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读音 |
笔画 |
释义 |
邬 | wū | 6划 | 古地名 春秋郑邑,后入周。在今河南省偃师县西南 春秋晋地,在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北 司马弥牟为 邬大夫。——《左传》
|
仵 | wǔ | 6划 | [数词] 五 檀越元囿鸾施地仵拾亩。—— 北魏《敬史君碑》 通“伍”。古代士兵五人为伍 重振威仪,再排队仵。——《敦煌变文》 仵人。亦称以代人殓葬为业的人 天明就要入殓,只怕被仵作看出破绽来了。——《金瓶梅》
|
戊 | wù | 5划 | 天干的第五位。方位属中央 。又与地支相配,用以纪年或纪日。 如:周共和九年为戊辰年 古代以十干配五方,戊居十干中,因以指中央 五六者,天地之中合。——《汉书》 指代土 。 如:戊己(指一旬中的戊日和己日;古以十干配五方,戊己属中央,于五行属土,因以戊己代称土) ;戊方(戊己之日)
|
阢 | wù | 5划 | 上面覆盖着土的石山 阢,石山戴土也。——《说文》 危急不安的样子
|
务 | wù | 5划 | 一定;务必 君子之事君也。务引其君以当道。——《孟子·告天下》 来日吾出战,务要生擒黄忠。——《三国演义》 陈言之务去。——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而务去之。 又如:务能(尽量;尽其所能);务请出席;务使大家明白这一点
|
勿 | wù | 4划 | 无,没有。与“有”相对 。 如:勿有(没有);勿碍格(〈方〉∶没什么要紧的);勿着杠(〈方〉∶没得到;落空)
|
午 | wǔ | 4划 | 通“仵”。违反 午其众以伐有道,求得当欲,不以其所。——《礼记·哀公问》 朝臣舛午。——《汉书·刘向传》 通“迕”。抵触,相遇 视可午其军、取其将…若是则为利者不攻也。——《荀子·富国》
|
五 | wǔ | 4划 | 古代军队编制单位,五人为伍 入行间之治连以五。——《商君书》 偶;相类 妻与后子死者,五皆丧之三年。——《墨子》 工尺谱中的音名之一,表示音阶上的一级 五行 五,五行也。——《说文》。段玉裁注:“水火木金土,相克相生,阴阳交午也。” 通“伍”。古军队编制,五人为伍;行列 行间之治,连以五,辨之以章,束之以令。——《商君书·画策》 孟贲过于 河,先其五。——《吕氏春秋·必己》 指五帝 。 如:五三(五帝三王) 星名。二十八宿中的昴五 。 如:五佐(谓佐天行德的五星);五括(星名);五纬(金、木、水、火、土五星) 姓
|
毋 | wú | 4划 | 用于句首 毋宁使人谓子,子实生我。——《左传》
|
无 | wú,mó | 4划 | 表示不定指的人、事物、时间、处所等 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汉书·高帝纪》 城牢粮足,不可忧也。——《资治通鉴》 又如:无移时(不一会儿;时间不久);无一时(不一会儿;时间不久);无明夜(不分白天黑夜);无定着(没有固定的地方);无倒断(没完没了);无碑记(无数;不可计数);无般(样样,处处) 连接词组或分句,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都是如此,相当于“不论”、“无论” 无少长皆斩之。——《汉书·高后纪》 无贵无贱。——唐· 韩愈《师说》 无长无少。 又如: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事无巨细,他都认真去干;无上无下 用在句首,无义 今王公大人,虽无造为乐器,以为事乎国家。——《墨子》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
兀 | wù,wū | 3划 | 这,那 。 如:兀是谁(那是谁;这是哪一位);兀底(这;这个);兀得(这个;这) [名]∶姓 另见 wū
|
鷡 | wú | 23划 |
-
〔鴾(móu)~〕古书上说的一种鸟。
|
鰞 | wū | 21划 |
-
〔~鰂〕同“乌贼”,亦称墨鱼。
|
躌 | wǔ | 21划 |
-
1.足迹。
2.踩,踩在上面。
|
鼯 | wú | 20划 | 鼠名。鼯鼠 。形似松鼠,毛多褐色,尾巴很长,前后肢之间有薄膜,能从树上飞降下来,住在树沿中,昼伏夜出。又名夷由。 如:鼯猱(鼯鼠和猱猿。比喻南方蛮人);鼯啸(鼯鼠呼啸);鼯技(雕虫小技。比喻能力极平庸);鼯鼠之丑(比喻丑陋低下的才艺)
|
鶩 | wù | 20划 |
-
见“鹜”。
|
乄 | wǔ | 2划 |
-
合计。
信封上写的东西。
|
蘁 | wù | 19划 |
-
违逆,违背:“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
|
騖 | wù | 19划 |
-
见“骛”。
|
譕 | wú | 19划 |
-
诱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