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读音 |
笔画 |
释义 |
娅 | yà | 9划 | (形声。从女,亚声。本义:连襟,姊妹之夫相互的称谓)同本义 。姐妹二人的丈夫互相称娅 两婿相谓为娅。——《尔雅》
|
砑 | yà | 9划 | 用卵形或弧形的石块碾压或摩擦皮革、布帛等使密实而光亮 次以洛河石棍砑,次掺滑石末,令匀。——《营造法式》 用砑光机碾压、摩擦皮革等,使表面密实光亮 。 如:把牛皮砑光 轻轻地接触;碰撞 轮铁棒,丢了磁杯,望长老脊背上砑了一下。——《西游记》 强使对方接受 几番要砑在小娟处宿歇。——《初刻拍案惊奇》
|
挜 | yà,yǎ | 9划 |
|
垭 | yā,yà | 9划 |
- [ yā ]
-
(又)<方>两山之间的狭窄地方。多用于地名:黄桷~(在重庆市)。
- [ yà ]
-
(又)<方>两山之间的狭窄地方。多用于地名:黄桷~(在重庆市)。
|
哑 | yǎ,yā | 9划 | 由于生理缺陷或疾病而失去言语功能 吞炭为哑。——《史记·刺客传》 又如:聋哑(又聋又哑);哑子做梦(比喻有话或苦衷说不出);哑羊(佛教语。喻指至愚不知解悟之人)。又指不说话 。 如:哑密之事(机密事);哑坐(默坐);哑言(静默无声);哑忍(沉默忍耐);哑揖(相揖而不作声);哑谈(只以手势和表情传情达意);哑声(无声) 声音低沉 。 如:哑板(旧时一种质量差的银元);哑飒飒(声音沙哑);哑沙沙(沙哑。声音低沉而不圆润);哑咽(啼声嘶哑) 颜色黯淡 。 如:哑白 另见 yā
|
枒 | yā | 8划 |
-
同“丫”。
|
厓 | yá | 8划 | 名词 山边。通「崖」。南朝齐.谢朓〈游山诗〉:「凌厓必千仞,寻谿将万转。」《新唐书.卷一六六.令狐綯传》:「高邮厓峭水狭,若使荻艚火其前,劲兵乘其后,一举可覆。」 名词 水边。《文选.扬雄.甘泉赋》:「北熿幽都,南炀丹厓。」李善注引服虔曰:「丹水之厓也。」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圣祖亲征噶尔丹》:「忽得明成祖勒铭纪功之石于水厓,濯而视之,中有永清沙漠语。」
|
庘 | yā | 8划 |
-
1.屋坏。
2.猪屋。
|
亞 | yā,yà | 8划 | 名词 物体的分歧部分。明.张自烈《正字通.二部》:「亚,赵古则曰:『物之岐者曰亚。』俗作丫、桠。」
|
玡 | yá | 8划 | 似玉的骨 玡,骨似玉者。——《集韵》 另见 yá
|
押 | yā | 8划 | 作为凭信而在公文、契约上所签的名字或符号 。 如:阿Q画了押就给毙了
|
軋 | yà,zhá,gá | 8划 |
- [ yà ]
-
1.碾壓。
2.傾軋,排擠。
3.指欺辱,侵凌。
4.壓倒,勝過。
5.競爭,較量。
6.挑弄,彈奏。
7.把水截住。
8.指斥。
9.包扎。
10.踩,踏。
11.委曲。參見“軋辭”。
12.象聲詞。參見“軋伊”。
13.見“軋盤”。
14.見“軋芴”。
15.姓。
- [ zhá ]
-
把鋼坯壓成一定形狀的鋼材。參見“軋鋼”。
- [ gá ]
-
1.方言。擠。
2.方言。結交。
3.方言。結算;核對;查驗。
4.方言。象聲詞。
|
呀 | yā,ya | 7划 | 形容词 张口的样子。唐.韩愈〈月蚀诗〉:「月蚀于汝头,汝口开呀呀。」 形容词 空阔的。唐.孟郊〈石淙〉诗一零首之四:「磴雪入呀谷,掬星洒遥天。」
|
岈 | yá | 7划 | ——“嵖岈”(Cháyá):山名。在河南省遂平县
|
庌 | yǎ | 7划 |
-
1.马棚:“夏~马。”
2.厅堂;客堂。
3.供过往宾客歇宿的房舍。
|
厑 | yá | 7划 |
-
义未详。
|
亜 | yà | 7划 |
-
古同“亚”。
|
犽 | yà | 7划 | 名词 一种野兽。似獾而尾长。《玉篇.犬部》:「犽,兽名。似獾也。」《集韵.去声.禡韵》:「犽,兽名。似獾,长尾。」 名词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个性温顺善良。
|
芽 | yá | 7划 | (形声。从艸,牙声。本义:尚未发育成长的枝、叶或花的雏体) 同本义 芽,萌芽也。——《说文》。段注:“古多以牙为芽。” 芽,孽也。——《广雅·释草》 遂令黄泉下,萌芽夭句尖。——韩愈《苦寒诗》 二月草已芽,八月草未枯。——宋· 沈括《梦溪笔谈》 同芽者。 粪溉者先芽。 蒌蒿满地芦芽短。——宋· 苏轼《惠崇 春江晚景 》 又如:芽茶(最嫩的茶叶) 形状像芽的东西 。 如:肉芽(伤口愈合后多长出来的肉);银芽(露出地面的银矿石)
|
迓 | yà | 7划 | (形声。从言(chuò),牙声。本义:迎接) 同“讶”。同本义 迓,迎也。古本皆作讶。——《尔雅》 子迓续乃命于天。——《书·盘庚》 弗迓克奔。——《书·牧誓》 迓晋侯于 新宫。——《左传·成公十三年》 又如:有失迎迓 溜走 何曾敢与他和尚争锋,望着直南下便迓。——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