根本属性,努力求诚以达到合乎诚的境界则是为人之道。又说“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认为一切事物的存在皆依赖于“诚”。亚圣孟子也说“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离娄》上);又说“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尽心》上),认为反省自己以达到诚的境界,就是最大的快乐。荀子虽“不求知天”,但也把“诚”看作是进行道德修养的方法和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