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常用字)

更新时间: 2025-04-28 23:00:53 :30

读音:wǎn,yuān

  • 英文:Wan

释义

  1. 参见「大宛」条。


详细释义

宛 [wǎn]

〈动〉

  1. (形声。从宀(mián),夗(yuàn)声。象屋里的草弯曲自相覆盖。本义:弯曲)

  2. 同本义

    宛,屈草自覆也。——《说文》

    宛宛黄龙。——《史记·司马相如传》

    是以欲谈者宛舌而固声。——《汉书·扬雄传下》

    又如:宛妙(事物屈曲美妙);宛虹(弯曲的虹);宛曲(辗转;曲折);宛委(弯曲;曲折);宛宛(盘旋屈曲的样子;山川道路蜿蜒曲折);宛燀(回旋盘曲)

  3. 晃荡;摇动

    晴野霞飞绮,春郊柳宛丝。——白居易诗

  4. 释散

    纷乎宛乎。——《庄子》。成玄英疏:“纷纶宛转,并释散之貌也。”

  5. 形容词 曲折的。《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奔星更于闰闼,宛虹拖于楯轩。」唐.杜牧〈长安送友人游湖南〉诗:「楚南饶风烟,湘岸苦萦宛。」

    动词 弯、折。《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下》:「是以欲谈者,宛舌而固声。」

〈形〉

  1. 委婉;婉转

    一面收拾礼物,径往东京,投宿省院诸官,令其于天子之前,善言启奏,别作宛转。——《水浒传》

    又如:宛款(委婉诚恳);宛曼(柔媚;婉转曼妙);宛畅(婉转流畅);宛笃(婉曲而诚挚);宛态(含蓄曲折的情态);宛折(婉转曲折)

  2. 温柔 。

    如:宛约(形容步态柔美);宛顺(和顺;柔顺)

  3. 凹入;低洼

    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诗·陈风·宛丘》。毛传:“四方高中央下曰宛丘。”

  4. 隆起

    宛中宛丘。——《尔雅·小宛》。郭璞注:“宛,谓中央隆高。”

  5. 顺利;顺遂

    天为粤宛,草木养长,五谷蕃实秀大。——《管子》

  6. 宛彼鸣鸠,翰飞戾天。——《诗·小雅·小宛》

〈副〉

  1. 似乎,好像;仿佛

    宛然可遇。——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宛然尚在。——《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宛肖(逼真;极像);宛类(很像)

  2. 事物真切可见,历历在目 。

    如:宛尔(明显的样子;真切的样子)

宛 [yuān]
  1. 参见「大宛」条。


迷语

1.一点爱心释怨心(打一字)


百科释义

宛,我国常用汉字,属于多音字;另有南阳市简称和姓氏等义项名。“宛”是南阳最早的地名之一。宛,即反映了“盆地”的地貌特征,又反映了它的生态环境。《说文解字》:宛,屈草自履也,从宀、夗声。其义:① “四方高中央下”, 符合南阳西、北、东三面环山,当中低平的盆地地貌特征;② “屈草自覆”为芳草盖地,植被葱绿貌。春秋初期,南方的楚国日益强大起来,先后向北吞并了汉水流域诸国,吕、申两国也被楚文王所灭。楚国占据这片既有沃野美壤,又有江河之便的土地之后,便在这里建置宛邑,作为问鼎中原的基地。宛之名,即自此而始。其后,宛由地域名,演变成为“宛城”、“宛县”、“宛州”、“上宛县”等,时至今天,“南阳市”和“宛城区”均以“宛”为其约定俗成的简称。

“宛”字相关成语


上一篇:
下一篇:
近期文章

本站热文

服务标语,315服务标语
2025-03-19 02:51:29 浏览:7
一本录取时间:一本录取时间河南?
2025-03-19 01:10:46 浏览:6
附议 VS 附议和同意的区别
2025-03-20 19:20:52 浏览:5
72小时 打一字 VS 72小时打一字谜
2025-03-19 05:40:19 浏览:5
标签列表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