旒纩

旒纩

更新时间: 2025-04-29 19:36:57 :46

读音:liú kuàng

韩语:['술이 있 풀솜으로만든 것'] 具体详情

日语:['旒紘'] 具体详情

西班牙语:Naan 具体详情

德语:Naan 具体详情

语法


释义

有垂旒与黈纩为饰的帝王冠冕。亦借指帝王视听。
借称帝王。

详细释义

举例:南朝 梁 任昉 《为萧扬州荐士表》:“伏惟陛下道隐旒纊,信充符璽。” 唐 欧阳詹 《吊汉武帝文》:“爱深宫秘殿者,可以垂旒纊;好青山緑水者,可以栖江湖。” 清 顾炎武 《京师作》诗:“其内廓乾清,至尊儼旒纊。”

释义:有垂旒与黈纩为饰的帝王冠冕。亦借指帝王视听。

举例:唐 李尚一 《开业寺碑》:“遂能上闻旒纊,光动丝纶。”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送刘恭父趋朝》词:“旒纊释南顾,戈甲濯银潢。”

释义:借称帝王。


例句


百科释义

旒纩,有垂旒与黈纩为饰的帝王冠冕。亦借指帝王视听。

"旒纩"单字解释

读音 笔画 部首 释义 链接
kuàng 6划
  1. 古时指新丝绵絮。后泛指绵絮

    纩,絮也。——《说文》

    纩,绵也。絮之细者曰纩也。——《小尔雅》

    三军之士皆如挟纩。——《左传·宣公二年》

    丝纩竹箭。——《礼记·礼器》

    纩为茧。——《礼记·玉藻》

    厥篚纤纩。——《书·禹贡》

    又如:厥篚纤纩(谓把新的丝绵装在竹筐里进贡);纩衣(纩服。绵衣。纩:絮衣服的丝绵);纩息(弥留之际的呼吸。古人临死,置纩于其口鼻之上,以验气息之有无);纩絮(绵絮)

详情
liú 13划
  1. 旗子下边悬垂的饰物

    旗十有二旒。——《礼记》。又如:旒旌(有垂旒的旌旗);旒缀(旌旗的垂饰。系结于旌旗之上。喻附属);旒苏(旒旗的垂饰)

  2. 古代皇帝礼帽前后的玉串

    天子玉藻,十有二旒。——《礼记·玉藻》

    又如:旒纩;旒紞(冕冠上悬垂的玉串);旒扆(借称帝王。扆为帝王座位后的屏风)

详情
上一篇:赘旒
下一篇:旒缀
近期文章

本站热文

服务标语,315服务标语
2025-03-19 02:51:29 浏览:7
一本录取时间:一本录取时间河南?
2025-03-19 01:10:46 浏览:6
附议 VS 附议和同意的区别
2025-03-20 19:20:52 浏览:5
72小时 打一字 VS 72小时打一字谜
2025-03-19 05:40:19 浏览:5
标签列表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