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读音 |
拼音首字母 |
释义 |
拔贡 | bá gòng | 划 | - 一种清代选拔人才的制度。清制,初定六年一次, 乾隆七年改为每十二年(即逢酉岁)一次,由各省学政选拔文行兼优的生员,贡入京师,称为拔贡生,简称拔贡。同时,经朝考合格,入选者一等任七品京官,二等任知县,三等任教职;更下者罢归,谓之废贡。参阅 清 福格 《听雨丛谈》卷五、《清史稿·选举志一》。
|
币贡 | bì gòng | 划 | - 指入贡的绣帛﹑圭璋﹑虎豹皮﹑马等物。
|
称臣纳贡 | chēng chén nà gòng | 划 | - 旧时指小国向大国臣服而年年进贡。
|
朝贡 | cháo gòng | 划 | - (动)藩属国或外国的使臣朝见君主并敬献礼物。
|
充贡 | chōng gòng | 划 | - 充做贡品。 作为贡生。
|
楚贡 | chǔ gòng | 划 | - 后因以'楚贡'称菁茅。亦泛指贡物。
|
呈贡 | chéng gòng | 划 | - 隶属于云南省昆明市,为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人民政府所在地。
|
出贡 | chū gòng | 划 | - 科举时代,凡屡试不第的贡生,可按年资轮次到京,由吏部选任杂职小官。某年轮着,就叫作'出贡'。
- 秀才一经成为贡生,就不再受儒学管教,俗称'出贡'。
|
賝贡 | chēn gòng | 划 | - 谓宝物财货的进贡。
|
恩贡 | ēn gòng | 划 | - 明、清科举制度规定遇有庆典特恩,准以是年岁贡作恩贡,次贡作岁贡。
|
奉贡 | fèng gòng | 划 | - 纳贡。
- 犹奉献。
|
赋贡 | fù gòng | 划 | - 赋税。
|
副贡 | fù gòng | 划 | - 清代科举取士,在乡试中备取的列入副榜,得入太学肄业,称为副贡。
|
副贡生 | fù gòng shēng | 划 | - 乡试中副榜录取的,入国子监,称副贡生。
|
贡布 | gòng bù | 划 | - 柬埔寨南部的海港,为胡椒种植中心,位于金边西南方约120公里,人口5万(1971)
|
贡宾 | gòng bīn | 划 | - 指参加会试的士子。
|
贡部 | gòng bù | 划 | - 主持贡举的部门。
|
贡舶 | gòng bó | 划 | - 1.又名市舶。本指明初海外诸国贡使所乘的船舶﹐引申为明清时代官府的对外贸易。
- 2.犹贡船。明 张瀚《松窗梦语·东倭纪》:“﹝ 倭 奴﹞贪中国贸易之利,或附贡舶,又或因商舶,其在寇舶,率皆贫穷。”徐珂《清稗类钞·朝贡·琉球四年入贡》:“又 琉球 不产药材,赖贡舶载回应用。”
|
贡焙 | gòng bèi | 划 | - 即贡茶。
|
贡船 | gòng chuán | 划 | - 进贡方物的船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