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读音 |
笔画 |
释义 |
鱍 | bō | 23划 |
-
〔~~〕鱼摆尾跳动的样子,如“鲂鱼~~色胜银。”
|
驋 | bō | 22划 |
-
1.马奔跑。
2.马怒。
3.马摇头。
|
礴 | bó | 21划 | 冲击,水流撞击 浪相礴而起千状,波独涌乎惊万容。——《南齐书》
|
欂 | bó | 20划 |
-
〔欂栌〕斗拱。
|
蘗 | bò | 20划 | 参见「黄蘖」条。
|
襮 | bó | 20划 | 暴露 将务持重,岂宜自表襮为贼饵哉!——《新唐书》
|
卜 | bǔ,bo,pú | 2划 | 卜官,卜卦之人 近乎卜祝之间。——司马迁《报任安书》 元代戏曲中扮演老妇的角色 卜儿哭上科。——关汉卿《窦娥冤》 姓 另见 bo
|
簸 | bò,bǒ | 19划 | (形声。从箕,皮声。本义:用簸箕盛粮食等上下颠动,扬去糠粃尘土等物) 同本义 簸,扬米去糠也。——《说文》 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诗·小雅·大东》 或舂或揄,或簸或蹂。——《诗·大雅·生民》 又如:簸秕,簸扬糠秕(扬米去糠,糠在米上);簸箩(盛物的竹筐) 摇动;颠动 宫殿摆簸。——唐· 李朝威《柳毅传》 又如:颠簸;簸行(摇摆不定的步行) 另见 bò
|
譒 | bò | 19划 |
-
1.传布:“王~告之。”
2.谣。
|
蹳 | bō | 19划 |
-
用脚拨开:“汉王急,马罢,虏在后,常~两儿弃之。”
|
犦 | bào | 19划 |
-
也叫犎(fēng)、封牛、峰牛。一种野牛。颈上有高起二尺多的峰,形似骆驼。
|
髆 | bó | 19划 | 名词 肩胛骨。 《说文解字.骨部》:「髆,肩甲也。」《后汉书.卷四二.东平宪王苍传》:「并遗宛马一匹,血从前髆上小孔中出。」
|
髉 | bó,jué | 19划 |
- [ bó ]
-
1.骨。
2.骨端。
- [ jué ]
-
骨坚白。
|
糪 | bó | 19划 |
-
1.煮。
2.夹生饭。
|
簙 | bó | 18划 |
-
古代的一种棋类游戏。
|
礡 | bō | 18划 |
-
古同“哔剥”,象声词。
|
餺 | bó | 18划 |
-
见“馎”。
|
鵓 | bó | 18划 |
-
见“鹁”。
|
嚗 | bó,pào,bào | 18划 | 状词 形容发怒的声音。《集韵.入声.觉韵》:「嚗,怒声。」 状词 形容物体迸裂的声音。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四.诺皋记上》:「柳氏遽取(胡桃)翫之掌中,遂长,初如拳如碗,惊顾之际,已如盘矣,嚗然分为两扇。」
|
鎛 | bó | 18划 |
-
见“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