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读音 |
笔画 |
释义 |
京 | jīng | 8划 | 大,盛 京,大也。燕之北鄙,东 楚之郊,或谓之京。——《方言一》 京,大也。——《尔雅》 裸将于京。——《诗·大雅·文王》 曰嫔于京。——《诗·大雅·大明》 莫之与京。——《左传·庄公二十二年》 京邑翼翼。——张衡《东京赋》 发京仓。 京师者何?天子之居也。京者何?大也。——《公羊传·桓公九年》。朱骏声曰:“京大师众也。” 又如:京鞋(华美而样式新颖的鞋);京仓(大粮仓。朱骏声曰:“京大师众也”);京庾(大粮仓);京枣(大枣) 悲痛的 忧心京京。——《诗·小雅·正月》
|
亸 | duǒ | 16划 | 下垂 朝歌城边柳亸地,邯郸道上花扑人。——唐· 岑参《送郭乂杂言》 又如:亸避
|
亵 | xiè | 12划 | 亲近;得宠的 廷臣辨之于朝,亵臣争之于旁。——唐· 孙樵《武皇遗剑录》 调也,君之亵臣也。——《礼记·檀弓下》 又如:亵人(宠幸的人);亵臣(亲近宠幸的臣子);亵近(亲近宠幸);亵玩(亲近而玩弄);亵御(亲近侍从的人) 肮脏 亵衣衾,不见里。——《礼记》 又如:亵器(指大小便所用的器具;化妆、梳洗、沐浴用的器具);亵语(污秽的语言)
|
亣 | dà | 4划 | 形(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脚。“大”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大”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本义:大小的“大”) 形容体积、面积、数量、力量、规模、程度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
|
衰 | shuāi,cuī | 10划 | 由大到小依照一定的标准递减 。 如:衰分(古代数学名词。谓从大渐差而小);衰序(衰次。按一定比数递减的次序);衰征(衰政。视土地之差等以征税) 减少 。 如:衰少(减少);衰乏(减少缺乏) 另见 shuāi
|
兖 | yǎn | 8划 | 中国水名 河东郡垣县,“有 王屋山, 兖水出”。——《续汉书·郡国志》
|
亹 | wěi,mén | 22划 | 水流夹山处 亹者,水流夹山,岸若门。——《晋书·音义上》 拒浩亹隘。——《后汉书·马援传》 另见 wěi 名词 地名用字。如国内青海省的亹源县。
|
兗 | yǎn | 9划 | 参见「兖州」条。
|
裹 | guǒ | 14划 | (形声。从衣,果声。本义:包,缠) 同本义 裹,缠也。——《说文》 朱三百,裹。——《穆天子传》 富之以国裹。——《管子·君臣》。注:“谓财货所苞裹而藏也。” 无不裹也。——《吕氏春秋·本生》。注:“犹囊也。” 绿叶紫裹。——宋玉《高唐赋》 濯颖散裹。——郭璞《江赋》 乃取蒙冲头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资治通鉴》 伤者手为裹创,死者厚棺殓,酹醊而哭之。——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又如:裹束(包裹束缚);裹足(包裹足部。亦作“果足”:盘缠,盘费);裹革(马革裹尸) 携带 吾闻开元中,下天富蕃,号为理平,踵千里者不裹粮。—— 唐· 孙樵《书褒城驿壁》 又如:裹粮策马(携带粮食,鞭赶马匹。形容忠义之士踊跃参军的情景);裹持(包裹挟持,犹携带) 停止 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秦· 李斯《谏逐客书》 又如:裹足(形容有所顾虑而止步);裹足不前(缠住脚不前进。形容有所顾虑而止步不敢向前) 包罗;笼罩 。 如:裹合(纠合;聚集);裹掖(包围);裹抹(遮掩)
|
亪 | ye | 7划 |
-
义未详。
|
交 | jiāo | 6划 | 通“姣” 美丽 号曰庄姜。姜交好。——《列女传·齐女傅母》 侮慢,骄傲 彼交匪敖,万福来求。——《诗·小雅·桑扈》 豢之而俞瘠者,交也。——《荀子·荣辱》 通“狡”。狡谲,诡诈 奉妒昧者谓之交谲。——《荀子·大略》
|
亩 | mǔ | 7划 | 田垄 我疆我理,南东其亩。——《诗·小雅·信南山》 艺麻如之何?衡从某亩。——《诗·齐风·南山》 又如:亩丘(有垄界的丘地);亩道(古代以国都为中心的大道) 泛指农田,田地 又亲操耒耨以修畎亩。——《韩非子·说疑》 又如:畎亩(泛指田地,田间。析言之,垄上叫亩,垄中叫畎,即田中垄沟);亩陇(田野,农田);亩畹(园圃)
|
主 | zhǔ | 5划 | 主要的 。 如:主楼;主量子数;主潮(主要潮流);主客(主要的客人);主故(主顾);主的(主要目标);主因(主要的原因);主回路 另见 zhù
|
亯 | xiǎng | 9划 |
-
古同“享”。
|
亭 | tíng | 9划 | 适中,均衡 。 如:亭匀(均匀,妥贴) 直。姿势挺立的或笔直 。 如:亭立(直立;耸立);亭亭秀秀(身材修长,容貌、体态俊美);亭亭款款(身材修长、缓步走动的样子);亭亭植立(花木主干挺拔的);亭亭当当(妥当;合宜);亭亭袅袅(形容女子身材修长和体态轻盈) 正 鹤迹秋偏静,松阴午欲亭。——《和史宫赞》 又如:亭决(公平的判断)
|
衷 | zhōng | 10划 | 正;正派 楚辟我衷。——《左传·昭公六年》。注:“正也。” 发命之不衷。——《左传·昭公十六年》。注:“当也。” 史馆取为衷据。——清· 章学诚《邵与桐别传》 又如:衷据(正确的根据) 善;福 今天降衷于吴。——《国语·吴语》 和衷哉。——《书·皋谟》。传:“善也。” 忠诚 欲对衷言不从。——《荀子·成相》。注:“诚也。” 不从命乃衷。——《荀子·子道》 又如:衷愚(愚忠。尽忠而不明事理。多用作臣子上言于帝王的自谦之词);衷赤(赤诚之心) 另见 zhòng
|
亦 | yì | 6划 | 也;也是 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也不过是摘了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抢,撞。)——《战国策·魏策》 亦盛矣哉。(也真是盛大隆重的事啊!)——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亦以明死生之大。(也就是为了用它表明死生的重大意义。以,用,后面省略了宾语“之”)。——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攻一时,敌退,三保亦自喜。——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又如:亦许(也许);亦然(也是这样) 又 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左传·文公七年》 又如:亦且(又,而且);亦复(又) 也…也…;又…又… ——连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名词前面,强调两种动作、行为、状态、事物彼此并列或互相对待。 如:亦真亦假 不过;仅仅;只是 寡人之从君而西也,亦晋之妖梦是践。——《左传》
|
亡 | wáng,wú | 3划 | 古同“无” 通“无”。没有 河曲智叟亡以应。——《列子·汤问》 予美亡此,谁与独处。——《诗·唐风·葛生》 亡则以缁,长半幅。——《仪礼·士丧礼》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论语·子张》 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孟子·尽心上》 自苦亡人之地。——《汉书·李广苏建传》 大且亡罪夷灭。 君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后汉书·列女传》 副词,通“毋”可译为“不”、“不要”等,表示否定 幸亡阻我。——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亡论长者。 法令亡常。——《汉书·李广苏建传》 亡何国变。——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另见 wáng
|
亶 | dǎn,dàn | 13划 | 通“但”。仅,只 非亶倒县(悬)而已。——《汉书·贾谊传》 另见 dǎn
|
享 | xiǎng | 8划 | (会意。本作“亯”。从“高”省,“曰”象进献熟物形。本义:祭献,上供。用物品进献人,供奉鬼神使其享受) 同本义 享,献也。——《说文》 享于祖考。——《诗·小雅·信南山》 是用孝享。——《诗·小雅·天保》 以享以祀。——《诗·小雅·楚茨》 诸侯侯以享天子。——《考工记·玉人》 王用享于西山。——《易·随》 享尝乃止。——《礼记·祭法》 相夺予享。——《左传·僖公三十一年》 兹予大享于先王。——《书·盘庚》 杀牛宰马,祭天享地。——《西游记》 又如:享厅(供奉祖宗木主或神佛偶像的地方);享牛(供祭祀的牛) 人享受福禄 大臣享其禄。——《国语·周语》 而享其生禄。——《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子孙享之。——《刘熊碑》 享无穷逸致。——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不享其利。——清· 黄宗羲《原君》 受享无穷。 滋味之享。——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常只是遇节令,设蔬品奉祭,未卜享否?——《西游记》 又如:享强寿(享受到长寿之年);共享太平 献,像进贡那样地交付、献出 [贡奉品] 莫敢不来享。——《诗·商颂·殷武》 又如:享觐(朝见天子进献贡品);享礼;享上(奉承上级) 鬼神享用祭品 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左传·僖公五年》 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孟子》 宴请,以酒食待客。后作“飨” 止而享之。——《左传·庄公四年》 享齐戌。——《左传·庄公十七年》 享卫灵公。——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又如:享食(飨宴);享客;享祠(宴饷);享宴(宴飨);享道(饮食之仪规) 适应 自非圣贤国,谁能享休斯。——《文选·王粲·从军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