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读音 |
笔画 |
释义 |
洬 | shuò,sù | 9划 |
- [ shuò ]
-
大风雨。
- [ sù ]
-
〔~~〕雨声。
|
俗 | sú | 9划 | 从其习俗 上不循于乱世之君,下不俗于乱世之民。——《荀子》 厌烦,腻味 若就是这句话呢,我们姑娘在时,我也跟着听俗了。——《红楼梦》
|
肃 | sù | 8划 | 揖拜。拜礼之一。即揖。今妇人行礼称端肃,朋友通函称肃启、谨肃,本此 敢告不宁君命之辱,为事之故,敢肃会者。——《左传·成公十六年》 又如:肃拜(古九拜之一。即揖。身体直立,容貌严肃,微下手以拜);肃揖(肃拜。直立作揖);肃香(供香) 恭敬地引进 主人肃客而入。——《礼·曲礼》 又如:肃客(迎进客人) 衰落,萎缩 季春行冬令,则寒气时发,草木皆肃。——《吕氏春秋·季春纪》 又如:肃物(摧残万物。指深秋肃杀之气使草木凋谢);肃气(肃杀之气);肃景(秋景。秋气肃杀,故称) 清除;平靖;肃清 师不踰时,梁益肃清。——《文选·孙誓·为石仲容与孙皓书》 又如:肃菁(肃清。削平寇乱);肃靖(清扫;平定);肃齐(安靖整饬);有反必肃 整饬;整肃 保护圣主,复大权,清君侧,肃宫廷,指挥若定不世之业也。——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肃正(整饬,使端正);肃衣(整衣);肃治(整顿治理) 儆戒 。 如:肃省(整肃自省);肃慄(戒畏自警)
|
泝 | sù | 8划 | 动词 逆水而上。《左传.文公十年》:「沿汉泝江,将入郢。」《新唐书.卷八五.窦建德传》:「运粮泝河西上,舟相属不绝。」
|
诉 | sù | 7划 |
-
控告:上~。
|
苏 | sū,sù | 7划 | 唤醒;昏迷后醒过来 近抚之,气息惙然。喜置榻上,半夜复苏。——《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苏省(苏醒);苏活(苏醒;复活);苏兴(犹苏醒) 割草;取草 行者践其首脊,苏者取而爨之而已。——《庄子·天运》 引申为取 苏粪壤以充帏兮。——《离骚》 困顿后获得休息 。 如:苏息;苏坐(散坐;随便坐) 拯救;解救 。 如:苏困(解除困苦);苏枯(使枯萎的草木复活。比喻使困顿、灾难中的人得到拯救);苏世(犹醒世) 蘇、囌 sū “噜囌”(lūsū),即“噜苏”(lūsū) 名词 植物名。即紫苏。唇形科紫苏属,一年生草本。茎叶色紫,夏秋开红或淡红色花。叶与果实可入药,并供食用。为我国特产。 名词 下垂的穗状装饰物。 【组词】:「流苏」。南朝梁.简文帝〈七励〉:「金苏翠幄,玉案象牀。」
|
夙 | sù | 6划 | 肃敬 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诗·大雅·生民》
|
玊 | sù | 5划 |
-
有疵点的玉。
琢玉的工人。
3.姓。
|
鱐 | sù | 24划 |
-
干鱼:“夏行腒~,膳膏臊。”
|
鷫 | sù | 24划 |
-
见“鹔”。
|
驌 | sù | 23划 |
-
见“骕”。
|
囌 | sū | 22划 |
-
见“苏”。
|
櫯 | sū | 20划 |
-
古书上说的一种树,可做染料。
|
蘇 | sū | 19划 | 名词 植物名。即紫苏。唇形科紫苏属,一年生草本。茎叶色紫,夏秋开红或淡红色花。叶与果实可入药,并供食用。为我国特产。 名词 下垂的穗状装饰物。 【组词】:「流苏」。南朝梁.简文帝〈七励〉:「金苏翠幄,玉案象牀。」
|
蘓 | sū | 19划 |
|
蹜 | sù | 18划 |
-
〔蹜蹜〕小步快走的样子。
|
鯂 | sū | 18划 |
-
古同“稣”。
|
簌 | sù | 17划 | 沙沙作响 。 如:簌簌
|
橚 | sù,qiū | 17划 | 参见「橚矗」、「橚爽」等条。
|
藗 | sù | 17划 |
-
古书上说的白茅一类的植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