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读音 |
笔画 |
释义 |
礊 | kè,huò | 18划 |
- [ kè ]
-
坚硬。
- [ huò ]
-
鞭声。
|
騍 | kè | 18划 |
-
專指雌性的馬和騾:~馬。
|
礚 | kē | 18划 |
-
水石相击声。
|
顆 | kē | 17划 |
-
1.小而圓的東西:~粒。
2.量詞,指圓形或粒狀的東西:三~珠子。
|
醘 | kē | 17划 |
-
古同“榼”,古代盛酒的容器。
|
髁 | kē | 17划 | 股骨 髁,髀骨也。——《说文》。段玉裁注:“髀骨,犹言骰骨也。” 尾骨 髁,尻骨。——《一切经音义》引《三苍篇》 踝骨。也作“踝” 群儿坌涌,各持砖瓦击其髁…次日,家人寻之归,两足青紫。——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膝骨。也 指膝部 髁,膝骨。——《广韵》 膝端为髁,踵两旁圜骨为髁 。 如:肱骨髁;股骨髁
|
錒 | ā | 15划 | 名词 (actinium,Ac)化学元素。原子序89。放射性元素之一。银白色。在自然界中与铀矿共存,除硫化物外,锕的化合物为无色。
|
樖 | kē | 15划 |
-
1.竹枝因风摇曳而相摩擦。
2.方言,量词,株;棵:门口有~大榕树。
|
蝌 | kē | 15划 |
-
〔蝌蚪〕蛙、蟾蜍等两栖动物的幼体。体呈椭圆形,有长尾。生活在溪流或静水中,能食孑孓。是有益的小动物。
|
艐 | kè | 15划 |
-
船触沙搁浅。
|
瞌 | kē | 15划 | (形声。从目,盍(hé)声。本义:瞌睡:困倦思睡;打盹)同本义 。 如:瞌困(困倦至极,只想睡觉);瞌铳(瞌睡)
|
嶱 | kě,jié | 15划 |
- [ kě ]
-
〔~嵑(kě)〕山石高峻,如“其山则崆????~嵑(kě)。”
- [ jié ]
-
古同“碣”,碑石。
|
課 | kè | 15划 |
-
见“课”。
|
磕 | kē | 15划 |
-
1.碰在硬东西上:碗边儿~掉一块。脸上~破了块皮。
2.磕打:~烟袋锅子。~掉鞋底的泥。
|
緙 | kè | 15划 |
-
见“缂”。
|
薖 | kē | 14划 |
-
1.古书上说的一种草。
2.宽大的样子:“考槃在阿,硕人之~。”
|
颗 | kē | 14划 | 多用于圆形或粒状物 北土通呼物一凷改为一颗。——《颜氏家训》。按,如米粒珠子皆是。 如:三颗黄豆;两颗绿豆
|
碦 | kè | 14划 |
-
1.石坠。
2.石坚。
|
榼 | kē | 14划 | 名词 古代的一种盛酒器。《文选.刘伶.酒德颂》:「止则操卮执瓢,动则挈榼提壶。」唐.白居易〈风雨中寻李十一因题船上〉诗:「小榼酤清醑,行厨煮白鳞。」 名词 泛指盒类的容器。《淮南子.泛论》:「今夫溜水足以溢壶榼,而江河不能实漏卮。」《二刻拍案惊奇.卷七》:「只见门外一个老姥走将进来,手中拿着一个小榼儿。」
|
搕 | kē,è | 13划 | 敲击 。 如:搕诈(敲诈);搕拌(障碍;挫折);搕碰(撞) 通“磕”。 如:搕额(磕头,叩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