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读音 |
笔画 |
释义 |
桭 | chén,zhèn | 11划 |
- [ chén ]
-
屋檐:“列宿乃施于上荣兮,日月才经于柍~。”
两楹间。
- [ zhèn ]
-
整。
|
偵 | zhēn | 11划 |
-
见“侦”。
|
朕 | zhèn | 10划 | 缝隙 舟之缝理曰朕。——戴震《考工记图·函人注》 视其朕,欲其直也。——《周礼·考工记》 征兆;先兆 体尽无穷,而游无朕。——《庄子·应帝王》 变化之朕焉。——《鬼谷子》。 又如:朕兆(征兆;预兆);朕垠(征兆,迹象);朕迹(征兆;痕迹) 我。秦以前,不论尊卑,皆自称朕 朕,我也。——《说文》 朕,我也。——《尔雅》 汝能庸命巽朕位。——《书·尧典》 无废朕命。——《诗·大雅·韩奕》 朕皇考曰伯庸。——《楚辞·离骚》 古者尊卑共称朕。——蔡邕《独断》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楚辞·离骚》。 又如:朕皇考(我的已故父亲的名字) 皇帝的自称。秦灭六国以后,天子始自称朕 朕位几不保。——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朕非约耳。——《明史》 又 朕今病久。 朕不自谨惜。 使朕能出御便殿。。 又如:朕躬(我,我身。多用于天子自称);朕违(帝王称自己的过错)
|
栕 | chén | 10划 |
-
古同“桭”。
屋檐:“列宿乃施于上荣兮,日月才经于柍~。”
两楹间。
|
眕 | zhěn | 10划 |
-
自重;克制。
|
紖 | zhèn | 10划 |
-
见“纼”。
|
栚 | zhèn | 10划 |
-
架着蚕箔的横木。
山矾,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互生,革质,果实可以榨油,叶烧灰可代替白矾做媒染剂,木材可做家具。
|
眞 | zhēn | 10划 | 〈名〉(会意。小篆字形,从华(huà),从目,从乚(yǐn),从八。《说文》:“仙人变形而登天也。”匕,变化。目,眼睛。乚,隐藏。八,乘载的工具。本义:道家称存养本性或修真得道的人为真人) 同本义。旧时所谓仙人。真,仙人变形而登天也。——《说文》。按:六经无真字
|
真 | zhēn | 10划 | 实在;的确 真无马邪?——唐· 韩愈《杂说》 真不知马也。 又如:这人真好;跑得真快;真不忝(真不愧);真可(真可以;真能够);真来(实在;确实)
|
帪 | zhēn | 10划 |
-
装马料的口袋。
|
振 | zhèn | 10划 | (形声。从手,辰声。本义:赈济;救济) 同本义 振,举救也。——《说文》 振,救也。——《小尔雅·广言》 三曰振穷。——《周礼·大司徒》 踣弊不振。——《国语·周语》 君子以振民育德。——《易·蛊》。 又如:振恤(赈济);振贷(赈济);振业(救济之使有产业);振穷(救助困穷的人) 挽救;救治 智困于内而政乱于外,则忘不可振也。——《韩非子·五蠹》。 又如:振理(救治);振除(救治) 抖动;摇动 振,动也。——《广雅·释诂一》 举若振槁。——《史记·礼书》 蛰虫始振。——《礼记·月令》 六月莎鸡振羽。——《诗·豳风·七月》 果敢而振。——《荀子·荣辱》 必振衣。——《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迁我如振落叶。——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振衣裳。——清· 方苞《左宗毅公逸事》 。又如:振玉(美玉受撞击震动的声音);振讯(抖动);振掉(动摇;震动);振董(振动);振落(谓叶将枯而震之使落);振摆(抖动) 举起;挥动 振长策而御宇内。——贾谊《过秦论》 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李陵《答苏武书》。 又如:振羽(鼓翅);振豪(竖起的细毛) 通“震”。震憾;震惊 被抑枉而自诬,事无苦而振慑者,怯人也。——《抱朴子·行品》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后汉书·张衡传》 又 振声激扬。 振之以威怒。——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又如:振主(臣下震动君主);振色(震怒变色);振怒(震怒);振恐(震惊;恐惧);振悚(震惊) 整治,整顿 [reorganize] 班师振旅。——《书·大禹谟》。 又如:振兵(整顿部队);振旅(整顿部队);振饬(整顿);振举(整顿恢复);振核(整顿考核);振容(整容);振饰(整理修饰) 振作;奋起 蹶而不复振。——宋· 苏轼《教战守》。 又如:振顿(振作);振举(振作;整顿);振矜(振作;自尊);振起(兴起;奋起) 消除 贤者死忠以振疑,百姓寓焉。——《管子》。 又如:振耻(除去耻辱);振蛊(清除积弊) 发出;生长 木体实而花萼振。——刘勰《文心雕龙》 姓
|
屒 | zhěn | 10划 |
-
1.趴伏的样子。
2.屋宇。
3.重唇。
|
畛 | zhěn | 10划 | (形声。从田。本义:井田沟上的小路) 同本义 畛,井田间陌也。——《说文》 十夫有沟,沟上有畛。——《周礼·遂人》。注:“畛容大车。” 田邑千畛。——《楚辞·大招》 徂隰徂畛。——《诗·周颂·载芟》。 又如:畛陌(泛指田间的道路);畛畦(田间小路);畛辍(田间小路) 界限(如领土或运动场的);边界 畛,界也。——《广雅》 请言其畛。——《庄子》。 又如:畛封(界限;疆界);畛界(界限;范围);畛畔(界限;范围)
|
桢 | zhēn | 10划 | (形声。从木,贞声。本义:木名,即女贞) 同本义 桢,刚木也。——《说文》 文欀桢橿。——左思《吴都赋》。注:“桢、橿,二木名。” 又东二百里,曰太山,上多金玉、桢木。——《山海经》 古代筑墙时竖立在两端的木柱 桢,干也。——《尔雅》。舍人注:“桢,正也。筑墙所立两木也。”按,植于两端者曰桢,植于两边者曰干。 维周之桢。——《诗·大雅·文王》 又如:桢干 支柱,主干 峙乃桢干。——《书·费誓》传:“题曰桢。” 又如:桢臣(栋梁之臣);桢材(干才);桢固(支柱;骨干)
|
祯 | zhēn | 10划 | (形声。从示,贞声。从示,与祯祥灾祸有关。本义:吉祥)同本义 祯,祥也。——《说文》 必有祯祥。——《礼记·中庸》 祯,福也。——《字林》 迄用有成,维周之祯。——《诗·周颂·维清》 又如:祯祥(吉祥的征兆);祯泰(吉祥安定);祯符(祥瑞;吉兆);祯祺(吉祥)
|
袗 | zhěn | 10划 |
-
1.单衣。
2.衣服上下同色。
|
疹 | zhěn | 10划 | 皮肤上起的红色小疙瘩。也指痘疮 。 如:湿疹,瘙疹,瘟疹;疹粟(肌肤因受寒而起如粟一般的疹粒);疹子(麻疹) 病 遂动旧疹,缠绵经月。——《洛阳伽蓝记》
|
針 | zhēn | 10划 |
-
见“针”。
|
贞 | zhēn | | |
昣 | zhě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