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
hào,háo |
5划 |
口 |
(会意。从虎,从号。“号”亦兼表读音。“号”是“號”的古字,上面是“口”,下面代表声音,即号呼的意思。后繁化,变成“號”,现在简化为“号”。本义:大声喊叫) 同本义 号,呼也。——《尔雅》 谁之永号?——《诗·魏风·硕鼠》 公号庆郑。——《国语·晋语》 号呼而转徙。——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因大号,一墟皆惊。——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阴风怒号。——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号泣载道。——《明史》 又如:号噪(呼叫,喧嚷);号踯(号叫跳顿);号佛(高声念佛) 哭而有言 号,痛声也。——《说文》 以哭有言者为号。——《颜氏家训·礼》 老聃死, 秦失吊之,三号而出。——《庄子·养生主》 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韩愈《进学解》 先号咷而后笑。——《易·同人》 号呼达旦。——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号啕痛(歇后语:哭);号天搭地(大声哭叫);号天哭地(哭天抢地);号泣(大声哭泣) 动物引声长鸣,大风发出巨响 昆吾之山有兽焉,其音如号,——《山海经·中山经》 又如:寒号虫;号群(禽兽鸣号以求群类);号怒(怒号,指风声疾厉);北风怒号 另见 hào
|
详情 |
拔 |
bá |
8划 |
扌 |
(形声。从手,犮(bó)声。本义:拔起,拔出) 同本义 拔,擢也。——《说文》 拔,引也。——《苍颉篇》 确乎其不可拔。——《易·乾》。郑注:“移也。” 拔河。——《封氏见闻录》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尽心上》 力拔山兮气盖世。——《史记·项羽本纪》 又 拔剑切而啖之。 又 拔剑撞而破之。 拔刃奋起。——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又如:拔毛;拔草;拔秧 选拔;提拔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诸葛亮《出师表》 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 李白《与韩荆州书》 又如:拔用(提拔任用);拔补(提拔补官);选拔(挑选);提拔(挑选人员任更高职) 突出;超出 势拔五岳掩赤城。—— 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又如:拔绝(卓越);出类拔萃(才能出众) 突起 皆峭拔险怪。——宋· 沈括《梦溪笔谈》 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又如:挺拔(直立而高耸);拔立(耸立;挺立) 脱身;脱离,摆脱 。 如:拔哨(偷偷溜走);拔身(脱身);拔不出腿(事多摆脱不开) 攻取 拔石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已拔赵。——《史记·魏公子列传》 又如:拔城;连拔敌人四个据点 移动 亮拔县千余家。—— 罗贯中《三国演义》 把东西放在凉水里使它变凉 。 如:把西瓜放在水里拔一拔 吸出 [毒气等] 。 如:拔火罐;拔毒
|
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