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读音 |
笔画 |
释义 |
郞 | láng | 9划 | 官名。《汉书·苏武传》: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青少年统称。《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时瑜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 对他人之子的敬称。《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
|
勆 | láng | 8划 |
-
有力量。
|
郎 | láng,làng | 8划 | (形声。从邑,良声。从“邑”,表示与行政区域有关。本义:古邑名。在今山东金乡县境) 古地名。春秋鲁邑 郎,鲁邑也。——《说文》。按, 鲁有二 郎。 在今山东省鱼台县东北,是费伯的食邑 费伯帅师城 郎。——《左传·隐公元年》 在今山东省曲阜县附近 夏,城郎。——《左传·隐公九年》 郎,古廊字。原指宫殿廷廊,置侍卫人员所在。官名 郎官,谓三中郎将下之属官也。——《后汉书·桓帝纪》注 战国始置。帝王侍从官侍郎、中郎、郎中等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差遣等侍从之职。郎官一直沿用到清朝。 如:郎官(郎中及员外郎的泛称);郎中(郎官。汉代称中郎、侍郎、郎中为郎官,掌星宿之职);郎将(官名);郎署(宿卫官的官署) 旧时妇女对丈夫或情人的昵称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李白《长干行》 又如:郎伯(妇人称丈夫为郎、伯,并称郎伯) 女婿,女儿的丈夫 。 如:我哥哥有两个郎;郎婿(女婿) 称别人的儿子 。 如:令郎;大郎、二郎、三郎;郎子(对他人之子的爱称) 汉魏以后少年的美称 瑜时年二十四, 吴中皆呼为 周郎。——《三国志》 旧时对从事某种职业者的称呼 。 如:货郎;牛郎;卖油郎;郎不郎,秀不秀(形容不伦不类) 旧时对一般男子的尊称 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世说新语·雅量》 又如:伴郎;郎不郎,秀不秀(指不成材);郎子(对英俊少年的爱称);郎秀(明初乡里间称呼男子因出身而异,大家豪族称秀;平凡家庭称郎) 仆人称主人为郎 为两郎僮。——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又 孰若为一郎僮。 正副郎好事者。——清· 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郎主(门生家奴称其主;对外族首领的称呼) 通“廊”。室外有顶的过道 今陛下累郎台,恐其不高也。——《汉书·东方朔传》 盖闻虞舜之时,游于岩郎之上。——《汉书·董仲舒传》 通“廊”。朝廷 茤荛之言,可择郎庙。——三国· 魏· 钟繇《宣示帖》
|
駺 | liáng,láng | 17划 |
- [ liáng ]
-
〔吉~〕马名。
- [ láng ]
-
白尾马。
|
朤 | lǎng | 16划 | 声音大。朗咏清川飞夜霜。——李白《劳劳亭歌》 明察。公达潜朗。——袁宏《三国名臣序赞》
|
鎯 | láng | 16划 |
-
〔~头〕锤子。亦作“榔头”。
|
閬 | làng | 15划 |
-
见“阆”。
|
鋃 | láng | 15划 |
-
见“锒”。
|
樃 | láng | 14划 |
-
古书上说的一种树。
|
螂 | láng | 14划 | (形声。从虫,郎声。本义:螳螂:虫名)同本义。有螳螂、蜣螂、蟑螂、蚂螂 。 如:螂蜩(蝉的一种。体长七八分,色黑,杂黄绿斑纹,腹部面有白粉,翅无色透明);螂蚁(雄蟹的别名)
|
誏 | lǎng,làng | 14划 |
- [ lǎng ]
-
古同“朗”。
- [ làng ]
-
1.戏谑;戏言。
2.闲言。
|
躴 | láng | 14划 |
-
〔~躿(kāng)〕身体修长。
|
蜋 | láng | 13划 |
-
同“螂”。
|
艆 | láng | 13划 |
-
1.古书上说的一种海中大船。
2.船舷。
|
筤 | láng,làng | 13划 | 名词 车后用竹子编成的篷盖。《广韵.平声.唐韵》:「筤,车篮。」 名词 初生的嫩竹。参见「苍筤」条。
|
塱 | lǎng | 13划 |
|
郒 | láng | 13划 |
-
古同“郎”。
|
蓢 | lǎng | 13划 |
-
指沼泽地或滩涂(多用于地名):~底。南~(都在广东)。
|
稂 | láng | 12划 | 狼尾草 。一种危害禾苗的恶草。 如:稂秕(杂草败禾)
|
锒 | láng | 12划 |
-
1.[锒铛](lángdāng)
2.铁锁链:~入狱(被铁锁链锁着进监狱)。
3.形容金属撞击的声音:铁索~。‖也作郎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