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首“讠”所有汉字

找到140条“”部首的汉字
成语 读音 笔画 释义
7
  1. (形声。从言,且(jū)声。本义:诅咒)

  2. 同本义

    诅,詶也。——《说文》

    否则厥口诅祈。——《书·无逸》。疏:“请神加殃谓之诅。”

    以诅射颍考叔者。——《左传·隐公十一年》

    出此三物,以诅尔斯。——《诗·小雅·巧言》

    一人祝之,一国诅之,一祝不胜万诅,国亡,不亦宜乎?——《论衡》

    又如:诅让(咒骂责备);诅詈(诅咒;咒骂);诅恨(诅咒怨恨);诅书(诅咒的文字);诅魇(用诅咒来害人);诅祝(祈求鬼神加害于敌对之人);诅师(巫师);诅楚文(又称“诅楚”。指秦王祈求天神克楚兵,收复其边城)

  3. 盟誓,特指就小事或往事起誓

    掌盟诅。——《周礼》。郑玄注:“盟诅,主于要誓,大事曰盟,小事曰诅。”

    又如:诅盟(誓约);诅誓(盟誓)

qiào9
  1. 简直,完全 。

    如:诮然(简直,依然)

ràng5
  1. 古代的一种礼节仪式。举手平衡状

    宾入门皇,升堂让。——《仪礼·聘礼》。郑玄注:“讓谓举手平衡也。”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纪》

rèn5
  1. (形声。从言,刃声。本义:说话谨慎)同本义

    讱,顿也。——《说文》

  2. 按,言之钝也。

    讱,难也。——《广雅》

    非是者谓之讱。——《荀子·正名》

    仁者其言也讱。——《论语》

è11

形容直话直说: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有许多人说顺从奉承的话,不如有一个人直言不讳)。

8
  1. 假借为“妩”。妩媚

    不闻犯齐牧,犹闻画眉诩。——《次韵寄晃以道》

    又如:诩畜(媚好,妩媚)

xiòng7
  1. 同本义

    詗,知处告言之。——《说文》。字亦作侦

    为中诇长安服虔。——《史记·淮南王传》。注:“侦候之也。”

    反间为詗。——《汉书》孟康注

    外则合兵势以重将权,罢小臣诇逻边事,行间谍以离其党。——宋· 司马光《涑水记闻》

    又如:诇逻(侦察巡逻);诇察(侦察);诇伺(谍探);诇问(侦察探问);诇探(侦探);诇侦(刺探侦察)

  2. 诇诸史乘,历历可稽。——梁启超文

    又如:诇药

  3. 明悟

    今民儇诇智慧,欲自用,不听上,上必且劝之以赏然后可进,又且畏之以罚然后不敢退。——《韩非子》

    又如:诇破(识破)

dú,dòu10
  1. 语句中的停顿。古代诵读文章,分句和读,极短的停顿叫读,稍长的停顿叫句,今以逗号标志。也作“逗”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唐· 韩愈《师说》

    援引他经,失其句读,以无为有,其可闵笑也,不可胜记也。——晋· 何休《春秋公羊注疏序》

  2. 另见 dú

zhūn10
  1. 辅佐

    曾孙蒯聩以谆 赵鞅之故,敢昭告于皇祖 文王、烈祖 康叔、文祖 襄公、昭考 灵公。——《国语·晋语》

nuò10
  1. (形声。从言,若声。本义:表示)

  2. 同本义(一般用于上对下、尊对卑或平辈之间,卑对尊用“谨诺”)

    诺,应也。——《说文》。按,应词也。缓应曰诺,疾应曰唯。

    莫敢不诺。——《诗·鲁颂·閟宫》

    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战国策·赵策四》

    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战国策·齐策》

    又如:诺诺(连声应诺);诺唯(应诺);诺许(许诺;应允)

  3. 古时批字于公文之尾,表示许可叫“诺”,犹今签字

    是谁画诺谁传诏,一纸明贻万国羞!——清· 黄遵宪《述闻》

zhān15
  1. 多言

    耄喜谵谆语,衰常踸踔行。——宋· 陆游《霜晴》

    又如:谵谆(叨唠)

  2. 说胡话,特指病中说胡话

    谵妄烦乱,啼笑骂詈。——李时珍《本草纲目·序例上》

    又如:谵言(病中的胡言乱语)

huà8
  1. 说;谈

    话,言也。——《尔雅·释诂》

    乃话民之弗率。——《书·盘庚》

    把酒话桑麻。——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又如:话夜(夜谈);话心(谈心);话家常;话雨(朋友相聚晤谈旧事)

  2. 告诉 。

    如:话信(口信);话口(方言。口风;口气)

  3. 用于假设复句的偏句句尾。

    如:如果这样的话,我就不参加了

suì10
  1. 古乐章的尾声。相当于“乱”

    谇曰:“已矣,国其莫吾知兮,子独台郁其谁语!”——《汉书·贾谊传》。颜师古注:“ 张晏曰:谇,《离骚》下章乱也。”

tuō5

寄,暂放:~身,~售。~儿所。~迹。

请求、帮助:请~。恳~。

假借故推诿躲避:推~。假~。~词。

仰仗;依赖:~福。~庇。

委任:~付。委~。~运。

zhōu,chóu9
7
  1. 翻译人员

    于是乃召越译,乃 楚说之。—— 刘向《说苑》

    又如:译费(支付给翻译人员的钱);译界(翻译界);译员(翻译工作者)

  2. 异域

    沧波伏忠信,译语辨讴谣。——唐· 顾况《送从兄使新罗》

    又如:译语(异域的语言)

xùn5
  1. 典式、法则 。

    如:训令;训典(古圣王的典籍);训格(教训,规范);训范(足可为法的规范、典范)

  2. 尤指可作为法则的话或座右铭 。

    如:训诰(训教导之辞;诰,指诏书或告诫之文)

  3. 解说的词语 。如《尔雅·释训》

zhū10
  1. 相当于“于”

    宋人资章甫适诸 越。——《庄子·逍遥游》

kuáng9

1.欺骗;骗:~语。你别~我。

2.用言语或行动逗引人以取乐:他是和你~哩。

kuāng8
  1. (形声。从言,匡声。本义:欺骗)

  2. 同本义

    乃求壮士得霍人 解扬,字 子虎,诓 楚,令 宋毋降。——《史记·郑世家》

    又如:我哪能诓你?

  3. 骗取

    你常是赖了人钱,诓了人钞,苦了人物。——《雍熙乐府·一枝花》

  4. 哄[孩子]

    她又不得不止哭去诓孩子。——巴金《灭亡·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