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读音 |
笔画 |
释义 |
饷 | xiǎng | 9划 | 军粮及军队的俸給 老弱转饷。——《汉叔· 严助传》 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饷。——《史記·高祖本紀》 饷无所出。——清· 邵長蘅《青门剩稿》 又如:饷馈(军队的粮食);饷米(军队食用的米);饷事(掌管军粮之事) 薪金 (旧时多指军队或军警等的薪金)。 如:饷銀;月饷 食物 吾见子有饥色,为子取饷,子何嫌哉?——《吴越春秋》 一会儿,不多久的时間。後作“晌” 虽有一饷乐,有如聚飞蚊。——唐· 韩愈《醉贈张秘书》
|
项 | xiàng | 9划 | 用于分项目的事物 。 如:八项注意;下列各项;一项任务;援引该法律的第六条第三款第二项
|
蚃 | xiǎng | 9划 | 指浮尘子等水稻害虫知声虫,也叫“地蛹” 蚃,知声虫也。从虫,鄉声。——《说文》 土蛹,蚃虫也。——《广雅》 蚃,禹虫也。——《玉篇》 带蚃醒迷绕祠解惑。——《埤雅》 山行虑迷,握蚃虫一枚于手中则不迷。——《物类相感志》。按,如蚕而大,出土中,蚃之为吉响也。”
|
庠 | xiáng | 9划 | 教养;教导 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孟子》
|
亯 | xiǎng | 9划 |
-
古同“享”。
|
响 | xiǎng | 9划 | 表示声音发出的次数。 如:鸣炮十响
|
姠 | xiàng | 9划 |
-
古女子人名用字。
|
巷 | xiàng,hàng | 9划 | 矿坑里的通道 。 如:平巷;煤巷;风巷 另见 xiàng
|
相 | xiāng,xiàng | 9划 | 人的外貌,相貌 岂吾相不当侯邪?——《史记·李将军列传》 儿已薄禄相。——《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非人臣之相也。——《三国演义》 内观不识因无相,外合明知作有形。——《西游记》 又如:长相(相貌);形相(外貌;外表);相表(相貌;体形);相品(仪表,人品) 照片 。 如:照个相 官名 古代辅佐帝王的大臣。后专指宰相 赵歇为王, 陈馀为将, 张耳为相。——《史记·项羽本纪》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 况于将相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托名汉相。——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有将相。——清· 周容《芋老人传》 又如:相辅(宰相);将相和;贤相;良相;奸相;权相;相王(宰相又封王者);相臣(宰相。亦泛指大臣);相父(皇帝对继续任职的先朝宰相的敬称);相邦(相国) 汉时诸侯王国的实际执政者,相当于郡太守 永和初,出为 河间相。——《后汉书》 某些国家(如日本)的官名,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长。 如:首相;大藏相 相位 。 如:两相流;有机相;水相;液相;相律;月相 赞礼者,主持礼节仪式的人 宗庙之事,如会同, 端章甫,愿为小相焉。——《论语·先进》 古代的一种乐器 后乱以武,治乱以相。——《礼记》 农历七月的别名 七月为相,八月为壮。——《尔雅》 通过看面容对命运的预卜 。 如:相工;体相;手相;星相 古地名 。故址在今河南省安阳市西 引盲人行走的人 固相师之道也。——《论语·卫灵公》 焉用彼相。——《论语·季氏》 如:相步;相道(向导,引导;观察、选择道路) 另见 xiāng
|
佭 | xiáng | 8划 |
-
不伏。
|
享 | xiǎng | 8划 | (会意。本作“亯”。从“高”省,“曰”象进献熟物形。本义:祭献,上供。用物品进献人,供奉鬼神使其享受) 同本义 享,献也。——《说文》 享于祖考。——《诗·小雅·信南山》 是用孝享。——《诗·小雅·天保》 以享以祀。——《诗·小雅·楚茨》 诸侯侯以享天子。——《考工记·玉人》 王用享于西山。——《易·随》 享尝乃止。——《礼记·祭法》 相夺予享。——《左传·僖公三十一年》 兹予大享于先王。——《书·盘庚》 杀牛宰马,祭天享地。——《西游记》 又如:享厅(供奉祖宗木主或神佛偶像的地方);享牛(供祭祀的牛) 人享受福禄 大臣享其禄。——《国语·周语》 而享其生禄。——《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子孙享之。——《刘熊碑》 享无穷逸致。——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不享其利。——清· 黄宗羲《原君》 受享无穷。 滋味之享。——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常只是遇节令,设蔬品奉祭,未卜享否?——《西游记》 又如:享强寿(享受到长寿之年);共享太平 献,像进贡那样地交付、献出 [贡奉品] 莫敢不来享。——《诗·商颂·殷武》 又如:享觐(朝见天子进献贡品);享礼;享上(奉承上级) 鬼神享用祭品 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左传·僖公五年》 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孟子》 宴请,以酒食待客。后作“飨” 止而享之。——《左传·庄公四年》 享齐戌。——《左传·庄公十七年》 享卫灵公。——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又如:享食(飨宴);享客;享祠(宴饷);享宴(宴飨);享道(饮食之仪规) 适应 自非圣贤国,谁能享休斯。——《文选·王粲·从军诗》
|
详 | xiáng,yáng | 8划 | 详情;细节 访其根因来历,往往能道本末之详。——元· 陈天祥《论卢世荣奸邪状》 旧时下级将案情向上级请示报告的公文 混详塞责取咎云云。——《歧路灯》 只好藏在家中听候转详。——《红楼梦》 又如:详文
|
瓨 | xiáng,hóng | 7划 |
- [ xiáng ]
-
长颈的瓮坛类容器。
- [ hóng ]
-
陶器。
|
向 | xiàng | 6划 | 旧时,以往 曏,不久也。从日,鄉声。——《说文》 曏役之三月。——《春秋传》 曏谓往时也。——《桂苑珠丛》 曏者,吾子辱使某见。——《仪礼·士相见礼》 又如:向日;向之豪气何在? [副]∶明,表明 证向今故,故遥而不闷。——《庄子·秋水》
|
芗 | xiāng | 6划 | 谷香 芗,谷气也。——《说文新附》 黍曰芗合,粱曰芗萁。——《礼记·曲礼下》 炷芗于手项以送公葬者凡百余人。——《司马温公神道碑》 用以调味的香草 雏烧,雉,芗无蓼。——《礼记》。郑玄注:“苏荏之属也。” 又如:芗脯(把猪羊放在小鼎中烹煮,使它香美)
|
乡 | xiāng | 3划 | (会意。据甲骨文,像二人对食形。“‘鄉’和‘饗’原本是一字…整个字像两个人相向对坐,共食一簋的情状。本义是用酒食款待别人,是“饗”的古字) “乡”假借为行政区域名 乡,国离邑民所封乡也。啬夫别治封圻之内六乡六卿治之。——《说文》 五州为乡。——《周礼·大司徒》。注:“万二千五百家。” 十邑为乡,是三千六百家为一乡。——《广雅》 习乡尚齿。——《礼记·王制》 行比一乡。——《庄子·逍遥游》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庄公十年》 唐、宋至今指县以下的行政区划。所辖规模历代不同。又如:乡荐(唐宋时由地方官推荐应进士考试的人);乡科(乡试);乡贡(由州县选拔出应科举的士子) 乡村,城市外的区域 传一乡秀才。——宋· 王安石《伤仲永》 遍捉乡民。——《广东军务记》 各乡逆夷 又如:乡里迓鼓(泛指民间音乐);乡曲之誉(乡里的声望);乡先生(辞官居乡或在乡执教的长者);乡瓜子(见识少的乡下人) 家乡,故乡。在客地称原籍为乡 国者,乡之本也。——《管子·权修》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乡音无改。——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采吾乡。——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扣其乡。——明· 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乡心(思念故乡的心情);乡味(家乡饮食的风味);乡信(家乡亲友寄来的书信) 地方;处所 三世居是乡。——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又如:他乡;外乡;异乡;侨乡;帝乡(京城) 某种超现实的境界 。 如:梦乡;醉乡 同一籍贯的人(在外地时说)。 如:乡中(同乡);老乡;同乡 用作动词,读 xiàng。通“向”。面对着 东乡坐。——《史记·田单列传》 乡师而哭。——《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姓
|
驤 | xiāng | 27划 |
-
见“骧”。
|
饟 | xiǎng,náng | 25划 |
- [ xiǎng ]
-
同“饷”。
- [ náng ]
-
〈方〉馅。吴语。
|
鑲 | xiāng | 25划 |
-
见“镶”。
|
鱶 | xiǎng | 25划 |
-
古同“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