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读音 |
释义 |
砺带河山 | lì dài hé shān | -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后因以'砺带河山'比喻封爵与国共存,传之无穷。
|
飞熊入梦 | fēi xióng rù mèng | -
原指周文王梦飞熊而得太公望。后比喻圣主得贤臣的征兆。
|
斗酒学士 | dǒu jiǔ xué shì | -
指酒量大的文士或名臣。
|
谋臣武将 | móu chén wǔ jiàng | -
犹言谋臣猛将。
|
孽子孤臣 | niè zǐ gū chén | -
被疏远、孤立的臣子与失宠的庶子。
|
清君侧 | qīng jūn cè | -
旧指清除君主身边的亲信奸臣。《公羊传·定公十三年》:“此逐君侧之恶人。” 历史上清君侧常被作为反对朝廷或中央政权的政治斗争手段。如西汉吴王刘濞勾结其他六个同姓王,以“清君侧”为旗号,借“诛晁错”为名,发动了七国之乱。
|
龙虎风云 | lóng hǔ fēng yún | -
1.比喻英雄豪杰际遇得时。
2.指君臣遇合。
|
美男破老 | měi nán pò lǎo | -
利用年轻的外宠之臣以谗毁老成人。
|
智藏瘝在 | zhì cáng guān zài | -
指贤人隐遁,病民之臣在位。
|
破胆寒心 | pò dǎn hán xīn | -
破胆寒心 pòdǎn-hánxīn 吓破了胆,心存寒栗。比喻担心害怕之极臣永所以破胆寒心,豫言之累年。——《汉书·谷永传》
|
来者居上 | lái zhě jū shàng | -
后来居上。原指资格浅的新进反居资格老的旧臣之上。#####语出《史记•汲郑列传》:“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后亦用以称赞后起之秀超过前辈。
|
犬马之决 | quǎn mǎ zhī jué | -
谓臣僚的果敢决断。
|
美人香草 | měi rén xiāng cǎo | -
比喻君王、贤臣。
|
主圣臣良 | zhǔ shèng chén liáng | -
君主圣明,臣下忠良。比喻上行下效。亦作“主明臣直”、“主圣臣直”、“主贤臣良”。
|
北面称臣 | běi miàn chēng chén | -
古代君主坐北朝南,臣子则面北朝拜,故以“北面称臣”指向别人臣服。现用于在某方面不及他人而甘愿认输时。
|
万死一生 | wàn sǐ yī shēng | -
犹言九死一生。极言生命的危险。语出《汉书.司马迁传》:'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斯以奇矣。'
|
三朝元老 | sān cháo yuán lǎo | -
元老:对年老而又有声望的大臣的尊称。指历事三个朝代的重臣。现常形容在某一单位工作时间久、资格老的人。
|
小廉大法 | xiǎo lián dà fǎ | -
旧时指大臣尽忠,小臣尽职。
|
众人国士 | zhòng rén guó shì | -
指一般人和国中杰出的人才。语本《战国策.赵策一》:'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以众人遇臣﹐臣故众人报之;知伯以国士遇臣﹐臣故国士报之。''
|
渔人得利 | yú rén dé lì | -
《战国策•燕策二》:“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后因以“渔人得利”比喻双方相争,却让第三者坐收其利。亦作:[[渔翁得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