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读音 |
笔画 |
释义 |
帝 | dì | 9划 | 称帝,为帝 陛下承大乱之极,受命而帝,兴明祖宗。——《后汉书》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汉· 贾谊《过秦论》 尊奉为帝 不敢复言帝秦!——《战国策·赵策三》
|
牴 | dǐ | 9划 | 动词 击、轻敲。 《战国策.秦策一》:「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一八首之一:「愿君裁悲且减思,听我抵节行路吟。」
|
柢 | dǐ,chí | 9划 | (形声。从木,氐(dǐ)声。本义:树根,根柢) 同本义。特指直根 柢,本也。——《尔雅·释言》 柢也者,本之所以建生也。——《韩非子·解老》 蟠木根柢。——《汉书·邹阳传》 又 素无根柢之容。 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也。——《老子》 比喻事物的本源或基础 后来村里的青年女人又要追问根柢了。——茅盾《残冬》 名词 树根。《说文解字.木部》:「柢,木根也。」 【组词】:「根深柢固」。《文选.张衡.西京赋》:「久流长则难竭,柢深则难朽。」宋.陆游〈秋夜遣怀〉诗:「心如秋燕不安巢,迹似春萍本无柢。」 名词 引申为本源、基础。《广韵.上声.荠韵》:「柢,本也。」。《文选.左思.吴都赋》:「霸王之所根柢,开国之所基趾。」
|
俤 | dì | 9划 | (“弟”的本字,义为容貌。弟弟面影,有似其兄,故从弟从人。凡彼此相似,皆用“俤”或“俤影”)同“弟”——用于人名 弟。弟,韦束之次第也。——《说文》乱必有弟。大乱五,小乱三。——《吕氏春秋·原乱》 弟弟。男子先生为兄,后生为弟。——《尔雅·释亲》如兄如弟。——《诗·邶风·谷风》称小功以下为兄弟,大功以上为昆弟。——《仪礼·丧服》
|
怟 | dì | 8划 |
-
闷。
|
弤 | dǐ | 8划 |
-
漆成朱红色的弓。
|
奃 | dī,tì | 8划 |
- [ dī ]
-
1.副词,表推断,相当于“大抵”、“大概”。
2.姓。
- [ tì ]
-
古同“嚏”,喷嚏。
|
呧 | dǐ | 8划 |
-
古同“诋”。
|
籴 | dí | 8划 | (形声。从入,从米,翟声。本义:买进粮食)同本义 (跟“粜”相对) 你来籴米,将银子来我秤。——《陈州粜米》 又如:籴米(买米);籴粜(粮食的买进和卖出)
|
彽 | dī | 8划 |
-
〔~徊(huái)〕徘徊,在原地走来走去。
|
底 | dǐ,de | 8划 | “底”在五四时期至三十年代用于领属关系,现已不用 另见 dǐ 助词 结构助词。用在名词或代名词后面,表示所有的意思。同「的」。 【组词】:「我底书」、「他底笔」。
|
枤 | dì,duò | 8划 |
- [ dì ]
-
同“杕”。
- [ duò ]
-
同“杕”。
|
抵 | dǐ | 8划 | 用角顶,相触 牴,触也。从牛,氐声。字亦作觝。——《说文》 三年春,作角抵戏,三百里内皆观。——《汉书·武帝纪》 触崖觝隈。——稽康《琴赋》 又如:抵触(冒犯,顶撞)
|
苖 | dí | 8划 | 名词 植物名。蓼科羊蹄属,多年生草本。茎圆柱形,有长而粗大的黄色根。叶长椭圆形,互生,叶鞘基部如蹄状。根、叶均可入药。也称为「羊蹄草」。
|
拞 | dǐ | 8划 |
-
古同“抵”。
|
迪 | dí | 8划 | (形声。从辵,由声。本义:道;道理)同本义 易初本迪兮,君子所鄙。——《楚辞》
|
弟 | dì,tì,tuí | 7划 | 名词 儒家称敬顺兄长、友爱兄弟的伦理道德为「弟」。同「悌」。《礼记.大学》:「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 动词 敬爱兄长。同「悌」。《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
阺 | dǐ | 7划 |
-
1.斜坡;土坡。
2.山崖突出的部分:“颓岸倾~。”
|
低 | dī | 7划 | 向下;向下垂 低,低昂。——《广韵》 据轼低头,不能出气。——《庄子·盗跖》 封君皆低首仰给。——《史记·平淮书》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 李白《静夜思》 又如:低忖(低头思量);低腰(弯着腰);低眉(眼向下看);低首(低颜,低簪。低着头);低首下心(形容屈从恭顺的样子) 使向下,放低 。 如:低就(降低身分成就某事) 通“抵”。触犯 天之道,虚其无形,虚则不屈,无形则无所低赶。——《管子·心术上》
|
坔 | dì,làn | 7划 | 大地,与“天”相对。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春秋元命苞》 地面;陆地。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乐府诗集·木兰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