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读音 |
笔画 |
释义 |
鱋 | qū | 22划 |
-
比目鱼。
|
籧 | qú | 22划 | 用竹子或苇子编的粗席 季春之月,具曲植籧筐。——《礼记·月令》 又如:籧筐(用竹编制的养蚕用具)
|
臞 | qú | 22划 | 消瘦 臞,少肉也。从肉,瞿声。字亦作癯。——《说文》 臞,瘠也。——《尔雅·释言》 形容甚臞。——《史记·司马相如传》 集解:“瘦也。” 癯瘠改貌。——《史记·安陆昭王碑文》 如:臞小(瘦小);臞仙(旧时指身体清瘦而精神矍铄的老人);臞然(清瘦貌);臞瘠(犹瘦弱);臞儒(清瘦的儒者。含有隐居不仕之意) 形容词 清瘦、瘦弱。《广韵.去声.遇韵》:「臞,瘦。」《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形容甚臞。」宋.陆游〈雪夜作〉诗:「君勿轻臞儒,有志事竟成。」
|
驅 | qū | 21划 |
-
见“驱”。
|
灈 | qú | 21划 |
-
古水名。在今河南。
|
忂 | qú,jù | 21划 |
- [ qú ]
-
古同“躣”,行走的样子。
- [ jù ]
-
行走。
|
覻 | qū | 20划 |
-
均同“觑”。
|
蘧 | qú | 19划 | 通“蕖”。荷花 蘧藕拔,蜃蛤剥。——张衡《西京赋》。 李善注引 薛综曰:“蘧,芙蕖。” 通“遽”。驿车 仁义,先王之蘧庐也。——《庄子·天运》
|
麴 | qū | 19划 | 名词 把麦子或白米蒸过,使它发酵后再晒乾,称为「麴」。可用来酿酒。宋.苏轼少年游.银塘朱槛麴尘波〉词:「银塘朱槛麴尘波,圆绿卷新荷。」也称为「酒母」、「酒麴」。 名词 姓。如晋代有麴崇裕。
|
黢 | qū | 19划 | 黑 。又如:黑黢黢
|
鼩 | qú | 18划 | 鼩鼠 ,又叫“鼱鼩。食虫类动物,形似小鼠,体小尾短。 如:鼩洞(鼠洞)
|
覰 | qù,qū | 18划 |
- [ qù ]
-
同“觑”。
- [ qū ]
-
同“觑”。
|
覷 | qù,qū | 18划 |
- [ qù ]
-
1.看。
2.窺伺;嚴密注視。
3.探視。
4.瞄。
5.眯縫。
6.看待;照看。
- [ qū ]
-
均见“觑”。
|
瞿 | qú,jù | 18划 | 动词 惊惧、害怕。通「惧」。 《礼记.杂记》:「见似目瞿,闻名心瞿。」
|
軀 | qū | 18划 |
-
见“躯”。
|
龋 | qǔ | 17划 | 张开 。 如:龋齿笑(指女子故意装出像牙痛的笑容)
|
趨 | qū,cù | 17划 | 通「促」。
|
璩 | qú | 17划 | 耳环 璩,环属。——《说文新附》 玉名 绡绮为席,犀璩为镇。——邹阳《酒赋》
|
麯 | qū | 17划 | ##邪僻,不正派。穷乡多异,曲学多辩。——《战国策·赵策二》 细,细小。察一曲者,不可与言化。——《淮南子·缪称训》
|
闃 | qù | 17划 |
-
见“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