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拼音的所有汉字

找到57条jun拼音的汉字
成语 读音 笔画 释义
jùn9

古同“峻”,山高而陡;严厉。

jūn9
  1. 名词 戎服。《广韵.平声.谆韵》:「袀,戎衣也。」

    形容词 相同、纯一。《吕氏春秋.先识览.悔过》:「今袀服回建,左不轼,而右之。」汉.高诱.注:「袀,同也。兵服上下无别,故曰袀服。」《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下》:「时莽绀袀服,带玺韍。」唐.颜师古.注:「袀,纯也。」

jūn9
  1. 你的,你们的,或与你、你们有关的 ——旧时的敬词,对尊长或上级用。

    如:钧座(书函公文中对行政尊长的敬称。也称“钧席”);钧眷(尊称别人的眷属);钧旨(尊称上司的命令);钧鉴(敬称。明察;详察)

  2. 通“均”。相同;相等;均衡;均匀

    其罪惟钧。——《书·吕刑》

    敦弓既坚,四鍭既钧。——《诗·大雅·行苇》

    钧是人也。——《孟子·告子上》

    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庄子·齐物论》

    善均从众。——《左传·成公六年》

    钧则曰左右均。——《礼记·投壶》注:“等也。”

    夫名异则实殊,质同则称钧。——《论衡·实知》

    又如:钧平(均等,相等);钧等(均等);钧德(功德相同);钧谐(均衡和谐)

  3. [马色] 纯一 。

    如:钧驷(毛色纯一的驷马)

jùn9
  1. 通“峻”。大;高尚

    俊乂在官。——《书·皋陶谟》

    克明俊德。——《书·尧典》

    时有俊风。——《大戴礼记·夏小正》

    俊鹘抟水禽。——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又如:俊伟(伟大;高大);俊德(大德);俊风(大风);俊马(好马,快马)

  2. 杰出;卓越;出众 。

    如:俊民(优秀的人);俊艾(贤才之士);俊髦(才能出众的人);俊烈(杰出刚正);俊眼(杰出的眼力);俊声(才智出众的名声)

  3. 雄健,英武 。

    如:俊朗(英俊潇洒);俊敏(英俊聪敏);俊捷(雄健洒脱);俊鹘(矫健之鹘);俊爽(雄健敏捷)

  4. 漂亮,美丽

    状极俊健。——《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俊刮(俊俏;漂亮);俊快(俊美而流畅);俊庞(容貌俊秀、漂亮);俊生(俊俏,俊美)

  5. 味美;可口 。

    如:俊味(美味)

  6. 精;高明;高雅;美好 。

    如:俊语(高明的言辞,妙语);俊眼(高明的眼力);俊赏(精于鉴赏;善于玩赏的人;快意、潇洒的游赏);俊骨(高雅的气质)

  7. 美称,尊称 。

    如:俊兄(对自己哥哥的尊称);俊弟(对弟弟的美称);俊鸟(对鸟的美称)

jūn9

见“军”。

jùn9
  1. (形声。从邑,君声。从“邑”,表示与行政区域有关。本义:古代的行政区域)

  2. 同本义

    郡,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分为百县,县有四郡,故春秋传曰,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是也。至 秦初置三十六郡,以监其县。——《说文》。 朱骏声曰: 汉又增四十六郡,二十一国,凡郡国一百有三,古者县大郡小, 秦以后郡大县小。

    及郡下。——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谪守巴陵郡。——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从郡城就童子试归。——清· 周容《芋老人传》

    自郡城走数十里。

    又如:郡属(郡守的属员);郡廨(郡府);郡朝(郡署的厅事。亦指郡守);郡章(郡太守的印玺);郡倅(郡佐。郡守的副职)

  3. 英国和爱尔兰的领土区划分之一,构成为行政、司法和政治目的而设立的主要单位,包括以前盎格鲁撒克逊的郡和其它从未成为郡的地区

jūn,xún9
[ jūn ]

男女均等。

[ xún ]

:“臣尝有颠~病”。

jūn7
  1. 主宰、统治

    君之宗之。——《诗·大雅·公刘》

    又如:君火(中医称主宰神明之火)

jùn7

吐。

唁。

jūn7
  1. 一种制造陶器所用的转轮,又称“陶旋轮”,后喻国政

    秉国之均。——《诗·小雅·节南山》

    犹立朝夕于运均之上。——《管子·七法》

  2. [计数或计量的] 单位,用以度量其他同类量的标准量,特指古代的一种重量单位,古代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夫先王之制钟也,大不出均,重不过石。——《风俗通义·钟》

    辍舂哀国均。——《文选·任昉·出郡傅舍哭范仆射》

    令官作酒,以二千五百石为一均。——《汉书》

  3. 中国水名 。汉水支流之一,上、中游为河南淅河,至河南淅川县与丹水合为均水,也称“丹江”

  4. 中国州名 。今为湖北省均县

  5. 中国宋代瓷窑名,在今河南省禹县

jūn7

古河名,上、中游即今河南省西部的老灌河和淅川,下游即汇合淅川后的丹江。

jūn6
  1. 军队

    击破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虽入军无忿争之心。——《韩非子·解老》

    亮身率诸军攻 祁山。——《三国志·诸葛亮传》

    两军人马杂遝。——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英法联军。——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敌军已近寨。

    军中发枪之号。

    又如:军变(军队哗变);军流(充军流放);军律(军法,军纪);军门(军中长官、总督、将帅等;营门;衙署)

  2. 军队的编制单位 。古代以军为军队中最大的编制单位。春秋时各大国多设上、中、下三军,历代沿用其名,人数多少不一

    五旅为师,五师为军。——《周礼·小司徒》

    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周礼·夏官·序官》

    万人为一军。——《国语·齐语》。注:“齐制也。”

    全军为上。——《孙子·谋攻》

    破军次之。

    又如:歼敌一个军;军主(主一军,一军的主帅);军副(一军之副将)

  3. 兵种,军事组织的一个部分 。

    如:海军;空军;陆军;青年军;军仗(持兵器的仪仗护卫)

  4. 士兵

    军皆殊死战。——《史记·淮阴侯列传》

  5. 明初实行卫所制度,其士兵的正式名称为“军”。

    如:军众(士卒);军健(兵卒);军健(士兵);军牢(士兵,军卒);军班子弟(宋时仪卫军金枪班成员的后代);军丁(兵卒;士兵)

  6. 部队中的官兵。一个有组织的战斗部队的成员。

    如:军分(配给军人的衣食用品)

  7. 营房,军营 。

    如:军壁(军营周围的营墙的防御工事);军垒(有营墙的军营);军阵(军营);军门(军营的门)

  8. 中国宋代行政区划名。与府、州、监同属于路

    奉化军节度。——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今为宋江军。

  9. 唐于设兵戍守之地 ,设置“军”、“守捉”、“镇”、“戍”等。安史之乱后,内地也设“军”。如汴州设宣武军。“军”与“守捉”的将领称使;“镇”与“戍”的将领称镇将

  10. 阵地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唐· 高适《燕歌行》

jùn22

古同“捃”。

jùn,pèi19
[ jùn ]

古同“捃”,拾取:“舍吾言革思者,是犹舍获而~粟也。”

[ pèi ]

用力极。

jūn,qún19
  1. 哺乳动物,形状像鹿而较小,身体上面黄褐色,腹部白色,毛较粗,没有角。如:麇惊(麇性怯弱易惊。比喻像麇一样受到惊吓);麇聚(像獐子那样依类群居);麇包(用包茅包的死獐子);麇獐(即獐子);麇窜(像獐子那样惊慌逃窜)。

    又如:麇聚(麇集);麇至(成群而来);麇居(群居)。

jùn18

〔~鸃(yí)〕赤雉,即“锦鸡”。

jùn18

古同“鵔”。

jùn18

鸡无尾。

jūn18
  1. 哺乳动物,形状像鹿而较小,身体上面黄褐色,腹部白色,毛较粗,没有角。如:麇惊(麇性怯弱易惊。比喻像麇一样受到惊吓);麇聚(像獐子那样依类群居);麇包(用包茅包的死獐子);麇獐(即獐子);麇窜(像獐子那样惊慌逃窜)。

    古地名春秋时麇国之地,在今湖北省郧县西。楚子代麇。——《左传》

jūn18

见“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