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 |
jūn |
6划 |
冖 |
军队 击破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虽入军无忿争之心。——《韩非子·解老》 亮身率诸军攻 祁山。——《三国志·诸葛亮传》 两军人马杂遝。——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英法联军。——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敌军已近寨。 军中发枪之号。 又如:军变(军队哗变);军流(充军流放);军律(军法,军纪);军门(军中长官、总督、将帅等;营门;衙署) 军队的编制单位 。古代以军为军队中最大的编制单位。春秋时各大国多设上、中、下三军,历代沿用其名,人数多少不一 五旅为师,五师为军。——《周礼·小司徒》 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周礼·夏官·序官》 万人为一军。——《国语·齐语》。注:“齐制也。” 全军为上。——《孙子·谋攻》 破军次之。 又如:歼敌一个军;军主(主一军,一军的主帅);军副(一军之副将) 兵种,军事组织的一个部分 。 如:海军;空军;陆军;青年军;军仗(持兵器的仪仗护卫) 士兵 军皆殊死战。——《史记·淮阴侯列传》 明初实行卫所制度,其士兵的正式名称为“军”。 如:军众(士卒);军健(兵卒);军健(士兵);军牢(士兵,军卒);军班子弟(宋时仪卫军金枪班成员的后代);军丁(兵卒;士兵) 部队中的官兵。一个有组织的战斗部队的成员。 如:军分(配给军人的衣食用品) 营房,军营 。 如:军壁(军营周围的营墙的防御工事);军垒(有营墙的军营);军阵(军营);军门(军营的门) 中国宋代行政区划名。与府、州、监同属于路 奉化军节度。——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今为宋江军。 唐于设兵戍守之地 ,设置“军”、“守捉”、“镇”、“戍”等。安史之乱后,内地也设“军”。如汴州设宣武军。“军”与“守捉”的将领称使;“镇”与“戍”的将领称镇将 阵地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唐· 高适《燕歌行》
|
详情 |
候 |
hòu |
10划 |
亻 |
斥候,军候。军中任侦察之事者 。 如:候人(军中侦伺敌情者);候正(候奄。古代军中负责侦察敌情的官员);候者(斥候);候长(斥候之长) “堠”的古字。边境伺望、侦察敌情的设施,哨所,土堡 。 如:候火(烽火);候台(烽火台);候馆(供了望用的小楼) 官吏 掌管伺察、稽查等事的小吏。 如:候人(古代掌管修路、查盗或迎宾的官员) 边境守望、报警的官吏。 如:候道(古代边郡为侦察敌情,传递军事情报或应急而修的道路) 负责迎送宾客的官吏。 如:候官(迎送宾客的候人,主管斥候的军候,占卜吉凶的官员等) 驿站,驿馆 旧南海献龙眼、荔支,十里一置,五里一候。——《后汉书》 又如:候舍(接待过往官员或其他宾客的馆舍);候置(驿站) 古代计时单位。五天为一候 歧伯曰:“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素问》 引申为节候,时令 北陆候才变,南枝花已开。——唐· 韩偓《早玩雪梅有怀亲属》 症候 [马嗣明]为人诊候,一年前知其生死。——《北齐书》 时节 。 如:时候;气候;候鸟 征兆 。 如:症候;火候
|
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