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读音 |
释义 |
牛童马走 | niú tóng mǎ zǒu | -
旧时泛指地位卑下的人。牛童﹐牧童;马走﹐犹仆役。
|
襟裾马牛 | jīn jū mǎ niú | -
穿着人衣的马牛。喻指徒有外表而无知无识、不懂礼义廉耻或行为卑污、没有人性的人。亦作:[[襟裾牛马]]
|
泥牛入海 | ní niú rù hǎi | -
泥做的牛一到海里就会化掉。比喻一去不复返。[近]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
执牛耳 | zhí niú ěr | -
古代诸侯歃血为盟,割牛耳取血,盛牛耳于珠盘,由主盟者执盘,因称主盟者为“执牛耳”。后泛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
|
蜗行牛步 | wō xíng niú bù | -
像蜗牛慢慢地爬行,像老牛慢慢地行走。比喻行动迟缓、速度极慢。
|
气吞牛斗 | qì tūn niú dǒu | -
气势能吞没牛、斗二星。形容气魄很大。
|
吹牛拍马 | chuī niú pāi mǎ | -
吹牛:吹牛皮,黄河上游的人民自古使用牛皮筏,筏上的牛皮袋要吹气才能使用,后用来比喻说大话。拍马:拍马屁,我国北方牧民看到好马时,拍着马屁股连声称赞,但有的人为了讨好马的主人,即使马不好,也要奉承。指爱说大话,喜欢奉承人。
|
庖丁解牛 | páo dīng jiě niú | -
《庄子·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然,莫不中音。”后用“庖丁解牛”比喻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后,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
茧丝牛毛 | jiǎn sī niú máo | -
形容精细周密。
|
休牛散马 | xiū niú sàn mǎ | -
见“[[休牛归马]]”。
|
风马牛不相及 | fēng mǎ niú bù xiāng jí | -
风:公母牲畜互相追逐引诱。及:到达,碰头。本指两地相隔很远,即使马牛发情追逐,也不会相遇。后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
|
裾马襟牛 | jū mǎ jīn niú | -
像马牛穿上人的衣服。比喻没有头脑和无知。亦作“襟裾马牛”。
|
买牛卖剑 | mǎi niú mài jiàn | -
同'卖剑买牛'。
|
版筑饭牛 | bǎn zhù fàn niú | -
意思是指贤臣的出身。
|
一牛鸣地 | yī niú míng dì | -
见'一牛吼地'。
|
羞以牛后 | xiū yǐ niú hòu | -
牛后:牛的肛门,比喻从属的地位。指不愿处在从属地位,为人牵制。
|
牛头不对马面 | niú tóu bù duì mǎ miàn | -
比喻答非所问或对不上号。
|
九牛一毛 | jiǔ niú yī máo | -
九:虚数,表示多。许多头牛身上的一根毛。形容极大数量中的微不足道的数量。也作“九牛一毫”。
|
兔角牛翼 | tù jiǎo niú yì | -
兔不生角,牛不长翼,故以之比喻不合情理之事。
|
散马休牛 | sàn mǎ xiū niú | -
指不兴战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