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读音 |
笔画 |
释义 |
豳 | bīn | 17划 | 同“邠”。古都邑名 。在今陕西郴县。 如:豳州(州名。西魏时设置,隋废,唐仍为州,开元间改称邠州。即现陕西省邠县);豳风(诗经十五国风之一。共有诗七篇,其中多描写农家生活,辛勤力作的情景,是我国最早的田园诗)
|
豥 | gāi | 13划 |
-
四蹄皆白的猪。
|
豶 | fén | 19划 |
-
见“豮”。
|
豣 | jiān,yàn | 13划 |
- [ jiān ]
-
三歲的豬。亦泛指大豬,獸。
- [ yàn ]
-
义未详。
|
豟 | è | 12划 |
-
大猪。
|
豤 | kěn | 13划 |
-
1.古同“啃”,咬。
2.古通“恳”,诚恳:“卑为布衣而不瘁摄,贫无衣食而不忧慑,~乎其诚自有也。”
|
豷 | yì | 19划 |
-
猪的喘息。
|
豨 | xī | 14划 | [野]猪;大猪 言则称于汤文,行则譬于狗豨。——《墨子》 又如:豨突(像野猪一样奔窜);豨膏(猪油);豨首(即豕首。天名精的别名) 古代楚人对小猪的称谓 豨,《字书》云:“东方名豕也。”——《尔雅》 象声词。表示叹息声 妃呼豨!秋风肃肃晨风颸,东方须臾高知之——《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一》
|
豚 | tún | 11划 | (会意。小篆作字形从彖省。彖(shǐ),猪。从手(又)持肉,用于祭祀。本义:小猪,猪) 同本义 豚,小豕也。——《说文》 猪其子谓之豚。——《方言八》 豚鱼吉。——《易·中孚》 豚曰腯肥。——《礼记·曲礼》 鸡豚狗彘之畜。——《孟子·梁惠王上》 郑县人卖豚,人问其价。——《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阳货欲见 孔子, 孔子不见,归 孔子豚。——《论语·阳货》 又如:豚子(谦称自己的儿子);豚犬(猪与狗);豚鱼(豚和鱼。泛指无知的动物);豚犊(愚蠢如猪的小孩) 泛指猪 。 如:豚肩;豚蹄
|
豛 | yì | 11划 |
-
中国汉代上谷郡(在今河北省)对猪的称呼。
|
豖 | chù | 8划 |
-
从豕(shi)从丶,猪绊脚难行的样子。豕绊足行豖豖。从豕系二足。
|
豯 | xī | 17划 |
-
小猪。
|
豦 | jù | 13划 |
-
兽类互斗相持不解;大猪;虎两足举;古书上说的一种大如狗、似猕猴的动物。
|
豘 | tún | 11划 |
-
古同“豚”。
|
豱 | wēn | 16划 |
-
一种头短的猪。
|
豗 | huī | 10划 | 撞击 从此万象归,昼夜冰雪豗。——清· 魏源《华山西谷》 动词 撞击、冲击。《文选.木华.海赋》:「磊匒匌而相豗。」《新唐书.卷九九.崔仁师传》:「禁旧道不得行,而新道为夏潦奔豗,数摧压不通。」 动词 发出喧闹声。唐.李白〈蜀道难〉:「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
豲 | huán | 17划 |
-
豪猪。
|
豪 | háo | 14划 | 巨大的,势力强大的 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汉书·食货志》 又如:豪姓;豪客 强横 豪贼劫持。——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计杀二贼。 骄豪而多怨。——宋· 苏轼《教战守》 豪有力者。——《明史》 又如:豪猾(强横而不驯服);豪奸(强横邪恶);豪吞(强横地侵占);豪武(强横勇武) 豪放,豪迈;气度宽广、不拘小节 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史记·魏公子列传》 又如:豪纵(豪放不羁;强横放纵);豪放不羁(意气奔放,不受束缚);豪士(豪放任侠之士);豪上(豪爽,无拘束);豪句(豪放的诗文) 形容声音响亮 。 如:豪嘈(声音雄壮高亢);豪叫(特指高声吟诵);豪矢(响箭。发射时箭未到而声先至。比喻事物的开端或先行者);豪竹(竹制的大管乐器,音调嘹亮昂扬);豪歌(高歌) 奢侈;豪华 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功业大…… ——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又如:豪荡(任侠而不拘礼法);豪俊(豪华美丽);豪宴(豪奢的宴席);豪忲(过度奢侈、浪费);豪恣(放肆、蛮横)
|
豜 | jiān | 11划 | 三岁的猪,也泛指大猪 献豜于公。——《诗·豳风·七月》 泛指兽 。
|
豵 | zōng | 18划 | 公猪 豵,牡豕也。——《玉篇》 猪生六个月叫豵 豕生六月曰豵。——《本草纲目》 名词 出生六个月的小猪。 《说文解字.豕部》:「豵,生六月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