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读音 |
笔画 |
释义 |
愙 | kè | 13划 |
-
同“恪”(kè)。
|
稞 | kē | 13划 | 青稞 。大麦的一种,粒大,皮薄,主要产于中国西藏、新疆、青海等地,可做糌粑,又可酿酒。 如:稞麦
|
锞 | kè | 13划 | 金属铸成的小锭,形状像小馒头,重量一二两到三五两不等 锞,金银锭也。——《五方元音》 宝玉和贾兰是金银项圈二个,金银锞二对。——《红楼梦》
|
鈳 | kē | 13划 |
-
1.〔~䥈〕小鍋。
2.化學元素鈮的舊譯。
|
犐 | kē | 13划 | 无角牛
|
溘 | kè | 13划 | 死亡 。 如:溘尽(死亡;死绝);溘毙(死亡);溘先朝露(比喻早早死去)
|
窠 | kē | 13划 | (形声。从穴,果声。本义:筑在地洞里的鸟窝) 同本义 窠,空也。一曰鸟巢也。空中曰窠,树上曰巢。——《说文》 鸟鸢争食雀争窠。——白居易《问鹤》 其他动物的巢穴 鸠犬竟同窠。——周昂一《边俗诗》 穴宅奇兽,窠宿异禽。——左思《蜀都赋》 如:窠窟(动物栖身之所);窠穴(鸟兽藏身之所。常喻指坏人聚居、活动的地方);窠子(私娼的俗称);窠棚(窝棚) 人安居或聚会的处所 抛却山中诗酒窠。——辛弃疾《鹧鸪天·三山道中》 框格。写碑文或篆刻时划的界格。 如:擘窠大字(碑文划界格写大字) 空缺 。 如:窠阙(空缺,特指官吏职位空缺) 洞;坑 。 如:窠臼(门臼。旧式门上承受转轴的臼形小坑)
|
嗑 | kè,kē | 13划 | (形声。从口,盍声。本义:多话) 同本义 嗑,多言也。——《说文》 又如:嗑牙(闲谈,多嘴);嗑牙料嘴(耍嘴,斗嘴) 用上下门牙咬有壳的或硬的东西 又如:嗑瓜子儿 说话 。 如:闲嗑(闲谈)
|
缂 | kè | 12划 | 织纬 。 如:缂绣(明代对缂丝的称呼)
|
萪 | kē | 12划 |
-
1.一种生长在海边的藤本植物。
2.海葱,一种草。
|
渴 | kě | 12划 | (形声。从水,曷声。本义:水干 ) 口渴 渴,饥渴。——《广韵》 苟无饥渴。——《诗·王风·言子于役》 载饥载渴。——《诗·小雅·采薇》 日高人渴漫思茶。——宋· 苏轼《浣溪沙》 又如:好渴;当你渴的时候到罐子那里去喝水 比喻迫切 饥渴而顿踣。——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思贤如渴。——《三国志·诸葛亮传》 除烦渴之疾。——明· 刘基《苦斋记》 又如:渴仰(非常仰慕);渴懑(非常抑郁);渴见(急望见到);渴贤(迫切地慕求贤才)
|
嵑 | kě,jié | 12划 |
- [ kě ]
-
〔嶱~〕山石高峻的样子。
- [ jié ]
-
1.古同“碣”,碑石。
2.山突兀耸立。
|
嵙 | kē | 12划 |
-
义未详。
|
敤 | kě | 12划 |
-
1.研治。
2.击。
|
颏 | kē,ké | 12划 |
- [ kē ]
-
脸的最下部分,在嘴的下面。通称下巴或下巴颏儿。
- [ ké ]
-
见〖红点颏〗、
|
殼 | ké,qiào | 12划 | 上述[一]的另一种读音。
|
翗 | ké | 12划 |
-
飞的样子。
|
揢 | ké,qiā | 12划 | 以手握物 。 如:手里揢着一大把钱 〈方〉∶卡住,阻止运动或行动 。 如:抽屉揢住了,打不开 〈方〉∶刁难,使为难 。 如:故意揢人
|
棵 | kē | 12划 | 指某些植物的茎 。 如:棵秆(某些植物的茎)
|
軻 | kē,kě | 12划 |
- [ kē ]
-
1.軸用兩木接續的車。
2.見“轗軻”。
3.見“軻峨”。
4.通“柯”。斧柄。
5.姓。
- [ kě ]
-
义未详。
|