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o拼音的所有汉字

找到36条zao拼音的汉字
成语 读音 笔画 释义
zǎo9

◎ 同【棗】。

zào7
  1. (会意。从火从土。繁体从穴,鼀(cù)声。本义:用砖石等砌成,供烹煮食物、烧水的设备)

  2. 同本义

    灶,炊穴也。——《说文》

    灶者,火之主。人所以自养也。——《白虎通·五祀》

    灶烟阳。——《汉书·五行志》

    灶者,老妇之祭也。——《礼记·郊特牲》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陶渊明《归园田居》

    又如:灶床脚(紧靠炉灶旁边的地面);锅灶;行军灶;灶妄(掌炉煮饭的婢女);灶下养(厨役。古代对厨师的贱称);灶燎(上灶头烧火)

  3. 烧炼或锻造的设备 。

    如:灶地(设灶制盐的地方);灶税(古代制盐人家所交纳的税)

  4. 灶神

    夏为太阳,其气长养,祀之于灶。——蔡邕《独断》

    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鲁迅《彷徨·祝福》

    又如:灶王(也称“灶王爷”。灶神的俗称);灶公(灶神的俗称。相传灶神上天奏事直言不讳,因喻正直的人);灶马(木刻印刷在纸上的灶神像;灶神的坐骑)

zào7
  1. 名词 黑色。《玉篇.白部》:「皁,色黑也。」  【组词】:「皁白」。

    名词 古代官署中从事卑贱职业的差役。  【组词】:「皁隶」。《集韵.上声.皓韵》:「皁,贱人。」《左传.昭公七年》:「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士臣皁,皁臣舆,舆臣隶。」

zào7
  1. 黑色。后作“皂”

    黑人黑马皂罗袍。——《封神演义》

    又如:青红皂白;皂褶儿(穿在外面的黑色上衣);皂帕(黑色的头巾);皂巾(黑色的头巾);皂靴(黑色的短靴);皂盖(古代车上的黑色车盖);皂鞋(一种黑色的便鞋)

zǎo6
  1. 早上见面时,相互招呼用语 。

    如:先生早;你早!

záo28
  1. [一]之语音。

zào20
  1. 欢呼 ?

    齐人鼓譟而起。——《谷梁传·定公十年》。注:“群呼曰譟。”

    车徒皆譟。——《周礼·夏官·大司马》

    又如:譟声(呼噪之声);譟哗(呼噪喧哗)

  2. 同“噪”。叫嚷;喧闹

    王使妇人不帏而譟之。——《国语·郑语》

    既济,魏人譟而还。——《左传·文公十三年》

    又如:譟聚(喧嚣群集);譟扰(喧嚷搅扰);譟叫(高声喊叫);譟言(高声喧哗)

  3. 众口传诵 。

    如:譟口(众口传诵)

zào20
  1. (形声)

  2. 同本义

    躁,疾也。——《说文》。字亦作躁。

    羽杀则躁。——《考工记·矢人》。按,今字作躁。

    躁者不静。——《管子·心术》

    巽为躁卦。——《易·说卦》

    震为决躁。

    处必掩身毋躁。——《礼记·月令》。注:“动也。”

    狗赤股而躁。——《礼记·内则》。注:“举动急疾。”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论语》。郑注:“不安静也。”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韩非子·喻老》

    又如:躁暴(暴躁;急躁);躁妄(急躁轻率);躁忿(急躁易怒);躁扰(急躁好动);躁静(急躁与宁静);躁率(急躁轻率)

  3. 急疾;迅速

    脉三动而躁。——《素问·平人气象论》

    人迎躁盛,喘息气逆。——《素问》

    又如:躁速(迅速);躁疾(迅速;急躁);躁盛(脉博的跳动疾速有力)

  4. 浮躁;不专一

    好变动民曰躁。——《周书·谥法》

    离位之谓躁。——《韩非子·喻老》

    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又如:躁易(浮躁,轻佻);躁戾(浮躁暴戾);躁气(浮躁的气质)

zào20

古同“躁”:“~者不静。”

zào20

见“灶”。

qiāo,sāo,zǎo19
[ qiāo ]

同“繑”。亦作“鏒”。一種縫紉方法。把布邊往裡捲,然後藏着針腳縫。

[ sāo ]

同“繅”。抽絲。

[ zǎo ]

1.深青帶紅色之帛。

2.冕旒的繩子。

zǎo19
  1. 修饰文章

    土木形骸,不自藻饰。——房玄龄《晋书》

    又如:藻饰(把文章加以修改润色)

  2. 整理;装饰 。

    如:藻野(藻饰原野。多以形容仕女所穿的艳服);藻井(旧时天花板上的一种雕花装饰处理)

zāo18

〔~蹋(tà)〕同“糟蹋”。a.作践,不爱惜,如“米粮来之不易,不可任意~蹋(tà)”;b.欺凌,侮辱,如“何苦留些骨肉叫人家去~蹋(tà)。”

zāo18

古同“糟”。

zǎo17
  1. 古代皇冠前下垂的装饰,用彩色丝线串玉而成,状如水藻

    璪,玉饰如水藻之文。从玉,璪声。——《说文》

    璪火粉米。——《虞书》。按,此假借为藻。

    祭之日,王被璪以象天,戴冠,璪十有二旒,则天数也。——《礼记》

zǎo17

古同“藻”。

zào17
  1. 砖石或其他材料制成的一种设备。供烹饪、冶炼、烘焙等用。《左传‧成公十六年》:“塞井夷灶,陈于军中,而疏行首。”

    指灶神(灶王爷)。《论语‧八佾》:“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

zāo17
  1. 俗称事物败坏为糟

    这事更糟了,怎么和尚脑袋上长出辫子来呢?——《儿女英雄传》

  2. 腐烂 。

    如:糟朽;这根柱头糟了

zào17
  1. (形声)

  2. 同本义(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

    燥,干也。——《说文》

    火就燥。——《易·文言传》

    燥,焦也。——《释名》

    唇焦口燥呼不得。——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燥荻枯柴。——《资治通鉴》

    又如:燥吻(干燥的嘴唇);燥坼(干燥坼裂);燥劲(干燥强劲);燥刚(干燥刚劲);燥气(干燥之气);燥急(干渴得利害);燥渴(口渴)

  3. 焦急,焦躁

    往往燥心污笔。——宋· 刘克庄《江西诗派小序》

    又如:燥暴(暴躁;急躁);燥灼(焦急如焚);燥急(焦躁不安)

zào16
  1. 副;附属

    属车之簉,载猃簉簉。——汉· 张衡《西京赋》

    又如:簉弄(小曲,一说杂曲);簉室(旧时称妾)

  2. 排列 。

    如:簉羽(排列齐整,若飞鸟的羽翅);簉鹭(形容百官朝见时整齐的行列)

  3. 汇集;充满

    英衮簉朝。——南朝梁· 江淹《为萧让剑履珠礼表》

    又如:簉集(萃集;凑集)

  4. 表数量,指百斤黄金

    [帝]既东下,黄金一斤为饼,百饼为簉。至有百簉。——《南史》

    又如:簉乏(临时充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