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读音 |
笔画 |
释义 |
菳 | qín,qīn,jīn | 11划 |
- [ qín ]
-
〔黄菳〕即“黄芩”,一种草本植物,根黄色,可入药。
- [ qīn ]
-
古书上说的一种草。
- [ jīn ]
-
〔~䔲〕古书上说的一种草。
|
笉 | qǐn | 10划 |
-
笑的样子。
筊。
|
唚 | qìn | 10划 |
-
同“吣”。
|
耹 | qín | 10划 |
-
=音。
|
衾 | qīn | 10划 | (从衣,今声。本义:被子)同本义 衾,大被。——《说文》。段注:“寝衣为小被(夹被),则衾是大被(棉被)。” 抱衾与椆。——《诗·召南·小星》 缁衾赬里,无紞。——《仪礼·士丧礼》 衣衾多少厚薄多少之数。——《荀子·礼论》 布衾多年冷似铁。——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 狐裘不暖锦衾薄。——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以衾拥覆。——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生则同衾,死则同穴。——《西厢记》 又如:衾褥(殓尸用的被褥);衾衽(指被与席。一说为枕席之间);衾枕(被与枕);衾绸(被;一说为大被和床帐);衾影无愧(暗中不做亏心事。后人引喻人在私生活中无败坏德行的事);衾衣(被子和衣服)
|
骎 | qīn | 10划 | 见“骎骎” 骎,马行疾也。——《说文》 骎骎,疾也。——《广雅》 逐渐 。 如:骎寻(渐进的样子);骎淫(逐渐蔓延开来)
|
蚙 | qín,qián | 10划 |
- [ qín ]
-
〔~穷〕即“蚰蜒”,俗称“草鞋虫”,如“昌羊去蚤虱而人弗席者,为其来~穷也。”
- [ qián ]
-
虾、蟹的足爪。
|
埁 | cén | 10划 |
-
1.土。
2.山形。
|
珡 | qín | 10划 |
-
古同“琴”:“闭门静居,~书自娱。”
|
秦 | qín | 10划 | (会意。从禾,从舂省。本义:禾名。假借为专名用字) 秦,部落名 。嬴姓。相传是伯益的后代 秦, 伯益之后所封国。——《说文》。 朱骏声曰:“地宜禾,在今 甘肃秦州清水县。” 古国名 。秦襄公始立国,孝公时,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定都咸阳 朝代名(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是由周朝的秦国(在今陕西甘肃一带)统一全中国后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朝代 秦王不说。——《战国策·魏策》 秦灭 韩亡 魏。 秦王色挠。 又如:秦越肥瘠(喻指相去遥远,互不相关);秦庭鹿(指秦朝的政权) 汉时西域诸国沿称中国为秦 昔为形与影,今为胡与 秦。——《乐府诗选》 又如:秦人(秦代统一后,北方与西方邻国往往称中国人为秦人);秦地(汉时西域诸国对中国的称呼) 古地区名 指今陕西省中部平原地区。因春秋战国时为秦国地,故名。 如:秦声(陕、甘一带的戏曲音乐);秦川(古地区名。在今陕,甘秦岭以北地区);秦弓(指古时秦地所产的弓);秦客(秦地来的人) 陕西省的简称 。 如:秦川(古地区名。泛指今陕西、甘肃的秦岭以北平原地带);秦中(古地区名。指今陕西中部平原地区) 通“螓”。蝉的一种。螓首 其尺索刺麤而毛美秦发。——《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
菦 | qín | 10划 |
-
古同“芹”。
|
琴 | qín | | |
芹 | qín | | |
藽 | qì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