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拼音的所有汉字

找到126条zhu拼音的汉字
成语 读音 笔画 释义
zhú9

古同“竺”。

zhū9
  1. 古水名

    洙水出 泰山盖临乐山,北入 泗。从水,朱声。——《说文》

  2. 源出今山东省新泰县东北,折西南与泗水合流。后世上源在泰安县东南改道西流合入汶水,今为小汶河上游,已与泗水隔绝

zhū9

〔茱萸〕灌木或小乔木。果实供药用。另有吴茱萸,灌木,花蕾供药用。

zhú9

〔萹~〕一种清湿热、利小便的中药草。亦称“萹蓄”、“扁竹”。

zhù9
  1. 祷告,向鬼神求福

    为仪千秋之祝。——《战国策·齐策二》

    尸祝齐戒。——《淮南子·说山》

    祭祀必祝。——《战国策·赵策》

    望空代祝。——《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祝罢(祝祷完毕);祝献师(祈祷祭祀鬼神的巫师);祝白(祷告);祝告(祷告于神灵);祝庇(祝告神灵);祝祓(求告神录降福除灾);祝神(祝祷于神灵)

  2. 向人祝颂

    王为群臣祝。——《吕氏春秋·乐成》

    纯老生日,大家公祝。——《孽海花》

    又如:祝冥寿(为死者祝寿);祝全队成功;祝他晚安;祝典(庆祝的典礼);祝望(祝愿和盼望);祝报(为人祝福,以报恩德);祝意(祝贺的心意);祝庆(庆祝,庆贺)

  3. 断;断绝

    南国之人,祝发而裸。——《列子》

    子路死,子曰:“噫,天祝予!”——《公羊传·哀公十四年》

    又如:祝发(剃去头发为僧尼)

  4. 另见 zhòu

zhú9

烟出。

zhù9

投注:“以瓦~者翔,以钩~者战,以黄金~者殆。”

zhù9
  1. 用于点着的香。

    如:一炷香

zhù9
  1. (形声。从木,主声。本义:屋柱)

  2. 同本义

    柱,楹也。——《说文》

    剪屏柱楣。——《仪礼·丧服》。注:“所谓梁闇。”

    东至于底柱。——《书·禹贡》

    散木也,…以为柱则蠹。——《庄子·人间世》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掷 秦王,不中,中柱。——《战国策·燕策》

    柱以白璧。——唐· 李朝威《柳毅传》

    又如:柱磉石(支撑柱子的基石);铜柱;楣柱;柱桷(屋柱和椽子);柱梁(柱和梁);柱栋(屋柱与栋梁);柱极(殿柱和正梁);柱楣(茅庐的立柱和前檐;柱和梁)

  3. 像柱子的东西

    王以名使括(赵括),若胶柱鼓瑟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又如:水柱;冰柱;花柱

  4. 另见 zhǔ

zhù9
  1. 名词 陈列的乐器。《说文解字.壴部》:「壴,陈乐立而上见也。」清.段玉裁.注:「谓凡乐器有虡者,竖之,其颠上出,可望见。」

zhù8
  1. (形声。从贝,宁(zhù)声。从贝与财物有关。本义:积存,收藏)

  2. 同本义(侧重于保存,含有积累储存的过程)

    貯,积也。——《说文》。按,与宁同。因宁为朝宁义所专,复制此字。

    货物贮藏于市中。——《周礼·廛人》注

    我有衣冠,而子产贮之。——《吕氏春秋·乐成》

    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晁错《论贵粟疏》

    厨中有贮酒数百斛。——《世说新语·任诞》

    木格贮之。——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备贮弹药。——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馆以贮之。——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3. 以广贮江宁、 杭州、 苏州之病梅。

    又如:贮廊(厅后的房屋);贮草过冬;贮木场

  4. 等待。通“伫”

    饰新宫以延贮兮,泯不归乎故乡。——《汉书》

zhù8
  1. (形声。从木,予声。本义:织布机的梭子)

  2. 同本义

    杼,机之持纬者。——《说文》。今以梭为之。

    杼柚其空。——《诗·小雅·大东》

    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机杼,泛指织布的工具。)——《后汉书·列女传》

    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战国策》

    又如:杼柚(杼轴。梭子和筘。比喻诗文的组织、构思);杼梭(织机的梭子。指织造)

  3. 土木工程中的泥工

    杼、柚,作也。东齐土作谓之杼,木作谓之柚。——《方言》

zhù8
  1. (形声。从马,主声。本义:马立止)

  2. 同本义

    驻,马立也。——《说文》

    驻驾。——《后汉书·灵帝纪》。注:“停车处也。”

    驻,止也。——《苍颉篇》

    怅容与而久驻兮。——《文选·班昭·东征赋》

    主称未醉,惟见马驻。——宋之问《上巳泛舟昆明池宴宗主簿席序》

    又如:驻马(驻鞍、驻勒。都指使马停下不走)

  3. 古时特指车驾停立

    今旦明府早驾,久驻未出。——《汉书》

    又如:驻罕(古代帝王在外停驻);驻盖(驻轸、驻轴、驻轮、驻轩等,都指停车);驻驾庑(停车棚);驻辇(帝王外出,停在某处)

  4. 停留;止住

    行人驻足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解鞍少驻初程。——宋· 姜夔《扬州慢》

    又如:驻步(停步,止步;停留而不前进或离去);驻气(静气,屏息);驻蹇(使驴停下不走);驻敌(止住敌人的攻势);驻云(止住云动);驻水(拦水)

  5. 驻扎

    瑜请得精兵数万人,进住 夏口。(住,通“驻”。)——《资治通鉴》

    又如:进驻(军队开进某一地区驻扎下来);驻泊(停船逗留;宋代屯驻各州的军队);二连驻在河边;驻宿(驻扎过夜);驻屯(驻扎);驻止(驻扎);驻戍(驻扎防守)

  6. 居留其地

    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三国志·诸葛亮传》

    又如:驻使(驻留外国的大使及公使);驻锡(指僧人之居住寺庙);驻所(机构驻在地)

  7. 留住

    莎深苔滑地无尘,竹冷花迟剩驻春。——唐· 雍陶《访友人幽居》

    又如:驻春(留住春天);驻年(留住年华);驻颜(留住容貌使不衰老);驻色(留住年华)

zhù8

积尘。

zhū8
  1. 短小

    侏,短也。——《广雅·释诂》

    侏儒不可使援。——《国语·晋语》

    又如:侏优(侏儒与优伶)

  2. 肥大 。

    如:侏大(肥大)

  3. 侏侏 ,无所知的样子

    修侏侏,比于朱儒。——《太玄经·童》

zhǔ8

古代宗庙藏神主的石函。

zhū8
  1. 古国名

    邾,周武王时所封 曹姓国也。始封之君曰 侠,为 鲁附庸。从邑,朱声。——《说文》

  2. 在今山东邹县

  3. 古邑名 。战国楚地,楚宣王灭邾国,迁其君于此,故名。在今湖北省黄冈县

zhǔ8
  1. (形声。从手,主声。本义:支撑)

  2. 同本义

    修剑拄颐。——《战国策·齐策六》

    又如:拄颊(以手支颊);拄颐(顶到面颊。形容剑长);拄撑(支撑)

  3. 执持;靠

    宝玉听说,只得拄了一支杖,趿着鞋,走出院外。——《红楼梦》

    又如:拄杖(执持;支撑着拐杖);拄墙(比喻依靠)

chù,shè8
[ chù ]

〔~~〕(水)流出的样子,如“原流~~,冲而不盈。”

[ shè ]

古通“涉”,历,入。

zhū8
  1. (形声。从言,朱声。本义:声讨、谴责)

  2. 同本义

    诛,讨也。——《说文》

    诛,代。诛犹责也。——《白虎通》

    诛以驭其过。——《周礼·太宰》

    诛求无厌。——《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齿路马有诛。——《礼记·曲礼》。注:“罚也。”

    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理,曹其首也。——《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于予与何诛?——《论语·公冶长》

    甚悖逆不轨,宜诛讨之日久矣。——汉· 桓宽《盐铁论·本议》

    又如:诛放(责斥其罪并予以放逐);诛远(斥退疏远);诛惩(声讨惩处);诛心(揭露、指责人的用心)

  3. 杀戮。夺去生命

    立诛杀曹无伤。——《史记·项羽本纪》

  4. 诛有功之人。

    不诛之则为乱。——《吕氏春秋·慎行论》

    广德素闻 超在 鄯善诛灭虏使,大惶恐。——《后汉书·班超梁慬传》

    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 宋· 欧阳修《朋党论》

    不当诛之。——清· 黄宗羲《原君》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张溥《五人墓碑记》

    以诛奸贼。——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诛论(以罪论死);诛流(杀戮和流放);诛害(杀害);诛赦(杀戮与赦免)

  5. 治罪,惩罚

    诛严不为戾。——《韩非子·五蠹》

  6. 夫离法者罪,而诸先生以文学取;犯禁者诛,而群侠以私剑养。

  7. 而诛罚不必其后也。

    故卒不加诛。——汉· 刘向《列女传》

    原情定过,赦事诛意。——《后汉书·霍胥传》

    又如:诛意(惩罚、制裁其心意。指加罪于人,不论其事迹、行事,只寻究其动机或心意);诛恶(惩治作恶者);诛率(惩治首恶)

  8. 要求;索取

    诛屡于徒人费,弗得。——《左传·庄公八年》

    人人自制,是以贪财诛利,不畏死亡。——《资治通鉴》

    诛求无时。——《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又如:诛敛(搜刮财货,横征暴敛);诛求无厌(勒索、榨取没有满足的时候);诛攫(需索攫取)

  9. 讨伐

    诛暴秦。——《史记·陈涉世家》

    下无倍畔之心,下无诛伐之志。——汉· 贾谊《治安策》

    又如:诛暴讨逆(讨伐凶恶叛逆的人);诛国(被讨伐的国家);诛讨(讨伐);诛叛(讨伐叛逆)

  10. 铲除

    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屈原《卜居》

    又如:诛茅(剪除茅草)

  11. 记述

    吾以为古之善者则诛之,今之善者则作之,欲善之益多也。——《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