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村三首·其三
其他名字:羌村三首/羌村三首 其三/羌村三首·其三/羌村/羌村三首其三
作者:杜甫
朝代:唐
群鸡正乱叫,
客至鸡斗争。
成群的鸡正在乱叫,
客人来时,
鸡又争又斗。
驱鸡上树木,
始闻叩柴荆。
把鸡赶上了树端,
这才听到有人在敲柴门。
父老四五人,
问我久远行。
四五位村中的年长者,
来慰问我由远地归来。
手中各有携,
倾榼浊复清。
手里都带着礼物,
从榼里往外倒酒,
酒有的清,
有的浊。
莫辞酒味薄,
黍地无人耕。
酒味之所以淡薄,
是由于田地没人去耕耘。
兵戈既未息,
儿童尽东征。
战争尚未停息,
年轻人全都东征去了。
请为父老歌,
艰难愧深情。
请让我为父老歌唱,
在艰难的日子里,
感谢父老携酒慰问的深情。
歌罢仰天叹,
四座泪纵横。
吟唱完毕,
我不禁仰天长叹,
在座的客人也都热泪纵横不绝,
悲伤之至。
释文
注释
- 【正】:一作“忽”。斗争,争斗;搏斗。一作“正生”。
- 【柴荆】:犹柴门,也有用荆柴、荆扉的。最初的叩门声为鸡声所掩,这时才听见,所以说“始闻”。按养鸡之法,今古不同,南北亦异。《经》说“鸡栖于埘”,汉乐府却说“鸡鸣高树颠”,又似栖于树。石声汉《齐民要术今释》谓“黄河流域养鸡,到唐代还一直有让它们栖息在树上的,所以杜甫诗中还有‘驱鸡上树木’的句子”。按杜甫《湖城东遇孟云卿复归刘颢宅宿宴饮散因为醉歌》末云“庭树鸡鸣泪如线”。湖城在潼关附近,属黄河流域,诗作于将晓时,而云“庭树鸡鸣”,尤足为证。驱鸡上树,等于赶鸡回窝,自然就安静下来。
- 【问】:问遗,即带着礼物去慰问人,以物遥赠也叫做“问”。父老们带着酒来看杜甫,所以说“问我”。
- 【榼(kē)】:酒器。浊清,指酒的颜色。
- 【苦辞酒味薄】:是说苦苦地以酒味劣薄为辞。苦辞,就是再三地说,觉得很抱歉似的,写出父老们的淳厚。下面并说出酒味薄的缘故。
- 【苦辞、苦忆、苦爱等也都是唐人习惯语,刘叉《答孟东野》诗】:“酸寒孟夫子,苦爱老叉诗。”都不含痛苦或伤心的意思。苦,一作“莫”。黍(shǔ),黍子。
- 【兵革】:一作“兵戈”,指战争。童,一作“郎”。
- 【请为父老歌】:一来表示感谢,二来宽解父老。但因为是强为欢笑,所以“歌”也就变成了“哭”。“艰难”句就是歌词。“艰难”二字紧对父老所说的苦况。来处不易,故曰艰难。惟其出于艰难,故见得情深,不独令人感,而且令人愧。从这里可以看到人民的品质对诗人的感化力量。
你可能喜欢的诗词
- 行香子·树绕村庄
- 司马将军歌
- 清平乐·咏雨
- 山中寡妇 / 时世行
- 九日登长城关楼
- 阮郎归·初夏
- 人月圆·南朝千古伤心事
- 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 香菱咏月·其二
- 和端午
-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 新丰折臂翁-戒边功也
- 垂老别
- 新嫁娘词
- 祝英台近·除夜立春
-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 春宫怨
- 定风波·江水沉沉帆影过
- 虞美人·韶华争肯偎人住
- 杂诗(第八首一作白居易诗)
- 送元二使安西
- 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
- 杂诗三首·其三
- 长门怨三首
- 登庐山五老峰
- 猛虎行
- 望天门山
- 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
- 送人赴安西
- 陇头吟
- 绸缪
- 蝶恋花·早行
- 村居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论诗三十首·其六
- 无将大车
- 把酒对月歌
- 蜂
- 湖湘以竹车激水粳稻如云书此能仁院壁
- 大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