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拼音的所有汉字

找到122条di拼音的汉字
成语 读音 笔画 释义
dì,duò7
  1. 同“舵”

    杕,船尾小梢也。——《玉篇》

  2. 另见 dì

  3. 名词 控制行船方向的设备,多装置在船尾。同「舵」。《淮南子.说林》:「心所说,毁舟为杕;心所欲,毁钟为铎。」

7

古同“坻”。

7
  1. 形声。字从石,从氐(dǐ),氐亦声。“氐”意为“至”,引申为“底部”。“氐”与“石”联合起来表示“底石”、“下石”。本义:磨刀石。则字平如砥。——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又如:砥石(磨刀石);砥磨(在磨刀石上磨)

7

〔玓〕珍珠发光 的样子。(lì)。

7
  1. (形声。从邑,氐(dǐ)声。本义:战国时诸侯或朝见皇帝时在京城的住所。泛指官员办事或居住的处所)

  2. 同本义

    邸,属国舍也。——《说文》

    舍燕邸。——《汉书·卢绾传》。注:“诸侯王及诸郡朝宿之馆,在京师者谓之邸。”

    又如:邸城(古代在京师为郡国诸侯或外藩君主朝觐起居所建的小城)

  3. 高级官员、贵族办事或居住的地方 。

    如:官邸;邸阁(屯积军粮的场所);邸观(邸舍与楼观);邸院(邸宅);私邸

  4. 店铺 。

    如:邸店(古代兼具堆栈、商店、客舍性质的店铺)

  5. 止,到

    自中山西邸瓠口为渠。——《史记·河渠书》

    邸余车兮方林。——《楚辞·屈原·涉江》

7
  1. (形声。从犬,亦声。本义:我国古代北部的一个民族)

  2. 同本义 中国古代民族名。分赤狄、白狄、长狄诸部,各有支系。因其主要居住在北方,故通称为北狄。又指秦汉以后,狄或北狄曾是中国中原人对北方各民族的泛称

    戎狄怀之。——《国语·晋语》

    夷狄益甚。——《史记·货殖列传》

  3. 中国古代的低级职员 。

    如:狄人(古代掌乐的下级官吏)

    内司服掌王后之六服:揄狄、阙狄、鞠衣、展衣、缘衣、素沙。——《周礼·天官下·内司服》

    钟磬竽瑟必和之,干戚旄狄以舞之。——《礼记·乐记》

7
  1. (形声。从言,氐(dǐ)声。本义:诬蔑,毁谤)

  2. 同本义

    诋,毁也。——《广雅·释诂二》

    诋毁也,辱也。——《汉书·刘向传》注

    历诋公卿大臣。——《汉书·息夫躬传》

    虽有诋讦之民,无所依矣。——《墨子·修身》

    又如:诋诟(诬蔑;毁谤);诋讦(诋毁攻击);诋辱(毁谤侮辱)

  3. 谴责

    露表告将入关,因诋宦竖柄朝,垢蠹纪纲。——《新唐书》

  4. 弟闻得世兄也诋尽流俗,性情中另有一番见解。——《红楼梦》

    诋大酋当死。——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5. 朔擅诋欺天子从官,当弃市。——《汉书》

  6. 抵赖,抵讳。用同“抵”

    上责( 史)万岁, 万岁诋谰。——《资治通鉴》

7

明显。

妇人面饰。

7
  1. 开导。迪,道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遵循.为国不迪其法。——扬雄《法言》

6

古同“低”。

25

〔~雉(zhì)〕山雉,野鸡。

覿22

见“觌”。

22
  1. 动词 买入谷物。与「粜」相对。元.陈泰〈集民谣〉二首之一:「县官催租吏胥急,籴粟输官莫论直。」

    名词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籴筏。

dí,dī19
[ dí ]

箭頭;箭。

[ dī ]

金屬元素。符號Dy。是稀土元素之一。

19

鳕鱼,明太鱼(日本汉字)。

18

古同“剃”。

dí,zhí18
  1. 徘徊

    蹢,住足也。——《说文》

    又如:踣蹢躅(徘徊不进的样子)

  2. 另见 dí

18

古同“蹢”,蹄。

18
  1. 古代用皮制的鞋

  2. 名词 古代用皮革制成的鞋子。即靴。《广韵.上声.齐韵》:「鞮,革履。」汉.桓宽《盐铁论.散不足》:「古者庶人贱骑绳控,革鞮皮廌而已。」唐.韩翃〈送巴州杨使君〉诗:「前驱锦带鱼皮鞮,侧佩金璋虎头绶。」

    名词 中国古代西北一带外族的称呼。唐.释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八五.辩正论音》:「鞮,比狄、西戎号也。」

17
  1. 古代染缯用的黑石

    磾,黑石,可染缯。出琅邪。——《集韵》

  2. 名词 黑石。可用来染缯,产于琅琊山。《集韵.平声.齐韵》:「磾,黑石,可染缯。出琅琊。」

    名词 人名用字。如汉代有金日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