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首“广”所有汉字

找到116条“广”部首的汉字
成语 读音 笔画 释义
chǎng15
  1. 名词 像棚子一样没有墙壁的房屋。《集韵.上声.养韵》:「厂,屋无壁也。」唐.韩偓〈南安寓止〉诗:「此地三年偶寄家,枳篱茅厂共桑麻。」

    名词 占地宽广,可以制造、修理或存放器物的场所。  【组词】:「工厂」、「造船厂」、「自来水厂」。

jī,cuò11
[ jī ]

古县名,在今中国四川省邛崃县。

[ cuò ]

古同“厝”。

kāng11
  1. 褒扬;赞美

    康周公,故以赐 鲁也。——《礼记》

  2. 使安定

    文王康之。——《荀子·王制》

    又如:康护(安定维护);康隆(使安定兴盛)

  3. 安抚 。

    如:康救(安抚拯救);康惠(安抚惠爱);康济(安抚救济)

miào8
  1. 祭祀;立庙祭祖

    (季春之月)以共郊庙之服。——《吕氏春秋》

    又如:庙祀(即太祝;立庙奉祀);庙食(谓死后立庙,受人奉祀,享受祭飨)

19

◎ 义未详。

10
  1. ——“庯峭”同“峬峭”

kuò13
  1. 开拓,扩大

    狭隘褊小,则廓之以广大。——《荀子》

    尔乃廓开九币。——张衡《西京赋》

    又如:廓土(开拓疆域);廓开(扩张,开展);廓恢(扩大,发展);廓充(扩充);廓大镜(放大镜);廓大(扩大)

  2. 清除

    廓妖气于远服。——《北史·隋纪上·文帝》

    又如:廓清(清理;肃清);廓平(廓清平定);廓定(廓清平定)

miào15
  1. 名词 古时用来祭祀祖宗的屋舍。  【组词】:「太庙」、「祖庙」、「家庙」。

    名词 供奉神佛的屋舍。  【组词】:「神庙」、「寺庙」、「土地庙」。

jiù12

同“厩”。

qìng6
  1. 喜;福庆,吉庆

    孝孙有庆。——《诗·小雅·楚茨》

    一人有庆,兆民赖之。——《书·吕刑》

    又如:寿庆;校庆;国庆;庆色(喜色);庆会(喜庆宴会);庆门(福庆之家);庆殃(福庆与祸殃)

  2. 福泽。有幸的事

    有庆未尝不怡。——《国语·周语》。注:“福也。”

  3. 如:余庆;庆云(庆烟。祥瑞的云气);庆霄(吉祥的云气);庆灵(景云与灵芝);庆绪(福善的事业);庆延(福泽绵延);庆祉(福泽);庆室(吉宅)

  4. 通“卿”。卿士,大臣掌事者

    作率庆士,躬恤卫国。——《礼记·祭统》

dù,duó9
  1. 估计,推测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史记·项羽本纪》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小雅·巧言》

    又如:忖度(猜测,揣度);测度;度空儿(趁空儿,瞅空儿)

  2. 衡量

    度地居民。——《礼记·王制》。释文:“量也。”

  3. 量;计算

    不度民械。——《礼记·少仪》。释文:“计也。”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4. 另见 dù

shù11

古同“庶”。

zuò10
  1. 多用于较大或固定的物体。

    如:一座山,一座桥

yōng21

1.和谐;和乐。

2.古通“壅”,堵塞:“~河三日不流。”

zhì9

储备。

5
  1. 具备;备办 。

    如:庀材(备齐材料);庀役(雇用工匠);庀工(召集工匠,开工);庀徒(聚集工匠、役夫)

  2. 治理,办理 。

    如:庀事(办事)

  3. 通“庇”(bì)

  4. 庇护

    我实不能御楚,又不能庀 郑。——《左传》

  5. 遮蔽

    [大竹]覆用之即可当瓦,可庀风雨。——《太平寰宇记》

14

古同“鹿”,方形的粮仓。

lóu14

1.屋蠡。

2.屋脊。

3.〔廲~〕见“廲”。

4.古同“耧”。

áo13
  1. (形声。从广,敖声。本义:粮库)同本义

    高下绿苗千顷尽,新陈红粟万廒空。——唐· 许浑《汉水伤稼》

    有一伙有家当囤米的财主,贪那贵价,从家里廒中发出米去。——明· 凌蒙初《三刻拍案惊奇》

    旧毡帽朋友把自己种出来的米送进了万盛米行的廒间。—— 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

  2. 如:廒间(廒禀;粮仓)

7
  1. (形声。从广,比声。“广”(yǎn),甲骨文、金文象屋顶屋墙。从“广”表示与房屋等有关。本义:遮蔽)

  2. 同本义

    庇,荫也。——《说文》。按,字亦作庀

    弓长六尺,谓之庇轵。——《考工记·轮人》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又如:庇庥(荫庇;庇护);庇覆(掩盖,覆盖)。引申为庇护

    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 瑞庇奸民。——《明史·海瑞传》

    又如:包庇(袒护或掩护 [坏人、坏事]);庇藏(包庇隐藏)

  3. 保护

    虽有庇民之大德。——《礼记·表记》

    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子盖亦远绩禹功而大庇民乎!——《左传·昭公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