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读音 |
笔画 |
释义 |
朐 | qú,xù,chǔn | 9划 |
|
浀 | qū | 9划 |
-
〔~池〕同“曲池”,中国春秋时鲁国地名。
|
祛 | qū | 9划 | 祭神以求去祸除灾 祛,去也。——《广韵·释诂二》 惑祛吝亦泯——《文选·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诗》 又如:祛邪(驱除邪恶);祛退(驱除);祛逐(驱逐邪妖、灾异);祛褪(驱除);祛机(驱除机心);祛蠹除奸(驱除祸害,消除奸佞) 除去;消除 。 如:祛妄(除去虚妄);祛蠹(除去祸害);祛尘(除去尘垢);祛湿(中医学用语。消除湿邪的统称) 消散 权舆天地未祛,睢睢盱盱。——汉· 扬雄《剧秦美新》 又如:祛累(谓解除尘俗的牵累);祛练神明(佛教语。修智慧,断烦恼。意谓去除尘念,修炼智慧,便可成佛)
|
斪 | qú | 9划 |
-
锄一类的工具。
|
胊 | qú | 9划 | 名词 乾肉及其弯曲的部分。《说文解字.肉部》:「胊,脯挺也。」《仪礼.士虞礼》:「胊在南。」汉.郑玄.注:「胊,脯及乾肉之屈也。」 名词 姓。如汉代有胊邴。
|
胠 | qū | 9划 | 从旁边撬开 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庄子·胠箧》。释文引司马注:“从旁开为胠。” 又如:胠箧(胠笈。胠橐。原指撬开箱子。后亦泛指盗窃);胠箧儿(小偷) 通“阹”。搁浅 胠于沙而思水,则天逮矣。——《荀子·荣辱》
|
迲 | ke | 9划 |
-
义未详。字见《字汇补》。
|
屈 | qū | 8划 | 假借为“崛”。高起,突出 而得屈起在此位者也。——《汉书·叙传上》 假借为“倔”。直傲不屈
|
坥 | qū | 8划 |
-
蚯蚓的粪便。
|
呿 | qū | 8划 | 张口的样子 。 如:呿吸(张口吮食);呿呀(口大张的样子);呿吟(张口舒气;呼吸) 动词 张口、开口。《庄子.秋水》:「公孙龙口呿而不合,舌举而不下,乃逸而走。」
|
岨 | qū,jū | 8划 |
- [ qū ]
-
(又)带土的石山。
- [ jū ]
-
(又)带土的石山。
|
岴 | qū | 8划 |
-
1.同“岖”。
2.用于岛名,如乌岴屿(在福建,今作乌丘屿)。
|
抾 | qū | 8划 |
-
1.捕捉。
2.驱除。
|
取 | qǔ | 8划 | 表示动态,相当于“得”、“着”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
刞 | qù | 7划 |
-
古同“耝”,耕土,土翻起来。
|
匤 | qū | 7划 |
-
汉字,匣子。
|
伹 | qū | 7划 |
-
笨拙,迟钝,亦指笨拙的人。
|
阹 | qū | 7划 |
-
猎人利用山谷等有利地形围猎禽兽:“~以九疑。”
围猎野兽的圈:“以网为周~,纵禽兽其中。”
|
佉 | qū | 7划 | 译音用字。 如:佉沙(古时西域国名。在今新疆喀什噶尔);佉楼(人名。佛教所称古代创造一种古印度拼音文字的人);佉卢文(古印度的一种文字,横书左行) 姓
|
驱 | qū | 7划 |
-
1.赶(牲口):~马前进。
2.快跑:长~直入。并驾齐~。
3.赶走:~逐。~除。~虫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